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代大师王国维在史学、文学、哲学、考古学、地理学上卓著声名,在编辑事业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丰富的编辑业迹王国维一生短暂,而学业宏丽,然其生命的流程中和学术殿堂的建构中与编辑之业深结因缘,结伴相随。从22岁的王国维背井离乡来上海独闯人生舞台,至47岁充溥仪南书房  相似文献   

2.
詹莲 《大观周刊》2011,(13):140-141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擘和文学思想家。《人间词话》是他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核心就是作者提出的“境界”说。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开创了唯意志主义哲学及生命哲学流派。他受东方印度佛教的影响与王国维自身经历,性情的相似性使两种思想更易产生契合点,对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提出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国维也是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以构成新体系的第一人。交融后的思想根植于古老的中国土地,绽放出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大师,不仅在哲学、文学、美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教育思想上也有不凡的见解。他的“培养完全人物”等教育观点至今仍颇有启发,王国维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无疑是独居一席。  相似文献   

4.
细细品读毛泽东的诗词,我们感觉到作者的诗风与“建安风骨”似有较为密切的姻缘关系,尤其对魏武帝曹操,作者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作为诗人和政治家,作者十分推崇曹操的四言乐府诗《短歌行》,尤其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四句,作者对其更是感慨万千。作者对《短歌行》的偏爱不是没有道理的。诗中那一无掩饰和恶死贪生的表白,那开诚布公的及时行乐的宣扬,潜藏着诗人何等的悲伤和苦痛啊!内容上“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生活倒影和思想上追恋生命的哲理探求,使那看似消沉的“人生朝露曲”呈现一种悲怆与沉郁的美学品格。曹操的《短歌行》因人生短促而导出的创建功业之冲动,时不我待之焦灼的情感,在悲怆、沉郁的基调上拓展了建安诗歌的音域。对照《步出夏门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方面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方面是对人生的  相似文献   

5.
晚清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阐述了人生三境界的概念,他将诗词引申到美学的研究领域,以诗词所传达的意境比喻治学的问题.达到生动传神的效果。王国维所阐述的人生三境界同时还具有一种开放性;一苜多年来被后人不断加以分析、理解,皆可说出一番道理,参照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结合个人的创作感受,深感其中启发性很突。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文化类型的社会群体中,不仅在快乐的内容及其终极目标上,而且在快乐形式以及实现途径上,都有各自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在快乐问题上,既不讲纵欲,也不讲禁欲,而是要求根据各自条件去适度满足它,这就是适度快乐原则。儒家入世文化从社会群体的角度以等级名分去规定它;道家出世文化则从自然个体角度以生命性情作为获得快乐的依据。前者使人感性需求与满足有了规矩法度,就像给人欲的洪流筑起了堤坝;后者使人感性需求与满足有所解脱超越,就像给人欲的洪流缓解了水势。规范与解脱,阳刚与阴柔,儒道两家的出入世文化,共同以疏导的方式建构了适度快乐原则。大禹治水的传说,就是一种象征,治人如治水,堵不如疏,其主旨就是使不可抗拒的力量沿循一定渠道流动,并逐渐使其平缓。  相似文献   

7.
张志君 《新闻爱好者》2011,(21):117-118
在申艳的诗歌之中有着对时间、生命、本真生活状态的体悟与诗化阐释。这种生命不仅仅是当下的生命,更有人类的历史,历史是人类生命的积淀。在以诗化语言表达的生命体悟之中浸润着一种深厚的悲情意味。我们以之为视角来对申艳的诗歌进行分析。何谓"悲情"悲情是一种美学范畴。这种在审美意义上的悲情不同于生活中因苦难而呼天抢地之悲,也不同于悲剧之悲。它们有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的美学继承了传统美学的优秀资源,并以西方哲人的理论学说为基础,阐释了艺术与审美的融合过程,最终形成其中西兼容的美学新类型。他的美学思想指导着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现代美学形态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张晶 《现代传播》2002,(4):22-26
“自得”无论在中国哲学史还是在美学史上 ,都是有着普遍性意义的方法论范畴 ,它是认识论的 ,也是价值论的。它体现出中国哲学与美学的特殊品格 ,也体现了与西方哲学不同的思维特征。“自得”有着非常复杂的思想史背景 ,不同的哲学派别都以“自得”为其方法论、认识论的重要命题 ,却又有着颇为一致之处。从哲学而言 ,“自得”即是不通过普遍性概念逻辑推演 ,不依赖于教育家的外在传授 ,而是以主体的独到体验 ,直接观照 ,获得属于自己的亲知 ,从而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在美学方面 ,“自得”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哲学 ,却又有着殊异之处。它意味着审美体验的超越前人 ,不依古人藩篱 ,更意味着个性的扩张 ,破僵硬的外壳的既定模式 ;还意味着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融接 ,拆除其间的障蔽。“自得”也是属于价值论的范畴 ,是艺术精品的创造契机。  相似文献   

