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遂自荐》节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文中记叙毛遂随平原君使楚定合纵之约的经过。平原君是战国的四公子之一,名赵胜,赵惠文王之弟,任赵相,门下有食客数千人,毛遂就是他门下的食客。所谓合纵,是山东六国联合抗秦,这里指赵楚定合纵之约,联合抗秦。就战国时代的整个形势看,秦国和齐、楚、燕、赵、韩、魏六国,都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战争,而基本上是秦国分别向东方几国进攻。秦国打败楚国之后,于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使白起为将攻赵,大破赵军于长平(现在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射杀赵将赵括,传说坑杀赵卒40万人。后二年,即赵孝成王八年(公元前258年,又一说,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围邯郸”在赵孝成王九年,即公元前257年),秦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急,使平原君去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同往,取得了“合从  相似文献   

2.
《将相和》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将相和》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是:齐国在东,楚国在南,秦国在西,燕国在北,韩、赵、  相似文献   

3.
一、诗人屈原与楚国政治战国中期,是各国继续兼并的时期。在这个相互吞并的战争中,担任主角的,是国势最强的秦国、国土最大的楚国、国力最富的齐国。秦国地处关中,占据四塞之固。自商鞅变法后,国势大振,“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关东六国,为了各自生存,倡合纵以拒秦。而支持合纵的最有力支柱,乃是齐楚联盟。作为楚国的大政治家屈原,他是主张齐楚联盟的。屈原,是楚国的贵族,曾经担任过左徒的大官,替楚怀王起草文告,接待宾客。上官大夫靳尚嫉其能,挑拨离间,使楚王疏远了他。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为了破坏齐楚联盟,令张仪假做逃离秦国,到楚国去,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代,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连年混战。那时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因此,屈原联络六国,以合力对付秦国。怀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战成功了,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然而。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秦国的间谍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秦王,秦王忙召相国张仪商量。  相似文献   

5.
战国中期,周王朝已经衰落不能号令天下,诸侯中老牌霸主魏国也已衰落,新的强国秦、齐、赵先后崛起,称王已不再显赫,于是秦国率先称西帝,而送东帝给齐国。由于燕国为了达到报齐国灭国之仇,派间谍苏秦到齐劝说齐王废除了帝号,再加上其他各国不愿秦国强大,然后合纵攻秦,迫使秦国也废除了帝号。最终造成了齐灭宋国,激怒了各国,形成了合纵攻齐的态势,秦国由此形成一强独大。  相似文献   

6.
一、《屈原》的思想成就1.成功地让历史剧发挥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作品突出表现了楚国内部面对秦国的侵略所展开的“合纵”与“连横”的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屈原所代表的是联合抗秦,保全楚国独立路线;而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兰、南后郑袖所代表的则是投降主义路线),歌颂了屈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德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揭露了秦国奸细张仪与楚国的投降派郑袖等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丑恶嘴脸,鞭挞了楚怀王的昏庸、腐朽和专横,控诉了他对屈原残酷的政治迫害。所有这些描写,既符合我国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7.
一 《荆轲刺秦王》见于《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质于秦亡归”篇。它叙述的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预示了战国时代六国的灭亡,秦国的统一天下。它是我国历史上这一大动乱时代将要结束的一个悲壮的尾声。 战国中期,泰国不断兼并崤函以东诸国的土地,已经成为首屈一的强国。到了战国,末叶十年中,东方六国依然互相猜忌,不能团结“合纵”以抗强秦,甚至彼此之间还常常开战,这样就更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后二年灭赵(赵公子嘉逃代,自立为代王,后六年亡)。韩、赵破亡后,秦军迫近易水,直接威胁到燕国的生存,于是在公元前227年,使出现子派遣荆轲劫刺秦王的事件。劫射失败,秦国益发横暴,同年秦将玉翦、辛胜破燕、代联  相似文献   

8.
惊弓之鸟     
<正>战国末年,秦国日益强大,企图并吞其他国家。赵、楚、燕、齐、韩、魏六国决定联合抗秦。赵国使者魏加来到楚国,楚王春申君请他一起商谈抗秦主将的人选。春申君准备让临武君担任主将。春申君见魏加摇头叹息,就问他原因,魏加说:"我讲一个故事给你听,听完了,你就会明白的。"从前魏国有个神箭手名叫更赢,拉弓射箭百发百中。一天,他和魏王一起散步,空中飞过一群大雁,一只孤雁远远落在后面。不时发出哀鸣声。他对魏王说:‘大王,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期赵国参与了山东六国的合纵抗秦战争,到了战国后期,赵国成为唯一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国家,多次组织六国抗秦活动并发挥重大作用,赵国的积极反抗延缓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影响甚至决定着战国后期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面临着日渐强盛的秦国的攻击。起初,秦国认为六国之中,齐、楚两国势力较强,制服了这两个国家,其他小国就容易制服了。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秦国一直集中兵力,越过邻近的韩、魏远征齐、楚两国。然而,  相似文献   

