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加亮 《新闻世界》2014,(5):98-100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要有崇高的追求、坚忍不拔的耐力,具备优秀的人格品质、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等优良作风,本文笔者以自身的工作体会诠释了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记者、一名有影响力的记者,希望能对年轻的从业者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置身于社会的大熔炉中,经常会遇到"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新闻题材"博弈"。那么此时记者是要写一篇"哗众取宠"的文章、做"一鸣惊人"的"大"记者呢,还是要认真分析情况,写出一篇"阳光温暖"的文章、做"正能量"的传递者?笔者以为,应做一名"担当社会责任"的记者,打开一扇"真、善、美"的"阳光之窗"。新闻记者为什么应打开一扇"阳光之窗"笔者曾听过一段小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小女孩趴在了窗台上,看到了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  相似文献   

3.
采访是社会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好的社会新闻稿件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掌握采访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新闻采访在一定层面上讲是一门艺术。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也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文章。那么,作为社会新闻记者,如何提高采访质量呢?  相似文献   

4.
要想写出好的新闻作品,采访必须深入到位,这是新闻从业人员所共知的常识,采访“深入”程度也成了新闻记者业务水平高低最核心的衡量标准之一。作为一名刚刚走上记者岗位不久的年轻记者,笔者试图从有限的新闻采访实战经验着手,简要论述“采访硬骨头该如何啃”。  相似文献   

5.
<正>无论从事什么类型工作的记者,都应该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在这个各大众媒体竞争激烈的时代,掌握第一手新闻就是竞争的资本。然而作为一个财经新闻记者,更应该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当某些财经信息发生细微的变化时,财经新闻记者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感知并且让大众知情,只有这样的记者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财经新闻记者。一切新闻都是靠最终的新闻坐实的结果来决定的,因此一名财经新闻记者如果能在第一时间把握信息,并且发布最准确的信息,那么这位记者就具有了相当高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6.
对于新闻来说,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纪实性和形象性,新闻记者作为收集和播报新闻的人,在他们的思想中必须要有直觉性、抽象性和形象性的思维,在新闻直播时能够快速将这些思维相结合,做出具有导向性的新闻。对于一个新闻记者来说,掌握新闻的特点和判断新闻的价值是做好记者的基础,在播报新闻时,记者要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从主观意识上把握好新闻的导向。  相似文献   

7.
新闻记者的风骨,既有思想作风、采访作风,又有作人之骨,文章之骨,说到底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记者应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作“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记者。作人不要有软骨,对上不要有媚骨,对下不要有傲骨,这就是笔者认为记者必备的风骨。三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三者兼备,才能堪称名副其实的新闻记者,才能使记者的人品新闻作品谐调统一,光彩照人。   记者不要有软骨。——骨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骨头,骨气也,即做人应有的正气,浩然之气。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强化自己的骨,善养吾…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闻记者的素养来自于记者的人格修养和对新闻事业的由衷热爱。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必须具有真挚而无比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坚持职业操守,创作出内容真实、主题突出、切中社会热点、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时代在前进,无论是对中国来说,还是对整个世界来说,新闻记者要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在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9.
新闻线索的来源有多种渠道,但无论是哪种渠道,均可归纳为他人提供的线索和记者主动寻找的线索这两大类,笔者认为,寻找新闻线索不能完全依赖他人提供,更多的还要靠记者自己去寻找和发掘。因此,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认为: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六多",才能真正做到"多写稿、写好稿",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0.
融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进行新闻线索的捕捉,还要不断提升新闻作品内涵,同时参与新闻生产运营,集采、编、制、传等各项技能于一身。同时记者还需牢牢树立节目创作、传播精品意识,才能更好的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本文从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四力"方面分析融媒体时代记者内功修炼的根本,希望能够帮助融媒体记者顺利开展新闻宣传,打磨融媒体时代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名新闻记者,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是永远的追求,能采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前提是要有好的新闻线索。那么,好的新闻线索从哪里来?如何得来?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新闻前辈告诉我,新闻记者要有能上天、能入地的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好新闻。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10余年,结合多年的采访经验,笔者想谈一谈"如何发现好新闻"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新闻学学者杰克.伦敦说过:"你想当一名新闻记者吗?那就得阅读报纸。"在我国,一位刚从事新闻工作的年轻记者向一位新闻界老前辈请教怎样才能做好新闻报道工作时,这位老前辈要他坚持阅读报纸,每天要看10条以上的新闻。在基层做新闻报道工作的通讯员,和媒体的专业记者相  相似文献   

13.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都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贯彻落实好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就是要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挖好民生新闻富矿,用我们的笔记录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用我们的笔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如何挖好民生新闻富矿,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觉得,首先要从捕捉新闻线索入手。农村有句土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闻记者要做一个"巧妇","米"从哪里来呢?中国著名记者田流说过:"记者的办公室是在社会上,群众中,不是在编辑部的大楼里"。新闻记者要想写出有份量、有价值的民生新闻,必须融入社会、融入到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质量对记者本身的职业提升和报社的发展都极为重要。报社的新闻记者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记录者和传播者,采访是新闻报道的核心环节,新闻记者的采访能力是决定新闻报道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不断地锻炼和提高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提高记者的采访能力。有了好的内容,加上好的传播方式和先进的传播渠道,才能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段巍  段青 《今传媒》2014,(8):175-176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媒体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电视新闻记者来说,只有及时获取真实的第一手新闻资料,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之间占据优势地位,所以隐性采访成为了当今电视新闻记者获取所需新闻资料的有效手段,但是这种特殊的采访方式由于其隐蔽性的特点,所以极易出现一些法律方面的纠纷,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因此,电视新闻记者要在隐性采访中把握好"度",提高新闻采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国昌 《新闻窗》2010,(1):77-78
如今,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各家媒体都纷纷将策划视为竞争的关键点,成功的新闻策划往往成为媒体出奇制胜的法宝。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新闻记者。也必须顺应媒体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树立策划意识,锤炼策划能力,做策划型记者,在策划上狠下功夫.让自己的新闻作品通过策划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九年锁定三农,中国农村已成为传媒高度关注的地方,"三农"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涉农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站在船头的瞭望者"——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才能担当"三农"事业的代言人和捍卫者。笔者认为,除了具备一般记者所具有的扎实的业务功底外,涉农新闻记者还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村是传媒高度关注的地方,"三农"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涉农记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站在船头的瞭望者"———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才能担当"三农"事业的代言人和捍卫者。笔者认为,除了具备一般记者所具有的扎实的业务功底外,涉农新闻记者还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提高政策水平,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涉农电视新闻记者无论是在编人员还是聘用人员,都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拥有高度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这样才能找准政治要求和专业工作的结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交媒体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新闻记者越来越将其作为新闻来源和发布的重要凭条。本文通过《纽约时报》首设"社交媒体"编辑这一新闻事件,论述新闻记者在社交媒体运用方面的优势,及其对其他媒体的启示作用,鼓励传统媒体记者在明辨真伪的情况下,对社交媒体"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技术平台电视新闻传递和表达信息,每则新闻都离不开新闻记者的辛苦付出,尤其在当前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创新采访理念、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融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适应当前快节奏的采访要求,拓宽视野和创新模式。本文先对融媒体时代的特征、对记者的要求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采访创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