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常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标题这只"眼睛"来传神。"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好的标题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扣住读者的心弦。在报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高质量的标题显得尤为重要。文贵创新,标题亦然。但我们翻开报纸,"似曾相识"的标题比比皆是,鲜有新意。因此,适应读者的需要,让"活鱼"游进"标题"是标题创新的必由之路。那么,怎样才能做出"亮眼"的新闻标题呢?标题是新闻的核心,是作者对稿件的提炼和总结,它体现了作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是党报的眼睛、灵魂和旗帜,它代表一张报纸的舆论导向,并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中央的指示精神传达给广大干部和群众,是报纸一种指导性最强、最有号召力和战斗力的宣传形式。正因为如此,新闻评论在读者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威信,广大群众都把它看作是党的声音,自觉地用评论的精神规范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各级领导更是把党报的评论当作党的方针、政策、意图去领会,并以此来  相似文献   

3.
报纸是读者了解社会的一扇窗口。一份报纸,向受众传播的不仅是新闻信息,同时也在传播着一种"温度"。报纸通过新闻人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观照角度和情感态度,或隐或显地在向受众传达着一种价值取向、一种人性温度、一种舆论导向。虽然新闻报道历来强调客观,但"选择什么样的新闻事件"、"选择什么样的报道角度"来进行客观报道,这是记者和编辑都不可避免地要作岀的选择。不一  相似文献   

4.
报纸要在完全意义上走向市场,要吸引读者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订报买报,就必须具有磁石般吸引读者的魅力,而“卖点新闻”则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主要魅力所在。所谓“卖点新闻”,指的是报纸上那些能够吸引读者掏钱订报买报的重头新闻。今年一二月份,《中国改革报》的《民营经济周刊》搞了三次卖报活动,从售报情况看,读者主要是冲着某些新闻而掏钱的。它们有:《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5.
孙健 《今传媒》2010,(4):83-85
在这近十年里,在平面媒体新闻加剧竞争的态势下,国内各家报纸上都出现了一种由普通读者主动提供线索而采写出来的新闻。它的标志性特点是,往往在新闻的最后,加上"线索  相似文献   

6.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面对铺天盖地涌来的海量信息,读者在筛选信息时,对那些无吸引力的信息便弃之不阅。为此,要使读者看报纸,报纸上的新闻就必须有自己的"抓手",这个"抓手"就是新闻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新闻作品的感染力从何而来?本文从分析"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归纳总结出五种写作技法供读者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闻记者》1991年第11期发表的《“怪胎新闻”》一文,把报纸报道新闻竞赛评选结果,往往只提本报获奖情况的现象,称为“怪胎新闻”。笔者认为,这个看法有失偏颇。上述现象大部分属于“正常胎儿”,是新闻的“接近性”使然所谓新闻的“接近性”,是指读者(受众)对在地域等方面越接近自己的新闻信息,越感兴趣,反之亦然一张报纸,大致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读者对自己经常看的报纸,自然而然地有一种亲近感,对这些报纸在新闻竞赛中的得奖情  相似文献   

8.
"昨日新闻"以其内容和形式的鲜活,易吸引读者的目光,被称为新闻百花园里一束带着露水的鲜花.让"昨日新闻"在报纸版面特别是要闻版上唱主角,是报纸增强可读性,时效性,贴近性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这篇文章我一直有写的念头,但却又一直不知如何落笔,因为仔细思量,意思实也平平,无非想表示一下对“新闻”与“宣传”的一点看法,而这个见解其实早有人作过“狗咬人”、“人咬狗”的生动表述。不管这个表述有什么缺陷,但它却揭示了作为“新闻”的一个要素,即“异常性”。我想说的是,比较平常的事物或者当然之理上了报纸,这种报道  相似文献   

10.
张耀祥 《传媒》1999,(3):29-30,21
标题在报纸新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但是读者选择新闻的向导、阅读理解新闻的纲要,而且是满足读者扩大新闻信息需求的"浓缩铀".制作得当的标题往往就是新闻的主题和"眼睛".鉴于标题在报纸新闻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尤其是编者必须花苦功下气力,构筑能对读者产生巨大视觉中击力的"核反应堆".  相似文献   

