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推崇妇女的“三从四德”,以“女子无才便是德”阻止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将女子捆缚成男子的附庸。同样在西方父权世界中,也是由男性主宰一切,扮演着权威、尊严、力量的主体角色,而女性也处于附庸男性的从属地位。现实反映在文学创作中,男性勇敢强悍的个性在作品中被大肆渲染并带上炫目的光环,  相似文献   

2.
莎世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里有一句很名的台词:“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诚然,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女子一直是弱的代名词,处于被压迫被役使被欺辱的地位,但是也有一些巾帼不让须眉,为我们奏出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她们是特别年代的特别女性,是那个特别社会的灿烂明珠。她们或是受不了封建思想的束缚,要求摆脱封建束缚;或是认清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抗议和控诉。高中语课本所选的学作品里就有这样一些叛逆的形象,其中《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十娘,《窦娥冤》中的窦娥,这三个女子的形象光彩照人。她们是女中豪杰,千百年来,在戏剧舞台上,人们品味鉴赏着她们的言行,慨叹着她们的结局,她们以其无所畏惧的抗争精神赢得了后人的钦敬。她们美丽、善良、勤劳、真诚,却为当时社会所不容,她们的反抗虽然最终都以悲剧形式告终,但是三个年轻女子用生命捍卫了人格尊严,为中国古代女性唱响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那个不公平的社会,不公平的命运,不公平的人生造就了她们的叛逆。  相似文献   

3.
“女耕男儒”表面上看似是海南古代社会的一种特殊性别分工形态,但从社会性别角度出发,视其为一种性别权力关系,会发现其背后蕴含着两性之间权力和地位的博弈.“力田”、“负贩”的行为让海南女性从家里走到家外,极大挑战男性的尊严和地位.但流行于古代海南地区的“男子生来即读书”的价值观将“女劳”与支持男性“向学”的目的相挂靠,使女性“主外”行为成为服务于男性的从属性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女性“主外”行为的从属性和服务性使其社会价值被贬低,相反,男性的权力和地位却得到维护和加强.“女耕男儒”的性别关系最终演变成海南独有的“女劳”且“女卑”、“男逸”却“男尊”的父权文化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描绘出了一幅幅机智聪明、勇敢坚贞、敢于反抗的女子百态风景图.在这些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形象一般来说是正面的,她们往往具有超绝的精神力量、光辉的人格,更能感染读者,而男子的形象要么是反面的,要么是正面而性格较懦弱的,于是出现了女强男弱的倒置景象.  相似文献   

5.
乐铄 《语文知识》2014,(7):7-10
中国古代长篇主写男性,但《红楼梦》笔墨更多用于女性。它着重写封建世家盛衰、其日常生活、“二门”内的“理家”等,当事其中的自然是更多女性。它以宝玉、黛玉、宝钗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这爱情曾自由而真挚,男女当事人得均等表现;这婚姻被包办,包办者多女性家长如贾母、王夫人;这宝玉为“情种”,心仪多位姑娘与丫环:整个一场婚爱悲歌,处于中心的男性其实就宝玉一人,而女性却有十数乃至数十位。有统计,《红楼梦》“一共写了男子235人,女子213人”^[1](P.753),人数上男略多于女,但从出场活动、扮演角色、支配情节这些方面看,女性人物明显更占篇幅与位置。这从回目便可见出,小说的较重要角色多在用以指示本回中心人物与事件的回目上得以标示,240个回目里,直用人物名姓的有126例,其中男53例,女73例;用代称的有89例,其中男36例,女53例,二者皆女多于男。  相似文献   

