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报纸是以新闻报道为主,文章的见报与否决定于稿件的新闻价值及写作水平。然而在少数报纸版面上,却出现了版面刊发稿件的多少,实际上由广告来决定的现象。于是乎,只要有广告可发,就不安排正常应刊发的稿件,广告说占多大版面,就给多大版面,广告说下期的某版我要全占,不管这家广告有没有必要和紧迫性,这一块版就必须撤下原已安排好的稿子,把这块版让给广告。 报纸刊发广告不是不应该,适当刊登广告,既介绍了产品,宣传了厂家,又有益于消费者,报社由此也可有一笔收入,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是一件好事。但不能由此说,报纸版面上刊登的广告越多就越好。它不能严重干扰报纸栏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全局性的中心工作或某项重点工作,反映到新闻宣传上称为报道主题,反映到报纸版面上,称为新闻版面主题。所谓新闻版面主题要突出,是指组版要围绕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去安排稿件,形成主题鲜明的版面语言,避免版面主题含混不清、稿件杂乱无章,给人以堆砌、罗列的印象。这是我们编采一线同志提高宣传报道水平、增强舆论引导能力的必备业务素质。总体看,各地党报头版、二版通常都是要闻版、综合新闻版,新闻版编辑素有运用版面语言的经验和技巧,服务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省对评选报纸好版面是有不同看法的,有的同志认为,报纸的一版是当晚组版,时间紧迫,因此评选好版面主要是评选一版,方能代表报纸的水平;二、三版可以头天准备,时间充裕,容易搞得好,可以少评甚至不评。由于四版是国际新闻版,都用新华社发的稿件,没有地方特色,也主张少评或不评。对副刊,有的同志认为是属于文学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价一个好版面?不外乎着眼于内容和形式两大因素。稿件内容犹如产品质量,版面形式好比商品包装。二者缺一不可。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内容创新又往往是从形式上突破。内容再好,版面不能引人注目,无法招人阅读,就达不到传播效果;但内容不感染人,缺乏影响力,版面再刺激人也没用,反而让读者有上当的感觉。评判好的新闻版面标准,似可统而言之:稿子应有亮点,版式应有美感。亮点亮点,即读者的看点、受众的关注点。就具体稿子来说,何为亮点,众说纷纭。根据阅评好版面中的实践,可以概括如下评估依据———时效鲜活为亮。新闻贵…  相似文献   

5.
蒋剑翔 《新闻三昧》2006,(1):104-105
报纸发一版的稿子分量要重一些。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每一条重头稿件都能上头条、上一版的,也并不是每一条理应是重头稿件的价值,别人特别是编辑都能理解、认识的。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正确的态度是能争就争,能等就等,不能争,不能等,就赶紧发,甭管他什么版面。新闻贵在新,是金子终会发光的。好的末条稿,有时比头条稿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朱晏 《新闻知识》2001,(1):42-44
近年来,我国报业飞速发展。作为版面编辑,必须研究掌握报纸版面形式美的发展变化规律,才能在设计版面时紧跟时代审美情趣,设计出的版面才能为大众所喜爱。试分析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版面,可以大致把握当代报纸版面设计的特点和规律。 版面内容丰富多彩,重点报道鲜明突出。 获奖版面在表现重大事件时,往往在体现内容丰富多彩的同时,突出一个宣传中心。第三届中国新闻奖版面二等奖 1992年 9月 8日《南方日报》一版,重点报道广东省隆重表彰优秀教师一事,全版12篇稿子,其中7篇稿件的报道内容都围绕尊师重教这个主题。杰出教…  相似文献   

7.
山西日报社对于相同主题的稿件,或者说同类稿件,进行集纳处理,然后再挂上一个醒目的小牌,有时还配发一则“编者按”,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如5月7日第五版对于农民的三封来信就进行了集中处理,并挂了~个“农民在想什么?”的小牌子。配的“编者按”的题目是《想农民所想》,版面处理很突出。这样一搞,就把稿件的内涵进一步挖掘出来,阅读效果也明显好。像这次为三封农民来信配的“编者按”就提出一个重要问题:中央和省制定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并非全部落到了实处。这样的处理法,山西日报几乎天天都有,有时一个版上出现了两次、三次。…  相似文献   

8.
文字记者用文字‘“说话”,摄影记者用图片“说话”,而组版编辑则用版面“说话’“。组版编辑对文字记者的稿件要起到升华和增值作用,由此不难看出版面的重要性。版面中的文字、标题、图片、线条等,是版面的生命,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组版编辑把这些东西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就是用版面“说话”的过程。组版编辑怎样用版面“说话”呢?笔者在几年的组版中,觉得有以下几点需要把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编排思想。一块版面需要容纳若干篇稿件,但这些稿件绝不是随意拼凑在一起的,它的上与下、左与右、轻与重…  相似文献   

9.
作为记者和通讯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自己采写的新闻稿件如何让编辑部喜欢,尽快采用见报;而编辑部又常常会为面对一大堆来稿,挑不出对路的稿件而犯愁。怎样解开这个不等式?从我们编辑《解放军报》二版宣传的实践来看,一条重要的体会就是:下笔之前多想想如何让稿件适销对路。采写时头脑里要有点版面意识采写稿件与版面上稿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这就如同产品生产与市场销售一样,产品只有适销对路卖出去,才能产生价值。记者和通讯员写的稿子只有见报了,才有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作者在采写稿件时,头脑中一定要有版面意识。因为版面是整…  相似文献   

