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导入。师: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常将喜怒哀乐寄情于山水,发泄于笔端。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课文《记承天寺夜游》。这是一篇写号抒怀的好文章,让我们去苏轼凝练传神的文字中畅游一番,感受他微妙的心境。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以来,苏轼研究依然是韩国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自2000年到2019年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介绍苏轼生平和阐释苏轼诗词的专著有18部,以苏轼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有105篇,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有106篇之多,涉及到苏轼的思想和生平,苏轼诗词的内容及风格,苏轼诗词的诗歌意象,朝鲜文人对苏轼的接受与传播,苏轼诗词与中朝文人作品比较研究等多个领域。现将这一时期韩国苏轼研究的情况作一大致介绍和说明,并对这一时期韩国的苏轼研究进行简单的述评和展望,以期给国内的苏轼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苏轼多年外任,始终悒郁不得志,夜里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从析梦的角度表达苏轼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2014年中考阅卷遇到一篇备受争议的文章,半命题作文“再见,______”。某考生的题目是“再见,青涩”,以阅读苏轼等大家作品的感受为主,文中赞颂了苏轼等人的情怀和操守,每一个片段的末尾提到了阅读作品让我“告别青涩”,文笔不错。很多老师认为该给高分,也有老师认为文章是以评论人物为  相似文献   

5.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苏轼多年外任,始终悒郁不得志,夜里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从析梦的角度表达苏轼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过程一“:读”近文本师:同学们,老师非常喜欢这篇名作,也禁不住想放声高吟一回,愿意听吗?生(众):愿意。师:老师读的时候请同学们不要笑话老师的太投入哟!(师饱含深情,抑扬顿挫地朗读,时而低回,时而高亢,时而呼喊,时而奔放。生听得如痴如醉。)师:谢谢!怎么没有人笑呢?老师读得真的那么感人吗?生1:我笑不出来,心里沉甸甸的。师:你认为苏轼面对伤心和痛苦,仅是伤感流泪吗?生2:不,他后来变得豁达了。师:你们的感悟能力非常强。现在让我们先来齐诵这首感人肺腑的词。过程二“:读”进作者师:苏轼写这首词是什么时候?生(众):丙辰中秋。师:既然是中…  相似文献   

7.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在诗、词、散文诸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教战守》这篇策论,是他的政论文的优秀代表。嘉祐五年,苏轼在准备“制科”考试期间,写下了《进策》二十五篇。苏轼在他《感旧》诗引中也说:“嘉祐中,予与子由同举制策,寓居怀远驿,时年二十六。”由于这组《进策》写于苏轼意气风发的青年时期,因此  相似文献   

8.
说起来挺有趣,让我爱上文字、迷上诗词歌赋的,除了语文老师,还有我中学时一个姓廖的历史老师。他的课堂充满才气,将单调枯燥的历史事件化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和一篇篇华美的文辞。至今记得讲授"唐宋八大家"时,廖老师还只刚提起苏轼,就抑制不住满怀豪情,捏起粉笔,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起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相似文献   

9.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1,(12):32-33
主诗人龙吟:苏轼自号"东坡"始自何时?原因何在?读罢黄玉峰老师的这一讲你便会茅塞顿开——元丰三年(1080年)五月,继苏轼父子之后,其余家眷抵达黄州。苏轼把他们安置在江边的临皋亭。老朋友马正卿见苏轼手头拮据,代他向官方申请了一块地,有五十多亩。这块地在苏轼  相似文献   

10.
《石钟山记》是苏轼写的带有考察性质的游记,在这篇游记中,对于石钟山的命名,苏轼主张“风水如钟”说,而反对“石声如钟”说。  相似文献   

11.
苏轼是中国古代的大文学家,他的诗词文赋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本和试卷上。本期,我们推出两篇苏轼的佳作及其赏读,以飨热爱中国古典文化的同学们。其中的《留侯论》是一篇策论,类似于我们的考试作文,可苏轼照样写得立意新颖,见解深刻。这对我们是不是有所启发呢?  相似文献   

12.
《定风波》这篇表面展现着旷达洒脱、散淡惬意的文学滋味的名篇,更纯粹的价值在于其包藏的完美的哲学内核,"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既是全篇的收束,也是整个苏轼人格高度和哲学境界的总结。教授此篇应该全面深入地联系苏轼的生平经历,以使这一伟大人物的文学影响力、思想影响力得以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3.
正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历来是文人骚客流连忘返、文思泉涌的地方。在苏轼吟咏庐山的二十多篇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就是这首《题西林壁》。这首诗的产生也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著名散文《教战守策》是一篇不折不扣的高考作文。这篇文章是东坡先生26岁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时所写的6篇进策中的一篇。宋朝以策论取士,制科是皇上大人特诏举行的考试,很多时候皇帝要亲自到场参与监考、阅卷。应试者根据命题所作的论文谓之策。《教战守策》乃是苏轼系列应  相似文献   

15.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那里他见闻并亲自参与了当地的"迎紫姑"习俗,写了五篇相关作品:《子姑神记》《仙姑问答》《少年游》《天篆记》和《是日偶至》。十二年后,他被贬广东再遇此俗,感而为文,作《广州女仙》。苏轼的六篇紫姑书写对于苏轼研究意义重大,然而历来对东坡作品集的编订、注释和研究都不是很重视这几篇文章,甚至前五篇的写作时间都有很大争议。归根结底,遵循《苏文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和没有细读文本是导致失误的主要原因。本文对苏轼的六篇紫姑书写进行考订,基于文本细读、比较,梳理其写作时间和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名篇《教战守策》是一篇不折不扣的“高考作文”。这篇文章是宋仁宗嘉祜六年(1061年)苏轼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制科考试时所写的一系列“进策”中的一篇。制科是皇帝特诏举行并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宋时制科选拔极严,每次所取不过数人,甚至有一人也不取者,25岁的苏轼此次考中第三等(第一、二等历来空缺,故第三等即为最高)。  相似文献   

18.
李增有 《班主任》2012,(1):70-70
这是谁写的 一日语文课上,王老师逐一检查学生在黑板上默写的古诗词。当检查到《浣溪沙》时,看到歪七扭八、错字百出的默写,王老师顿时火冒三丈,大喝一声:“这是谁写的?”学生回答:“苏轼!”王老师顿时气晕。  相似文献   

19.
散文创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前赤壁赋》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作者苏轼是北宋中叶的文坛巨擘,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中,也是佼佼者。继欧阳修之后,苏轼的诗、词、散文均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成就。苏轼的作品,笔力纵横,挥洒自如,抒情咏物之间,又每每表现出傲岸不驯,旷达自适的人生态度。“前赤壁赋”就是作家这种创作风格的代表作。这篇作品是苏轼谪居黄州时初游赤壁之后所写的第一篇赋。江汉之间,以赤壁取名者有三处,苏轼所游的是赤壁矶,并非周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一篇千古奇文,历来为人所称道。这篇文章中作者悲喜交融的情绪变化,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哲学观、儒释道杂糅的复杂思想。本文通过对《前赤壁赋》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结合相关背景资料,深入对这篇文章反映出的苏轼的情感变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