10.
19、20世纪之交,正是中国学术文化发生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中西思想撞击、古今交替的文化转型期,中国美学思想界诞生了王国维、蔡元培和梁启超这三位重要的开拓者。他们在美学史上的意义乃至在整个民族学术与文化演进上的意义,正日渐引起学界的关注。王国维和蔡元培二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有相关美学研究专著问世。而三巨头中的梁启超,虽不乏单篇研究论文以及专著教材中的部分章节,但关于其美学思想研  相似文献   

11.
王昕  李盛尧 《兰台世界》2011,(11):26-27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精义迭出。本文阐述了作者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两个观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生命,为人民燃烧——记陕西凤县坪坎乡党委书记兼乡长田建国》(作者 人民日报记者孟西安 新华社记者边江 陕西日报记者蔡方祖 见《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7月10日第1版)这篇通讯的意义似乎不在于其自身的完美,而在于《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继焦裕禄、孔繁森之后,又报道了人民之子田建国这样优秀的党的基层干部的形象。 在生命的终程盖棺论定,古训有之。然而反观中国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他们生命展示的千秋大义,不绝于民族命脉,而且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闪射生命的光华,又非盖棺所能论定。“生命,为人民燃烧”,不仅仅是对田建国短暂一生的评价,也昭示了“为人民燃烧”的“生命”的永生。因而这一典型有着巨大的历史感召力和现实凝聚力,因为这一典型的基点与我党的宗旨是很契合的。  相似文献   

13.
夏景华 《大观周刊》2011,(52):237-237
中国的古典园林作为世界的文化遗产,有着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其他世界园林有明显的不同,它是建立在中国特有的的文化基础上的。无论是中国的四书五经,还是中国独特的东方审美哲学,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美学思想,特别是中国的山水画的美学思想,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园林。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精义选出.本文阐述了作者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两个观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现代性的曲折展开,西方美学在中国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从20世纪初的王国维、梁启超和蔡元培等人对西方美学的输入开始,美学就成为中国现代的一门学科。但在1949年以前,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还是零星的,不成系统的,其原因是,当代的西学引进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学术本身,而是因为政治上的救亡图存,这就导致了现代中国急追的政治环  相似文献   

16.
《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漫近年在国内动漫市场上愈发占据着重要地位。从美学视域来看,它的成功原因既涵盖了诸多外在因素,更在于其自身独到的美学特征。这些美学特征又主要包括以创作主旨平面耦合化为主核、以叙事模式狂欢化为支撑和以表现手法适度游戏化为辅助。通过对它的成功进行美学视域分析,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未来中国动漫艺术之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于成君  孙慧明 《今传媒》2021,29(4):65-68
王国维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一代国学大师,同时他也是在中国编辑史上有筚路蓝缕之功的编辑家,以其在书籍著作编辑和期刊杂志编辑中的丰富实践,树学者型编辑之典范。王国维的创造性开拓与他作为编辑的主体性策划是分不开的。王国维在编辑活动中,以匠心独运力求精品,以独具慧眼大浪淘沙,并将学术研究融入编辑策划,预时代之潮流,为后世编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杨彩芬 《今传媒》2013,(5):139-140
王国维作为"国学大师"、"学术大家"、"新史学开山"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研究资料更是浩如烟海,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位建树颇丰的编辑大家。王国维一生虽然短暂但成就斐然,在其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和卓越的学术研究中,编辑事业与之相伴相随。王国维一生与编辑事业结下不解之缘,通过自己丰富的编辑实践,显示出深邃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19.
毕淑敏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在浮华狂燥的氛围中以芸芸众生为关注对象的当代女作家。她现代意识很强,关心现代社会及现代人心灵世界,作品呈现了具有多重意蕴的生命意象,有着独特的生命阐释,里面渗透着她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和关照。本文主要运用生命美学的理论,从精神生命的深度抒写方面分析罩作家对生命的深切关怀,从而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呼唤人们更加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传记电影《天才捕手》的台词——“生命的力量在于从事重要且有利于他人的工作”“我们真的让书变得更好了吗?”“没有什么比一本书更重要的了”和“陪伴本书作者度过了人生中最苦痛的日子”入手,分别探讨了编辑的职业自豪感、职业敬畏感、职业使命感和职业投入感等编辑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与追求,并就新时代如何做好编辑这一问题提出了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