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曾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这一新理念彰显了党中央重视媒体的善意,是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突破传统理念、做好媒体工作、提高执政能力的行动指南。认真分析善待媒体的深刻内涵,我们发现,善待媒体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媒体的深入沟通和友好交流,只是外在表现形式,关键问题在于,怎样让媒体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感得以充分体现,让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朱轶  林晖 《编辑学报》2019,31(5):578-581
媒体融合是当下媒体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经历融合之后,诞生了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特点的“四全”媒体。从“四全”媒体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分析在媒体融合大环境下传统科技期刊的变革及其对编辑素质的新要求,并为科技期刊编辑的“四全”素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冲击和挑战,如何适应新兴媒体的特点,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深化媒体融合发展,是摆在包括企业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体面前的共同课题。本文对媒体融合下大数据支撑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建设路径展开探索,从新闻生产、舆情分析、意识形态、品牌建设和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调试,在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伴随着媒体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数量激增、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各类媒体不仅要面临同类媒体的竞争,还要面临与其他类型媒体的竞争,品牌也随之成为媒体应对激烈竞争的利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媒体品牌建设诸多积极意义的同时,媒体品牌建设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在本文中,笔者在界定媒体品牌内涵、分析媒体品牌正面效应的基础上,指出了媒体品牌建设所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提出了积极化解媒体品牌负面效应的举措,希望媒体、受众、政府相关部门在认清媒体品牌负面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切实的行动使媒体品牌带给社会的正面效应最大化、负面效应最小化。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是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侯亚铭 《军事记者》2014,(12):46-48
依托自媒体开展军事新闻宣传,既是一个不同学科领域交叉的理论命题,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本文从自媒体军事新闻宣传定义出发,分析了自媒体时代军事新闻宣传特点、存在问题,以及自媒体对开展军事新闻宣传的影响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借助自媒体提升军事新闻宣传有效性的对策,包括转变对自媒体的观念、提高自媒体宣传针对性、改进创新自媒体工作方式、加强自媒体与传统军媒互联互通、夯实自媒体人才队伍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朱海玲 《传媒》2019,(9):32-34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8.
钟虹 《新闻世界》2024,(3):31-32
2023年是媒体融合战略正式实施十周年。当前,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主要特征的“四全”媒体深入发展,媒体融合发展进入了深水区。无论媒体技术和传播方式如何变革,都要以内容生产力为基础,为受众提供优质内容为根本。本文结合媒体融合改革背景,以大皖新闻报道实践为例,探析新闻媒体内容生产转型路径,为新型主流媒体内容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旧媒体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将会进入共存和相互交融的时代。媒体将由平面的黑白媒体向彩色的立体媒体发展,向声音媒体、声频视频相结合媒体发展,向多媒体、互动的网络全媒体发展。而传统广播媒体要与新型媒体融合,需要切实做好三融合、三转变和三提升。  相似文献   

10.
刘扬 《青年记者》2020,(1):11-12
媒体需要跳出传统上对"内容""媒体""传播"等的理解,守住媒体在社会职责上的正,创造媒体服务社会形式上的新。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融合发展从多点尝试走向全面推广,从中央级、省级媒体引领发展到县区级媒体创新跟进、地市级媒体持续探索,单个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部融合取得积极进展。媒体融合面临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发展要求,急需向纵深迈进。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上有数不清的媒体,但是媒体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有些媒体声名显赫、影响巨大,有些媒体则默默无闻,朝不保夕。我们把那些具有巨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媒体称之为主流媒体或强势媒体,其中最为顶  相似文献   

12.
“善待媒体”与“善做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主管宣传工作的领导最近连续强调,“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三善”是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领导干部要“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的诠释,把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更加具体化。同时,这也是对媒体社会作用的肯定,对媒体的信任。对媒体工作者创造性劳动价值的尊重,对全体媒体工作者的一种鞭策和激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不断兴起,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成为热点话题,很多人渴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实现融合发展,却不知道如何实现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本文通过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现状的了解,重点从观念、体制、技术、内容、人才队伍、管理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制约媒体与新兴媒体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刘晓燕 《青年记者》2012,(32):70-71
当下,媒体资产利用与开发还仅仅停留在国家级主流数字媒体间,特别是中央级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较大数字媒体间。近年来,较开放地区的地方广播电视台开始对媒体资产的开发给予重视,组织专业媒体资产人员培训、建设专业媒体资料馆、摸索和探讨地方数字媒体版权开发途径,特别是以广播电视为主的数字媒体资产版权开发的路径和收益前景。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开发现状媒体数字内容资产是指媒体组织拥有和控制的、版权明晰的、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的、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内容资源,包括视音频节目、素材、图片、文稿等。  相似文献   

15.
地市级媒体子公司是媒体融合研究的重要一环,但是先前的相关研究却对此关注较少。探究地市级媒体子公司媒体融合实践难题,可以推动我国各级媒体融合进程进一步深化。媒体融合实践背景下位置、资本和惯习是理解地市级媒体子公司媒体场域的关键点,在媒体场域中地市级媒体子公司位置边缘和流动、资本缺乏和兑换、惯习牵制和突破,呈现出内外部竞争与合作的两条主线。地市级媒体子公司内部场域尽管在品牌效应和信息共享方面进行一定合作,但是内部竞争带来包括内部渠道流失、资源竞争、人才匮乏、技术落后和管理僵化等问题;外部场域中地市级媒体子公司与省级县级媒体争夺渠道和广告盈利,同时也面向外部社会力量进行技术和业务合作。整体而言,地市级媒体子公司的媒体融合进展呈现出偏向内部竞争和外部合作的趋势,这两条主线突显了地市级媒体子公司场域博弈不断流动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的使用为媒体概念的拓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们即将面对的,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被改写了的媒体新时代。传统媒体被少数人掌控,提供有限信息并在有限范围内传播的局面被打破了,一个“无限可能”的新时代正在开启。随着媒体终端形式的多样化,人类生命的所有时空几乎都被媒体所包围。户外媒体、便携媒体、移动媒体、自媒体、个媒体、流媒体等新概念层出不穷,人类的生活被媒体深度侵入。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需要通过积极探索转型发展路径、推动自身信息传播形态多元化发展,来适应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应对新型媒体带来的挑战,只有如此,广播媒体才能够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实现突破、持续发展。本文以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为出发点,对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转型建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继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之后,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给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广播媒体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新兴媒体在对广播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广播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提供了众多机会。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既给广播媒体带来竞争的压力,也给广播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广播媒体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品牌的力道     
现时媒体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品牌为媒体带来客户、市场和价值。广播媒体应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传播革命,积极打造、建设品牌。品牌建设不仅要破除制度障碍,解放、张扬媒体的个性,大力提倡媒体差异化竞争;同时,也应加强媒体自律,传递、展现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媒体反功能的表现千差万别,其产生的原因并非由于媒体的主观恶意。媒体宣传的内在矛盾、受众的个体差异、媒体宣传的特征都可能导致媒体反功能。媒体的反功能不能避免,但通过预先采取措施可减少其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