6.
紫式部在她的代表作《源氏物语》中塑造了许多命运多舛的女子的形象。这些女性,不论地位高低,几乎都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小说并非是专门为封建社会的女性而写的作品,但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悲剧命运的揭示,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对于造成这些悲剧的根源,紫氏部的揭露与批判以文学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7.
一、性别差异的形成理论 从古至今,有一种对性别差异的误解始终占着统治地位,那就是性别刻板印象。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传统文化使得性别刻板印象表现得更明显。男性始终处于统治、荣耀的地位,而女性则依附于男性生活,处于附属、被动、服从的地位。这种传统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夫贵妻荣的性别刻板定型观念给后人的性别思想意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五四”是传统性爱观向现代性爱观转型的时期,现代性爱观的核心就是对女性的人格尊重,将“性”与“爱”紧密结合在一起。“五四”时期小说中出现了大量描写性意识、性心理的作品,细读这些小说,我们会发现,现代作家普遍赋予女性以神圣的地位,甚至带有女性崇拜的意味,与此相对应的,就是男女两性地位的颠倒,男子的女性化特征,男子往往在性与爱两方面都处于被动软弱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唐代前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女性地位有其独特性。女}生被允许离婚再嫁,不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在女性“参政”这一传统禁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她当政期间,女官被大量起用。当时,社会上大多数女性都在学习诗文乐舞。《全唐诗》中收录的女作者有120多位,收录女诗人的作品600多首。这些诗作者上至王妃,下至尼姑、道士、伎女,遍及各个阶层。这表明:在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经济富足的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她们被束缚在家庭中,学习如何做一个顺从的女子,她们不能像男子一样接触外面广阔的社会,眼界十分狭隘,她们的作品大都是自己的家庭生活,很少涉及到宏大的主题,但是明末清初时期,女性的弹词小说中不只写到了闺阁琐事,还写了民族战争等男性议题,本文主要分析女性弹词小说中的民族战争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推崇妇女的三从四德,以女子无才便是德阻止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将女子捆缚成男子的附庸。同样在西方父权世界中,也是由男性主宰一切,扮演着权威、尊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女性教育的跨世纪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没有女校,但有女学的女性教育传统 与19世纪中期开始的近代相比,中国处于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历史要长得多。在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没有专门的女性教育机构,但是以女性为对象的广义的女学却相当发达。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提倡“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形成了不利于女性学校教育发展的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同时也形成了严格约束女性,对女性进行教化的社会规范与网络。没有女校,但有女学是中国近代以前女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女性学校教育的发展常常是在传统势力较为薄弱的地区或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两性价值理念认为,男子以高于皮貌的内在本质吸引女子,而皮貌则是女子的一切。以此观照《聊斋志异·画皮》,它叙述的实则是一个封建社会里的女性悲剧故事,折射出了封建社会男女不同的情爱心理:男性对女性迷恋依赖又恐惧,女性对男性顺从服从,有时还要忍受屈辱救赎男性。  相似文献   

14.
谷崎润一郎作品中的多数女主人公是具有肉体魅惑力的女子,她们能够使男性为之跪倒,成为“痴人”,甘为奴隶。然而,那些看似因为“美”而成为“强者”的女性们又由于具有施虐倾向被不少的中国文学评论者判定为“恶女”。但是,事实上,谷崎润一郎笔下的女性既非真美,又非真恶,更非真强,她们实际上是男性世界的创造物,而那些看似匍匐于女性脚下的男性们才是真正的王者,换言之,谷崎润一郎并非真正的“女性崇拜”者,其作品中反映的实际上是男性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一、性别差异的形成理论 从古至今,有一种对性别差异的误解始终占着统治地位,那就是性别刻板印象。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传统文化使得性别刻板印象表现得更明显。男性始终处于统治、荣耀的地位,而女性则依附于男性生活,处于附属、被动、服从的地位。这种传统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夫贵妻荣的性别刻板定型观念给后人的性别思想意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钱铭怡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别刻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6.
《源氏物语》与《镜花缘》中的女儿国虽然都是以女子为主角重在表现女性的美好与才华,但其实质上却是以男子为中心的男权社会的镜像。然而作者又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于女子存在状态的观照,从而为封建社会中丧失独立人格、地位低下的女性发出了要求平等的呼声。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正反映了作者自身思想上的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教育思潮与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女性主义教育思潮研究所有的女性教育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女性教育以“女子无才便是德”为指导思想,扼杀了女性自身的优势,造成几千年来妇女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近代中国女性教育开始萌芽、发展。义务教育必须追求教育公平,今天我们的女性教育研究应该把农村女童教育作为新的理论关注点.  相似文献   

18.
秋瑾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杰出的资产阶级女革命家、巾帼英雄。她在妇女问题上,一反数千年之旧传统,创蓁辟莽,别开新界,以崭新的妇女观彪柄于中国近代历史上,启迪着干百万妇女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自身的解放而奋斗。 在她的妇女观中,首先是一反数千年来“夫为妻纲”、“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旧传统,主张男女在人格上、社会政治地位上应一律平等。她用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天赋人权学说来观察妇女问题,指出:“天赋人权原无别,男女还须一例担”;“男和女同心协力方为美,四万万男女无分彼此焉”。她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束缚压迫妇女的封建伦理斥之为“胡说”、“牢笼”、“囚狱”、“黑暗界”,也就是说妇女同男子的平等地位是被封  相似文献   

19.
从《说文解字》女部字看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文解字》收女部字计238个,从这些女部字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是氏族的核心,享有崇高的地位;二是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妇女地位一落千丈,惟母亲受到尊重;三是姣好的女子只是男子的玩物或繁衍后代的工具,在欣赏、艳羡之余,又把脏水泼到女子身上。  相似文献   

20.
“女国”释     
中外古籍中记载的有关“女国”的各种传闻,包含了一定的历史内涵。这些“女国”可分两类:一类是只有女子而无男子的“女人国”,一类是男女均有但妇女居领导地位的“女权国”。两类“女国”分别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前期和后期所流行的族外群婚与对偶婚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