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予 《新闻世界》2012,(7):173-174
微博时代,"微博问政"日益成为沟通政府和公众的重要方式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公众"微博问政"中表达诉求的总体路径,凝聚共识的内部路径、问政焦点、问政思维、意见呈现方式等五个方面切入,对公众"微博问政"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刘畅 《当代传播》2012,(3):15-20,25
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议政、问政甚至是"参政"成为中国微博的一种主要功能。微博问政关注的是一个个关乎网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治理转型所针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漏洞,二者有着高度的重合性。微博问政,暴露了行政制度的种种缺失,"零碎社会工程"理论关注的是社会治理的技术,二者处于实践和理论的不同层面;微博问政,节约了某些利益集团的"组织成本",从而构成一种新的压力集团,它以舆论的形式影响着政策和决策。由此,又可以借鉴"潜在压力集团"的理论,它对于理解微博问政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传播时代,微博以方便、灵活、即时、互动的特质成为公民参与政治信息表达的新手段,不仅拓展了网络问政的空间和渠道、推动了公民参政议政,而且实现了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然而,微博问政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深入探究微博问政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找寻微博问政的局限性,从而建立科学的规范及引导机制,是构建善治政府与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杨达才事件引出对微博问政的思考,并从微博的特点探讨民众怎样通过微博来关心和参与政治事件。通过研究微博问政的特征探究出它的意义。微博问政在理论上具备很强的可行性,微博是一个融合政府机构、各界官员和普通网民的大平台,在这个平台,大家都能有效且方便的沟通。微博在及时发布信息和传播快捷上发挥了作用,但如何使微博问政形成一套有效体制,还需要各方的摸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微博问政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发展趋势有四:政府从断点式危机应对走向常规化运作、从被动等待关注走向主动自我推介、问政微博呈现集群化趋向、微博问政从单方信息发布转向关系的维护.技术上,微博问政也将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之下,政务微博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问政渠道,要想充分发挥问政功能,需要充分认识到其在实践中的问题。以人民微博为例,政务微博中存在建设热、发布热、娱乐热和群落热等几个突出特征,同时存在运用冷、听取冷、务实冷和制度冷等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将运用、听取、务实和制度等几个问题解决了,政务微博才能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真正有效的问政渠道。  相似文献   

7.
选取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探究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分别从微博基本信息、使用状况、问政互动状况三个方面对新浪微博的624个政务微博进行跟踪考察,旨在对“微博问政”进行基于数据的、全局性的描述分析,探讨“微博问政”的广度、深度和效度,指出我国当前“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张帅 《大观周刊》2012,(45):177-177
近年兴起的网络新工具微博,在当前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微博问政越发普遍。但目前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缺乏相应的培训,存在微博使用不当的情况,而且开设微博的单位和领导也太少,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也极不平衡,没有起到引导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微博问政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微博问政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为微博问政的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李鼎香 《大观周刊》2011,(42):51-52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传媒,它不仅仅是一种传媒工具存在,事实上已经成为执政党创新社会管理的面临的新课题,如何引导和加强“微博问政”的政治参与,加大与人民的沟通成为创新社会管理视域下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微博问政的“多中心治理结构”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沭宁 《新闻界》2012,(1):17-20
本文认为"微博问政"的制度建设和治理策略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在评估"微博问政"局限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政府要积极面对"微博问政",善于研判"微"情绪,形成"微博问政"评判对接机制;二是加强微博民意的理性引导以及舆情评判,引导网民有序问政;三是消除制约微博均衡发展的技术、环境等因素,将微博问政纳入我国政治治理的整体架构之中,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微博问政"多中心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微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露 《新闻世界》2012,(6):181-182
本文对2011年我国学界对微博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认为微博在突发舆情事件中的传播作用和微博问政是2011年的主要研究课题。微博与传统媒体的竞合以及微博营销也是研究者的关注所在。  相似文献   

12.
周萍 《大观周刊》2012,(2):19-19
微博改变着社会生态,同时也挑战着社会管理,并倒逼政府转型。官方显然已经意识到微博的巨大影响力,各地政府大举进军"微世界"。微博的开通,令一大批官员从语态到心态都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改变,开始学习政府应如何跟民众平等、坦诚的沟通,敦促其回归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为官本色。这些参与微博的"微博控"官员,正成为新时代执政理念的践行者。微博问政,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群众路线"的体现,微博打开官民沟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奚霞 《新闻世界》2012,(4):112-114
本文通过对“微博问政”的现状和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以期促进“微博问政”这一新的沟通方式得到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微博的发展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信息交流、维护人际网络的平台,也为公众参政议政提供了有效渠道。在2012年"两会"中,政务微博凭借自身的优势为公众参政议政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成为公众问政的重要渠道。但是政务微博问政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点,为实现政务微博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需要不断完善政务微博问政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现代自由主义民主政治奠基于工业化时代之私人财富积累基础之上,底层民众因无力消费昂贵的政治生活而不得不远离政治.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微博技术的推出使得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民众廉价地消费政治成为可能,底层民众正在回归政治舞台.在我国,微博问政已然成为民主政治改革的新动力.我国未来的政治改革应当积极回应微博问政,并改革政治法律制度、规范政治法律设施,规制并引导网络舆论向理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柯敏 《今传媒》2011,(6):105-107
自从2009年"微博热"在我国兴起以来,党政机构和官员相继开通了一批微博,通过微博来发布信息、与网友互动,开创了一种新的网络问政形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试从目前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的发展概况、产生的社会条件以及它能够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几个方面来浅析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  相似文献   

17.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报业也在积极地利用这一平台,本文论证了报业微博新闻的传播特点,并指出这种微博平台上的专业新闻一定会在社会信息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曾经在奥巴马大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微博,如今也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异军突起,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舆论格局,同时也刷新了参政议政的模式.微博问政作为一项新的问政方式,对执政者来说,不仅是全新的挑战与考验,同时也是提高治理水平的机遇和载体.如何充分利用微博这个舆论场,提高政府的网络执政能力成为当下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李伶俐 《今传媒》2013,(5):21-22
2011年,被誉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由民间到官方的微博运动,催生了“微博问政”的蓬勃发展.本文在对微博问政蓬勃发展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着力从四个方面论述微博问政勃兴将对提高政府网络服务效能和水平的推动作用:提高突发事件处置及应对能力;开辟更直接的官民互动交流平台;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更新政府官员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网民利用微博参与政治的热情我们有目共睹,在微博问政的视野下,公众的政治效能感将呈现新的状态。本文深入研究了公众在微博问政过程中的政治参与和政治效能感,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方式,以期使得公众能够具备较高的政治效能感,这对于维系一个民主、文明的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