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黄璜  马缘园  谢蓓 《新闻世界》2014,(12):60-61
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青奥会在中国南京召开。青奥会的召开构建了南京市既传统又现代、既古老又青春、既科技又人文的城市形象。但青奥会闭幕后呈现的反差和涌现的问题,引发后青奥时代城市形象提升的反思。本文从施政延续性、对青奥精神遗产的继承保护和加强舆论引导层面阐述了后青奥时代南京城市形象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
举办大型运动会是传播城市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机遇。南京举办青奥会,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城市推广机会,得以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展示南京精彩的城市文化和辉煌的建设成就。青奥会已经结束,总结南京在城市文化建设与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其他城市举办大型运动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南京青奥会在场馆建设过程中能够坚持“节俭”理念,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馆资源,保护了南京城市的文化生态;青奥工程建设较为成功地体现了南京城市特色,有效提升了南京城市的旅游形象和精神气质。当然,在青奥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如项目跟风搭车、搬迁力度过大、建设性破坏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唐绪军 《传媒观察》2014,(10):12-12
正我对这次"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有两个基本定位——第一,这是党报在新媒体环境下一次成功的大型事件宣传推广活动;第二,这是一次在媒体融合的大势下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的有益尝试。一开始大家对青奥会都不太关注,包括我女儿都不知道还有个青奥会,但总书记的讲话,将它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国家层面,这样也逼迫着当地媒体有所创造,有所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青奥。另外,作为主办城市,江苏南京也希望通过一个大型的活动来展示自己的城市形象、城市风貌。而中  相似文献   

4.
余华新  张春华 《新闻世界》2013,(10):282-283
通过对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的研究,挖掘和传播城市独特的社会文化,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化支撑和外部环境,是城市形象传播的主要职能。本文以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省会城市南京为案例,分析江苏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与尚存的不足,并提出了提升城市的形象传播力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5.
景观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途径,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南京通过举办青奥会,对城市景观进行了分步骤、分层次的整饰与建构,极大地改善了南京的城市形象,建构、展示和传播了南京城市文化,提升了南京城市文化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李海霞 《新闻前哨》2021,(3):104-105
城市形象代表着社会群体对于城市的认知状况,此种感知和评价不仅源自对于城市物理环境的掌握程度,已源自于各媒介载体的传播和宣传。城市形象概念界定伴随新媒体诞生,其内涵愈发丰富,涵盖原有城市物理环境以及基于新媒体平台所建构的城市形象。本文以短视频在南京城市形象传播中发挥的作用入手,分析短视频在南京城市形象传播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短视频在南京城市形象传播中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行业动态     
《视听界》2014,(5):6-7
南京广电集团全方位、立体化做好青奥宣传报道南京青奥会期间,南京广电集团在青奥IBC和台内增设了5个直播室,直播赛场盛况。共开设26个专栏,发稿1100多条(首播),赛事转播118场次合约10500分钟;《直播南京》、《南京新闻》、《法治现场》、《标点》、《早安南京》等栏目聚焦青奥;南京新闻综合频道在每天早、中、晚,滚动播出六轮《直播青奥》;南京新闻广播每天滚动播出8档《青奥速递》;南京少儿频道、南京体育广播,同步进行每天15小时的赛事转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西安为例,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城市文化的"软实力"与城市形象创新是互为影响、互为制约的密切关系.城市形象创新,期待着城市习俗文化的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城市利用大型节事活动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手段,可采取以下策略:主题事件的战略目标和城市发展品牌战略要统一,大型活动与城市文化的协调与渗透,通过公众人物与热点事件吸引注意力,借助多元化媒体手段进行传播.近年来厦门会展节庆活动众多,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厦门的大型节事活动可以运用结合城市发展战略、凸显地域资源、传播城市文化、借助媒介事件等策略来提升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资本强调城市所拥有的物质、精神、制度等公共文化财富,在城市更新与城市营销实践中,各城市正积极探索如何实现城市文化资本向城市形象转变路径。西安寄托深厚的历史遗产等文化资本,借由意象书写、空间重塑以及媒介实践等方式强化"古城"形象。其"古城"意象实现从长安、废都到盛世之变;以空间为媒介实现"古城"景观重塑;新媒介参与城市形象话语更新"古城"叙事。  相似文献   