11.
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选了19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  相似文献   

12.
屈原与楚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政治家,他的许多政治主张和锐意革新的思想对战国时期楚国的内政外交影响很大。他不仅推进了楚齐合纵抗秦,而且在执政期间,主张并着手革新朝政、厉行法治、限制旧贵族的权力,曾一度刷新了楚国的政治。即便在他被流放的时候,也满怀救世济民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悲愤心情。  相似文献   

13.
战国中晚期,秦国虎视眈眈,企图一统天下。作为楚国“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政治家、外交家,屈原对当时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胸怀美政理想,主张对内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联齐抗秦,使楚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纵横家张仪     
《中文自修》2023,(6):33-34
<正>秦国想要攻打齐国,考虑到齐国与楚国有共同对敌的盟约,秦惠王觉得比较麻烦。于是就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上重礼去楚国。张仪对楚怀王说:“秦王特别憎恨齐国,可是楚国却和齐国关系亲密,你们要是真的能和齐国断绝关系,秦国愿意把商和於这两地的六百里土地送给楚国。”楚怀王贪心,相信了张仪,和齐国绝交了。之后,他派使节到秦国去接受土地。张仪骗他说:“我与楚怀王说好是六里,没听说过六百里啊。”  相似文献   

15.
抱薪救火     
战国时,一些小的诸侯国先后被大国吞并,最后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其中秦国实力最强,不断向其他六国进犯。公元前273年,秦军大败魏、韩、赵三国军队,魏国将军段干子很害怕,请魏安釐(xi)王将南阳割送秦国以求和。大臣苏代反对,对魏安釐王说:“魏国的地方没有割完以前,秦国是不会罢休的,用割地的方法去求和,犹如抱着柴草去救火一般,柴草没烧完,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在奴隶斗争的推动下,春秋末至战国初,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先后掌握了政权,并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变法。但由于变革不彻底,齐、韩、赵、魏、燕等国新的统治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新生的奴隶主贵族演变,楚国的革命力量接连被顽固的奴隶主反动势力所绞杀。到了战国中期,经过了二百多年的艰苦奋斗,才由推行法治比较彻底的秦国,借助各国人民的力量,打败了六国的奴隶主贵族政权,统一了东周以来长期分裂混战的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17.
毛遂自荐     
有一句俗话说“是金子总会闪光”。在中国有一句成语叫“毛遂自荐”,指的就是这样一件事。中国古代战国时候,越国都城邯郸被强大的秦国军队重重包围,危在旦夕。为解救邯郸,赵王想联合另一个区域大国楚国共同抗秦。为此,他派亲王平原君到楚国游说。平原君决定在门客中挑选20个文武双全的人跟他一起到楚国去说服楚王出兵救赵。平原君挑来挑去,只选出了19个人,别的人不是没有口才,就是武艺太差,平原君感慨万分,说:“唉,花了几十年,养了这么多门客,如今连20个管用的人也挑不出来,全才实在太少了。”这时从后面角落里传来一个声音:“公子看,我能…  相似文献   

18.
张仪故里考     
张仪,号“武信君”,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曾在秦国为相,以“连横”之策游说于赵、燕、齐、楚、韩、魏等国,拆散了关东各国的政治、军事联盟(“合纵”)。对于张仪在历史上的影响千古流传,为后人所称道。但他祖籍何处,故里又在什么地方?却鲜为人知。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史籍资料,并进行了详尽的实地考查。认为张仪的故里就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市区胡村乡张仪村。  相似文献   

19.
以逸待劳     
公元前224年,秦国一心向往统一中国,对地处江南的楚国发动了进攻。秦国派出能征善战的大将王翦,率领60万秦兵,浩浩荡荡地杀向楚国。楚国军队在项燕的统帅下,斗志昂扬地迎战秦军。王翦看楚军人多势众,来势凶猛,决定暂时避开楚军的锋芒。他下令秦兵修筑堡垒,养精畜锐,  相似文献   

20.
三、公孙衍、田文、李兑、苏泰合纵的年代“合纵”“连横”(“连横”也或称为“合横”“连衡”)是战国时代兼并战争进行中牵动全局的大事。在战国时代先後策动合纵攻秦的有魏的公孙衍(即犀首),齐的田文(薜公、孟尝君),赵的李兑(奉阳君),齐的苏秦,魏的魏无忌(信陵君),赵的庞煖等。其中除了魏无忌、庞煖的合纵,史记上有明确的记载外,其馀是不清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