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民国政府收回教育权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收回教育权运动早已为人们所熟悉,而近代历届政府的相关活动并未受到重视。从晚清到民国,政府收回教育权的活动不绝如缕,民国时期的北洋政府、广东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在收回教育权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最终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获得实现。由于政权的性质和政治控制力不同,它们的活动各具特色:北洋政府追求的目标就是立案,广东国民政府的政策是接管外人学校,南京国民政府则是允许存在但办学必须符合中国政府要求。认为南京政府收回教育权流于形式的观点并不准确。实际上,这虽然与南京政府的实力有关,但主要还是中国对教育权的理论认识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收回航权运动的兴起、发展与航业团体有密切关系。由于航业团体与航权存在切身利害关系,因此在南京国民政府刚成立时他们就一直呼吁收回航权,这直接影响了政府决策。没有航业团体的呼吁,南京国民政府收回航权态度不会那么积极。在收回航权的过程中,航业团体也一直呼吁和提出建议,在中日修约、航政会议、中美中英修约交涉等过程中,都可以看到航业团体积极活动的身影。这既为政府收回航权提供了有利后盾,支持了政府的外交活动,当然也对政府决策形成了压力,使之不敢在收回航权问题上过多妥协。航业团体在收回航权问题上的态度与政府之间也存在紧张关系,因为两者在收回航权的具体主张和步骤方面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3.
一发生在本世纪初的收回利权运动,是以争取收回被帝国主义掠占的铁路和矿山主权为其主要内容的。收回利权运动不仅收回了部分路矿主权,还促发了商办路矿的热潮。《东方杂志》1904年第10期时评:“空言争矿,究亦无补。今日之计,自以养实力为亟务。倘能招集商股请自开办,则成约可废,外人亦无所藉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商办路矿的创设就与废约拒款、争回利权的斗争紧相伴随,并为之提供了有利的经济后盾。当时的商办路矿,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针对那些已被夺去而尚未收回的路矿,爱国人士即在当地设立公司,在力争废约的同时,筹款自办。例如四川江北厅的江合公司、山西的保晋矿务公司和浙江、福建、湖北、广东、江苏、湖南等省的商办铁路等等。另一种情形,是在外国资本有所觊觎但尚未掠去利权的地方,爱国人士为了“保利权”而抢先设立公司。例如江西的萍乡矿务总公司、江西全省铁路总  相似文献   

4.
电信自清末创办以来,关于电信业的管理,电信主管部门只是"随时因事定立条规"。北洋时期,交通部颁布了《电信条例》,这是我国历史上首部电信根本大法,在此基础上,交通部又出台了一系列系统的电信规章制度。这些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系统的电信法规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近代电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电信自清末创办以来,关于电信业的管理,电信主管部门只是“随时因事定立条规”。北洋时期,交通部颁布了《电信条例》,这是我国历史上首部电信根本大法,在此基础上,交通部又出台了一系列系统的电信规章制度。这些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系统的电信法规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近代电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排外是20世纪初中国收回铁路利权的基本口号,它较集中地体现了近代国人的赎路情结。赎路情结虽然使政府和民间一度呈现出激进的排拒外债态势,然而,文明排外却并未形成对铁路外债全面的抵制,主要是通过一些"合法"的手段并付出高昂代价收回部分路权。这种言行之间的差异导致清季的收回利权渐失其光芒,文明排外不能解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维持国权与引进外资的两难抉择。  相似文献   