11.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软实力,明确城市形象内涵、原则,对沿运城市确定形象定位至关重要。沿运城市应借助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机遇,依托运河文化资源,确定运河特色鲜明的沿运城市形象定位,是开展有效城市传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前提条件。沿运城市形象传播应以媒介传播、节会传播和旅游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的传播与繁荣,需要的不仅是城市自身打造和构建良好的城市形象,也需要国家形象与城市形象的互动。新媒体时代为国家形象与城市形象的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丰富的资源。国家形象与城市形象的互动,要以国家形象为基准,打造有城市特色的,与国家形象相契合的城市形象,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形象是城市意象的综合而简约的集成,不仅是高度提炼于城市发展过程中最本质的要素,还是城市文化的高度具象化,同时也是城市营销的重要手段.城市形象的优劣可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城市的认同与评价,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而城市形象的传播始终离不开大众媒体的作用.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传承并形塑了形形色色的城市文化,在媒介深入渗透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媒介参与和改变着城市的生活文化,同时也在构建、展现城市形象上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早在2008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就已经达到50%,全球城市化进程之后一直保持高速运行。未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将逐步转化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因此,城市软实力建设备受瞩目。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的创建,离不开城市文化的表达,而城市形象宣传片是构建与表达城市文化的重要途径。成都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变迁城市形象宣传片就是"利用电视、电影制作的表现手法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定位和所触及的城市特色形象有重点、  相似文献   

15.
余越  王海运 《青年记者》2012,(33):27-28
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政治、经济、人口、文化、宗教等资源的中心。德国学者斯宾格勒认为:"人类所有伟大的文化都是由城市产生的。第二代优秀人类,是擅长建造城市的动物。这就是世界史的实际标准,这个标准不同于人类史的标准;世界史  相似文献   

16.
随着西咸新区划归西安托管,大西安建设的帷幕2017年正式拉开.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重要的战略节点城市,如何传播西安的城市新形象,是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本文在论述新媒体与城市形象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关键因素,要把文化传播作为展示大西安形象的核心,以及运用新媒体打造大西安城市形象的一些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城市形象是城市展示给公众的综合性物质和文化印象,是一个城市的内在素质、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城市形象宣传通常借助媒体将与城市形象相关的城市理念、城市行为规范、城市视觉识别系统有效地传达给受众,继而与内、外部公众互相沟通,以求促进城市发展。通常意义上,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城市发展的进程是相契合的。但目前,公众  相似文献   

18.
柳邦坤 《新闻通讯》2013,(12):25-27
随着城市竞争的日益激烈,城市形象宣传片在城市形象传播中日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重视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创作,特别是努力加强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文化建构,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文化内涵,更好地推介城市,传播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文化构建进行研究,以期对当前城市形象传播起到若干启发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湖州城市形象的内外受众心理认知进行分析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从网络视频、新媒体平台、受众认知三方面对湖州城市形象传播进行总结概括。湖州城市形象传播侧重于绿色生态,在受众中具备较高的美誉度,但湖州城市形象存在传播力度不够、内部交流不充分、对外宣传覆盖不广泛、营销手段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类城市应强化城市形象logo和城市口号,打造"四全媒体"传播态势,注重整合营销和事件营销,借鉴其他城市经验,提升城市形象传播水平。  相似文献   

20.
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和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城市管理者探索发现城市品牌,塑造独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并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如何在多元媒体时代去突出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进行城市形象的媒介传播,怎样运用传播策略扮亮在媒体多元化时代的城市名片,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城市形象与媒介传播进行探索,以宁波作为个案,对宁波城市形象传播策略进行研究,并对宁波城市形象传播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