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珠英学士”为唐武后时期一群文人之总称,得名于他们所编纂的初唐最大的一部宗教类书《三教珠英》。当时的著名诗人崔融将这群文人所赋诗作,选编结集而成《珠英学士集》五卷。《珠英学士集》(后简称《珠英集》)在唐代、北宋流传甚广,而自南宋之后亡逸。上个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两个写本残卷。残卷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就《珠英集》残卷的文学价值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七十六卷清抄本《皇朝中兴纪事本末》是新近发现的南宋高宗一朝史料,它与另一部记载高宗朝史料,即今存四十卷本《中兴小历》同为熊克所作。两者存在密切关系,但不是南宋时只有同书异名。前者应当是熊克本人依据后者于孝宗末年至光宗时期增补删改而成,二书在南宋同时各自流传并为时人所引。两者各自成书,各自流传,因此今人的整理,不能简单地将二书融合,而应当各自整理,同时相互比勘。  相似文献   

3.
《直斋书录解题》是南宋陈振孙(号直斋,浙江安吉人)编著的一部著名的目录学著作。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五十三类,其中仅九类有小序;共著录南宋前的历代古籍51180卷,超过了南宋官修目录《中兴馆阁书目》的44486卷,不仅是目录学史上的划时代巨著,而且是研究宋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该书继承了前代目录学著作的优良传统,且有所创新和发展。每书不只记载书名,而是对各书的卷帙、撰人及其学术渊源、版本源流均有论及。尤其在解题中,或记古书款式,或志版刻情况,或说  相似文献   

4.
南宋,史家辈出。陈均著有《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其人其书虽不足与李焘,李心传等比肩媲美,却也值得重视。伹陈均终生不仕,正史无传,致使生卒无考,事迹不详。长期以来,未见有文考其生平,遂不揣谫陋,试予考索,或可有裨于史学史研究。一、生卒考陈均,字平甫,号云岩,又号纯斋,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其传记资料,除去明清人转手他引者外,较为完整且有史料价值者当推《庸斋集》卷六《陈平甫墓志铭》。作者赵汝腾乃赵宋宗室,陈均是其“再  相似文献   

5.
唐代魏徵等人奉敕编写《群书治要》一书,原书共五十卷,其中卷三十八载有《荀子》之文。从校勘学的角度对金泽本《群书治要》所引《荀子》进行分析,运用对校、他校、本校的方法,以金泽本《群书治要》所引《荀子》对今本《荀子》和天明本《群书治要》所引《荀子》进行校勘,提出校释意见八条,希望有益于《荀子》之后的校勘工作。  相似文献   

6.
宋人词集在宋代当时就有人为之加注者较为罕见,而周邦彦《清真词》宋人笺注却不止一家。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有曹杓,字季中,号一壶居士,曾注《清真词》二卷。”惜其书久已不传。南宋嘉定间,又有庐陵人陈元龙字少章者为之详注,这就是现收于《宛委别藏》、《疆村丛书》、《四部备要》等丛书中10卷景宋嘉定本陈元龙集注之《片玉集》。集首有陈元龙乡人刘肃(字必钦)序,略  相似文献   

7.
提起《劝学篇》,一般人认为是战国时期儒家大师荀子所著。殊不知,在中国历史上,《劝学篇》不止一篇,而作者也并非只有一人。战国时期尸佼著的《尸子》中就有《劝学》篇。《尸子》一书虽已遗失,但唐代魏征等人编辑的《群书治要》第三十六卷还辑录有十三篇,  相似文献   

8.
在新发现的明刻本《名公书判清明集》(以下简称《清明集》)中,有关于“吃菜事魔”的书判两篇,收入该书第十四卷惩恶门妖教类。它提供了一些有关南宋“吃菜事魔”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9.
梁份《怀葛堂集》,《四库全书总目》谓“前十四卷为杂文,末一卷为诗十二首,漫游杂录十一条”,《清史稿》谓梁份“著有《怀葛堂文集》十五卷”。今存于国家图书馆之《怀葛堂文集十四卷诗集一卷》(以下简称国图本),殆为清修《四库全书》时江西巡抚采进本,署“南丰梁份质人著,同学诸子校”,特多评语,附于各篇之后。书前有姜宸英、王源序,前十四卷收文共一百四十七篇(其中《送朱修龄序》缺首页,  相似文献   

10.
《南宋书》是明人钱士升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南宋史著作。编写体例上,无志、表,奸臣、叛臣未单独列传;遵循“以类合传”特点,相关的人物合为一卷,并且几乎每一卷人物都相当多。内容上,全书基本沿用《宋史》南宋部分相关记载,并有所改动。与《宋史》相比,《南宋书》传记篇幅较短、内容也较简单。但也增加了《宋史》所无的一些人物的传记,增补了新的史料等。本书的缺点主要是:记载比较简略,所补充的史料未注明出处,沿袭《宋史》原有的一些记栽错误等。  相似文献   

11.
冯延己,马、陆两家《南唐书》皆有传,近来又有夏承焘先生所作《冯正中年谱》,其生平政治、艺文行事,班班可考,无俟缕述。史称其“工诗,虽贵且老不废。尤喜为乐府词。能书,似虞世南。”今其诗竟无传本,墨迹亦未闻有收藏者,惟乐府词则有《阳春》一集,与李璟、李煜俱为南唐文学之代表。冯延己词集之最早记录,为南宋时陈振孙之《直斋书录解题》,其言云:“《阳春录》一卷,  相似文献   