7.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关税自主、恢复和保留盐务稽核所的同时,通过变更职权和对洋人任用的变更开始了收回我国盐政主权的活动。南京国民政府当时对我国盐政主权的收回活动,现在看来,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虽一度暂时低落,但是,随着帝国主义疯狂地掠夺中国的利权和压迫中国人民,以及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利权、加强对人民的剥削,中国人民救国的呼声越来越响亮。中国人民要求“收回利权”的斗争在全国范围內普遍地开展起来。1905年以后的苏杭甬铁路收回自办运动,便是反映这一要求的显著事件之一。这次斗争不仅在时间上持续达数年之久,有力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垄断性行业的规制改革中,电信行业首当其冲,其改革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对我国今后其它垄断性行业的规制改革也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着重分析了我国电信行业的规制与改革,并进一步探索其未来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铁路、矿山的争夺日趋激烈,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斗争也逐步推向高潮。其中,河南人民反对英国福公司的斗争,是一场有广泛社会阶层参加的规模较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场斗争和全国各地收回利权运动相呼应,推动着辛亥革命的到来。本文拟对这场斗争作一考察,从一个侧面透视辛亥革命前的河南社会。英国殖民者垄断河南矿业的野心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学界对撤销权的行使方式争议颇多。撤销权从其性质而言属于形成权,世界目前主要存在三种立法例:一是诉讼的方式行使,典型如法国民法典;二是意思表示的方式行使,典型如德国民法典;三是折中的方式行使,如我国咯湾。通过分析各国及地区立法,从我国撤销权相关立法不足之处入手。对完善我国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行使方式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给付受领的性质与地位之争,大别为义务说、权利说和折衷说。义务说之内部,尚有法定给付义务说、附随义务说和不真正义务说之争;而权利说内部,亦有债权一般内容说、债权核心内容说和是否债权内容不确定说。给付受领不符合法定给付义务、附随义务的特征,虽与不真正义务一致,但不真正义务本质上就是权利,故权利说成立。在权利体系中,给付受领属于债权的内容,但非核心内容,而是给付请求权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存在权利宣示而无救济措施的法律规则结构断裂现象,它反映了秩序控制和权利保护的冲突和妥协,但是之于秩序控制本身的消极影响大于其积极意义。最优选择是尊重法律规则的内在要求,完整表述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4.
由对抗到妥协:宪政的平衡性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宪政的平衡性是指宪政各构成要素在运作过程中依据既定的制度设置和程序规则在对峙、制约的基础上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共存的状态。“对抗”与“妥协”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早期英国及西欧国家出现的“对抗性权力”,对宪政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对抗性权力”的发展才逐步确立了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前提,多媒体技术与课程设计的整合是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基础保障,创新意识是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核心,多媒体课件的正确使用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宋代士人心态 ,学界倾向于内向型、自守型的概括 ,但这只是部分的历史概括。由于诸种历史合力的作用 ,宋代文化极富弹性和包容性 ,向内收敛和向外辐射对立统一的二元格局 ,不仅可以评价宋代文人心态 ,而且是文学审美的原则所在。整体上积贫积弱、向内收敛的社会环境 ,可以是培育妥协退让的温床 ,也可以是催生慷慨赴难精神的沃土。影响到文学思想 ,“扩疆拓域、威凌八方”的汉唐气魄亦构成宋代文人心境的蔚然大观。由于诸多时代因素的合力作用 ,作家关注个人情感世界 ,抒发隐秘幽思时 ,他们的心态是向内收敛的 ;而当关注时事民生 ,抒发爱国悲愤人生忧患时 ,他们的心态又是向外辐射扩展的。这一现象 ,直接催生了宋代文学婉约与豪放双峰并峙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7.
WTO法律框架下农业协议的要求及我国政府所作的承诺,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发展农业生产力对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出的要求出发,应加速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与此相适应,必须使承包经营权物权化。  相似文献   

18.
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核心。国家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个从政策保障法律保障再到宪法保障的不断深化和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后,西方各国取得了在华投资设厂的权利,大批西方企业开始来华开办工厂,从而成为第一批在华的外国企业,豫北的福公司即为当时的外企之一。虽说这些企业与当地商民由于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发生过一系列矛盾、冲突,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中外企业双方均采取了让步与妥协的立场,最终选择了"共赢"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理性的沉思——论欧洲17世纪古典主义的理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崇理性精神是自艺复兴以来欧洲学中的一奈主线。人主义、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都在作品中强调理性精神,但是其侧重面各自不同。理性精神在欧洲17世纪古典主义学中被强调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对这种现象学史上大多持有异议。认为古典主义的理性精神是与王权相妥协的产物,并过度强调其教务化和保守倾向。本运用理性精神中的沉思方式,探求其中的积极意义,希冀对欧洲17世纪古典主义的认识提出些微有益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