11.
对于报纸来说,一直以来,新闻都以迅速、热点、影响力等特质成为吸引读者、立足市场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报纸区别于其它媒体的首要特征是登载大量消息以报道社会上发生的新闻,所以消息这种形式一直被着重强调,报纸新闻版一般也以消息为形式主体。不过近年来,这一传统模式有着逐渐削弱的趋势。用其它方式(比如特写,现场短新闻等)表现新闻的形式不断增多。有人不含贬义地称这些新形式为“四不像”,也有人则将之列为“新闻杂志化”的表现之一而批评它。但来自读者方面的反馈表明:读者喜爱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翻阅报纸时,图片新闻往往首先映人眼帘,那些视觉冲击力极强,蕴藏深刻内涵的图片新闻,确能抓住读者。新闻摄影是用直观形象来报道新闻的,这个“直观形象”能否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心灵的冲击,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图片新闻的细节表现。 在图片拍摄过程中,如何运用细节表现内涵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中西受众心理比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拿大作家柯克比较英美报刊早期写作时幽默的写道:“在美国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采集新闻,然后向读者大肆宣扬,而在英国,他们得到新闻后,尽可能心平气和把它传给读者。因此,美国报纸上尽量用大字标题,粗体字和双栏载,而英国报纸则用小标题,充满了安定、高尚的气氛。”他解释这个原因时说:“英国报纸的对象就是那些坐在俱乐部安静的角落里的人,他们用糖缸支撑着报纸,一边慢慢吃早餐,一边阅读,或是在皮椅中快睡着的退休银行家,或是坐在青藤架下柳条椅中的乡村教师。美国报纸的读者都是那些在咋嗓作响的地铁快车上紧握着环把的人…  相似文献   

15.
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基本内容的高度概括.读者拿到报纸,总是先看标题,然后根据自己的目的、印象、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进一步阅读的内容.正因为如此,报纸编辑人员总是煞费苦心地制作标题,以吸引读者、影响读者和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求得更好的宣传效果.由于标题在报纸上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它被称为"报纸的眼睛";制作标题的功夫,也被称为一种"艺术".一、标题的种类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报"是宋朝后期民众对与封建官报有较大差异的民间报纸的习惯称谓."小报"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小报"记载的也是非官方发布的消息,它是我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由于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正标题被誉为新闻的眼睛。类似与人见面的第一印象,读者对新闻稿件的第一印象往往也来自于新闻的标题。因此,新闻标题一直被视作新闻的点睛之笔,为媒体人所珍视。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滋生于网络的"标题党"现象。近来,随着新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标题党"现象在报纸等传统媒体上也呈现蔓延趋势,给报纸等传统媒体带来了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媒(即新闻传播机构)与新闻受众(即新闻接受者),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结构.从传统意义讲,新闻传媒始终主导着"话语权",媒体扮演的角色类似漏斗,只有经过它的筛选传播到新闻受众的新闻素材,才能够产生传播效应,受到集中关注.但随着电子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日进千里,新闻受众的地位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新闻界面临着历史性转折的严峻挑战。适应并及时准确地反映这个历史的转折,新闻界责无旁贷。怎样才能担当起这一历史的重任,取决于新闻工作者报纸商品性和新闻非商品性的正确认识。 一、报纸的商品性“特区” 首先,报纸是商品。报纸是新闻纸,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它是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 读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一种承载了读者需要的各种信息,通过读者使用贷币交换才取得消费权,从而实现消费的产品,所以它有价值。读者通过读报获取信息这  相似文献   

20.
报纸新闻,尤其是报纸时政新闻报道一直以来广受读者喜爱,但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随着因特网、电视机在我国的普及,传媒渠道不断拓宽,广大人民群众获得知识、资讯等的新闻、信息来源产生了多样化,他们的知识面对获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