10.
如何使新闻言论和地市报联系得更紧密,发挥“旗帜”的作用?我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注意为一些稿件配“编评”,感到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稿子:它所反映的新闻事实是正面的,说的是好事,但还存在着欠缺,或者有片面性,这样的稿子,过去我一般是不予采用。后来,我觉得,这样做未免太可惜。于是我采取了新的办法,给稿子加“编评”,即“编辑评语”,指出问题的关键,弥补稿子的欠缺,这样处理以后,收到了好的宣传效果。去年3月29日,经济部组到二版一篇稿子(30日  相似文献   

11.
时事版是整个报纸版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事稿件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都具有重要作用,时事版新闻是其它新闻所替代不了的。这就客观上要求在选择时事稿件时要把握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一些通讯员,注重稿件的内容写作,这固然不错,但却往往忽视稿件标题的提炼。殊不知,为一篇稿件做一个好题目,也能提高稿件的采用率。虽然我是搞业余新闻写作的,时间又不长,但发出的稿子90%被新闻单位采用,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在注意稿件内容的同时,也注意稿件题目的选择。今年7月中旬,我写了一篇一个冒充局长的人在村民家行窃的稿件。稿子写好后,我加了个《假  相似文献   

13.
谢宇彤 《新闻窗》2008,(2):42-42
标题是时事版的灵魂,其主旨、命意贯穿于整个版面的文字和图片。要抓住读者的眼球,就必须在标题上大做文章。一个好的标题,能为稿件增色,支撑稿件的可读性,同时,一个好的标题更能体现编辑自身的思想、态度和情感,使整个版面充满生机,达到吸引读者产生浓厚阅读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投稿都希望能够被刊登,但往往不是石沉大海,便是收到一封封退稿信.遇到这种情况,通讯员不是埋怨编辑便是垂头丧气,影响了投稿的积极性.其实,自己稿件能否被刊用,通讯员本人应是清楚的,因为自己写的稿子质量如何,心里是有数的.如果自己在投稿时就对自己的稿子没把握,有“碰运气”的想法,结果多数稿件必然被编辑枪毙.如果自己在投稿时对自己的稿子负责,能先从编者和读者的角度来预审一下,自己认为质量合格的稿件才寄出;连自己都觉得“勉强”的稿件就不要寄出。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废品”,不但自己节约笔墨纸张和时间,而且不浪费邮递员和编辑同志的心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总编室二版组近两个月的学习,在编辑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让我了解到编辑们选稿的原则,以及什么样的稿件被编辑看好,为什么说作者是把好稿件质量的第一关。一、好稿始终受编辑们的欢迎实习期间,我多次听总编室编辑们提到当前闹稿荒,催着编辑部编稿件过来,后来才知,所谓的稿荒就是缺少一些能上版面中心或能给版面增色的稿件。两个月中,被社领导评为好稿的仅有30多篇,原来编辑部闹的是好稿的荒。记得编辑们教我最多的一句话是:多写让编辑看好的稿件。每天编辑们为能在版面上安排一篇好稿感到高兴。好稿始终是编辑们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16.
报纸发一版的稿子分量要重一些。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每一条重头稿件都能上头条、上一版的,也并不是每一条理应是重头稿件的价值,别人特别是编辑都能理解、认识的。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正确的态度是:能争就争,能等就等,不能争,不能等,就赶紧发,甭管他什么版面。新闻贵在新,是金子终会发光的。好的末条稿,有时比头条稿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我就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和体会。2000年12月29日,我精心采写的一条新闻特写《“异蛇村”农民三审“十五”计划》,本想冲击头版头条的,不料正碰上新来的市委书记的一个活动占了头条,又碰上一个区委书记抓本…  相似文献   

17.
版面是视觉艺术,编排靠美学领航。好的内容应有美的形式来体现,质量上乘的稿件要有最佳的版面去反映。追求美观大方应是版面艺术的标准所在。人民日报经济版版面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版面要讲究美。读者拿起报纸一瞥,便有一种美的愉悦扑面而来,有欲罢不忍,非读不可之感。人民日报经济部编辑,在处理1986年8月13日二版《痛哭之后的奋起》《置之死地而后生》两篇稿件时,放在  相似文献   

18.
版面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但这种服务从来都不是机械的、被动的。作为党报尤其是一版的版面编排,大到哪一篇稿件作头条,哪一篇上报角,小到标题的字号字体、线条底纹的运用以及留多少字转多少版,都不是随意随心为之。其背后蕴含着很多的考量,版面编辑的政治意识绝不是虚的空的,政治意识贯穿在每一天的版面上,贯穿在每一篇稿件的安排上。  相似文献   

19.
报纸发一版的稿子分量要重一些.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每一条重头稿件都能上头条、上一版的,也并不是每一条理应是重头稿件的价值,别人特别是编辑都能理解、认识的.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宣传报道的“度”,指的是对客观事物与新闻报道把握的尺度。记者确定主题、取舍材料、谋篇布局要把握好“度”;编辑选择新闻、修改稿件、制作标题、配置稿件、设计版面、组织报道,更需要把握好“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搞新闻工作,就是在把握“度”上做文章。这篇文章做得好,新闻宣传既能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能搞得生动活泼,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如何把握好宣传的“度”呢?我以为应该注意这样几点;第一,掌握好分寸。记者获得的采访线索很多,编辑每天要接触大量的稿件,一般稿件的取舍是比较好判断的,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