12.
记载南北朝历史的“八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和《隋书》)流传至今,大半均有缺佚,而尤以李百药《北齐书》为最甚。据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31所考,全书50卷中,只有18卷为百药原文;中华书局标点本《...  相似文献   

13.
向子湮为两宋之交具“宏才伟绩、精忠大节”(胡寅《斐然集》卷19《向芗林酒边集后序》)的爱国名臣,也是蜚声当代词坛的优秀作家,堪称南宋爱国词先驱。其事迹载诸《宋史》,然讹误颇多。今就其籍贯、生卒年及著述考辨如下。《宋史》卷377K《向子湮传》载:“向子湮字伯恭,临江人,敏中玄孙,钦圣宪肃皇后再从侄也。”称向子俚为临江人,此为“本传”中讹误最为特出者,其影响甚大,自清以降,陈陈相因,一误再误。如《四库全书总目》、《宋诗纪事》、《全宋词》、《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唐宋词鉴赏辞典》以及各种有关向于证的…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参加《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西北区检查验收小组,见到甘肃省博物馆藏有蓝栏抄本《北堂书钞》一部,木帙内题“《北堂书钞》系先祖郎中所手著,计一百六十卷……十三代孙德卿志”云云,并附题有“明吏部郎中六世祖之川公遗像”画像照片一帧为证。看来《北堂书钞》应为侯一元(之川)“所手著”的了,可是卷端结衔仍题“秘书郎虞世南撰”,从而引起了兴趣,爱辑有关资料,题曰小考,闻见所限,徒贻方家之讥耳。一、《北堂书钞》的卷、类《北堂书钞》唐虞世南撰,世南字伯施,浙江余姚人,生于陈永定二年(公元五五八年),卒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六三八年),《新唐书》卷一百二、《唐书》卷七十二均有传。《北堂书钞》(以下简称《书钞》)是他在隋任秘书郎时摘抄群书中可以作为写作参考的材料,编辑而成。北堂是隋秘书省的后堂,是世南抄书的地方,成书当在隋时,因此,也有著录为隋虞世南撰的。  相似文献   

15.
《宋玉集序》与《报友人书》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集序》各种样勘中,相比较而言,以严可均之校勘本较佳。但虞世南所引录的此《宋玉集序》,只是原序的只言片语,全序今已失传。而时代梅鼎祚辑《皇霸纪》卷八和张燮辑《宋大夫集》卷三所录宋玉《报友人书》,乃后人以臆窜改《韩诗外传》、《新序》《襄阳耆旧记》等有关载而为之,可以断定为宋玉伪作。  相似文献   

16.
<正>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书。刘安生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前元元年),死于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据《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载: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少子淮南厉王长的儿子。后袭封为淮南王。刘安为人好书,尤好道家之言,招致门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现存的人《淮南子》一书,即《汉书》所说的《内书》。  相似文献   

17.
谢翱是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人品、诗品俱佳,《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诗文桀骜有奇气,而节概亦卓然可观”。谢翱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文天祥,而与谢枋得并列,号称“南宋二谢”。他生前著述颇丰,惜大部今已散佚,存者仅十余卷。《文渊阁四库全书》收录其《唏发集》十卷、《唏发遗集》二卷、《唏发遗集补》一卷及附录。谢翱的游记散文在寄情山水的同时,往往流露出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对元朝统治者的愤慨;在艺术上接近柳宗元,长于叙事,言简意丰,风格峭劲崭拔,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8.
《四友斋丛说》是当今学者研究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的必备参考书,然而该书中存在的讹误至今尚无人指出。讹误主要分为三类:所述事件发生时间错误;转引或脱文;刊刻之误。《书画铭心录》因无单行本存世,因而学者只知有其作,对所载内容不甚了解,尤其是书中所载几位藏家的真实身份,今人至今无人考证。何良俊诗文集,今仅见《何翰林集》二十八卷。然据明清藏书目录所记,何良俊尚有《柘湖集》《清森阁集》二集。考证得知,《柘湖集》与《何翰林集》为一书二名,《清森阁集》所收诗文虽与《何翰林集》多有重复,但应为何良俊早年另一诗文集。  相似文献   

19.
李纲是以爱国著称于世的。作为政治家,他的业绩彪炳史册;作为词人,其词却鲜为人重,没有一首编入他的集子里。如《四库全书》收他的《梁溪集》,有诗、文一百八十卷,附录六卷,独无词。这种冷落直到清末才有改观,王鹏运刻《四印斋所刻词》,将他与李光、赵鼎、胡铨的词合辑为《南宋四名臣词集》,其中李纲的《梁溪词》收词五十首。唐圭璋先生编《全宋词》,又据别本补入四首(其中残篇二首)。但这还不是李纲词的全部。《宋人轶事汇编》卷十四引《词谱》云:“绍兴初,都下盛传《苏武令》一  相似文献   

20.
江淹后集亡佚南宋说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江淹后集亡佚南宋”说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今河南兰考东),生于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444),卒于梁武帝天鉴四年(505),谥日宪。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6岁能诗,少以文显,文名颇著。据《梁书》卷14以及《南史》卷59本传,江淹“曾自撰为前后集”。但未著卷数。《梁书》又言及江集篇数:“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并《齐史》十志,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