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方文论在其学术架构中将中国文论的议题把握为所谓的中国问题,其实质乃是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镜像。只有通过对这个镜像的探究,中国文论才能更明晰地洞察和把握自身的问题,进而向西方世界明示中国经验与中国文论的特色之所在,以求在世界文论的格局中为中国文论重塑主体性,推动立足于中国问题意识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  相似文献   

2.
<正> 西方对中国的研究,开始于16世纪。但一直到18世纪以前,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研究,主要是出于对古老而神秘中国的好奇与赞美心理,19世纪以后则是以为达到他们的侵略目的和歧视中国为特征,直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才开始要求科学地重新认识世界的新生力量——中国。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的提高,国外研究中国的组织机构不断增多,有关中国学的刊物大量出现,使中国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许多国家组织专门的研究机构从事中国学的  相似文献   

3.
国人与世博会的交道已经打了一个半世纪 自19世纪中期世博会创办以来,中国就是它的常客。屈指算来,国人与世博会的交道已经打了一个半世纪。  相似文献   

4.
报纸是传播领域中最古老的手段之一。中国的《邸报》是世界上发行最早,时间最久的报纸,它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是中国报业的发展时期,仅北京就有报馆一百多家,发行报纸三百多种。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报业更是飞速发展,到2007年中国报纸日发行量已经达到1.07亿份。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是伟大的世纪。在这100年中,政治的变革,经济的增长,科学的进步,艺术的繁荣,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世纪。语言学是一门相当古老的学科。在20世纪,它一改其往昔慢悠悠的步履,以前所未有的快节奏,跨起大步。特别在后半个世纪,其变...  相似文献   

6.
《海南档案》2004,(4):12-16
对于一名收藏家,中国钱币是稀奇和有趣的;但是总的来说它本身的意义远不止如此。根据我的经验,所有这种铜钱中间都有一个四方孔,即使是日本、朝鲜、印度的这种铜钱也都统称为中国钱币。我承认那些钱币没有像我们所拥有的希腊和罗马钱币设计的这样漂亮,但是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它们是十分有趣的,同时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中国的文明是现存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强烈的自由意识,打破了古老中国学术的大一统和一元化,开启了一个兼容并蓄的学术多元化时代,使中国出现了现  相似文献   

8.
50年前,古老的中华民族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浴血奋战,以崭新的面貌、如巨人一般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5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而社会主义新中国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辉煌的成就向世人展示出泱泱大国的卓然风范,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世界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龟是一种古老的物种,它作为一个物种,进化是缓慢的,但它代表的寓意在中国古代却变化不小.这其中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 原始时代的人类,每个部落都有一个动物或无生物作为其部落的名称,这个动物或无生物就是这个部落的图腾.在最初大概是因为某一群团或部落以这种动物为其食物的主要来源,而被其他群团或部落给它加上的一种标志,如食蛇部落便被称呼为蛇图腾,食“三青鸟”的部落,便被呼为“三青鸟”图腾,食龟的部落,便被呼为龟图腾,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热血男儿前赴后继地探索中国复兴之路,有郁闷自杀者、有慷慨赴死者、有装疯卖傻者、有激昂文字者……凡此种种,都为19世纪以来的世界注入了"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随着现代民族学、博物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中国民族博物馆事业开始了它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实践与发展的历程,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天,面对新时期国家、社会对民族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期望,面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博物馆自身在创新发展方面的要求,历史地审视这一事业发展的历程,将中国民族博物馆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MTV化是影像时代媒介化现象中的典型个案。它最初的命名始于1981年美国一个音乐频道的建立。短短20余年,它奇迹般发展膨胀起来成为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青年化的一面旗帜。20世纪90年代初MTV传入中国,在迥异于西方历史化的中国传统化的影响下,我国的MTV已初步建立起自成一局的象征代码体系,构建了明显不同于欧美MTV的表现模式和意义大厦。  相似文献   

13.
昔日首钢     
首钢,在人们的记忆中应该说是比较古老的.说它古老是因为它的发展已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洗礼.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古老可它并不遥远,如果你从天安门向西出发,一直到长安街的最西端,也就到了首钢的门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图书馆学史:传统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M.W.Schrettinger)提出“图书馆学”概念为标志,迄今,世界图书馆学已经发展了近两个世纪。相比之下,中国图书馆学史只有其一半的时间。然而,从更广泛的“文献科学”意义上,不只是中国传统目录学历史悠久,而且,在近一个世纪中,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图书馆学却已涵括了西方图书馆学的所有经历。20世纪末,这个特殊时期不能不让人回顾一个世纪之前中国图书馆事业起点的点点滴滴,回顾近代图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开始时,1905年中国引进西方博物馆化,诞生了中国第一座博物馆。20世纪80年代,中国又从西方引进生态博物馆思想,1995年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博物馆是一种进步的化形态,它总是为社会的进步所需要。  相似文献   

16.
时光流逝,中国电影已经诞生百年,几经沉浮。而就在这一个世纪的风雨飘摇中,一批批的影院发展了起来,而如今这些老影院或改名、或搬迁,好多都已经不存在了,但它们带给我们的记忆却是永恒的,它们记录着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质图书馆是20世纪初伴随着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启蒙而诞生的。它的第一座独立馆舍具有典型德国建筑风格,在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该馆是20世纪早期中国对外学术交流的中心,是传播地球科学与文化的基地,更是记录中国地学发展轨迹的信息库。解放后,该馆规模和业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美学家文论家评传丛书"的出版填补了中国当代学界关于美学家文论家整体性评传研究的空白。丛书的编写原则是:从中国当代美学文论的身份性缺失角度着眼,以彰显理论家的思想个性与人生风范为旨归,坚持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展示每位美学家文论家一生的学术活动、学术成果的同时,力图与其人生经历紧密联系在一起,风格各异而又殊途同归。丛书的出版对中国学术的群体呈现与未来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程正民、童庆炳合作主编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国别研究"(后面简称《研究》)丛书的出版,一下就推出了7卷,详细地展现了中、俄、英、美、法、德、日诸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方面的新形态、新问题.这套丛书,应该说是对20世纪世界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成就、问题的一个总体性的详尽描述、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总结,堪称一部20世纪全景式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这样全面性的介绍、大规模的综合研究,在中国自然是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也更属首创,这真使我们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20.
方爱武 《新闻界》2013,(11):15-18
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文学的生产与传播呈现出非生态化的态势,其中本土传播环境机制的制约与域外传播认识的偏狭是最突出的表现,它严重地影响到20世纪中国形象的完整建构。在全球化发展语境下的今天,文学传播内容的更新、传播载体的重视以及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尝试将是通过中国现代文学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完整树立中国形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