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林海文 《大观周刊》2012,(17):52-52
首创于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是中国本土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其生长机理可以用“多方回应互动型制度变迁假说”来分析:它是在民众民主需求提升、国家积极推动、基层政府不断创新、学者及媒体热切关注等多方面因素下生成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李兆丰 《新闻记者》2007,(12):69-71
近年来,电视时事(谈话)节目与协商民主的密切关联成为西方学者关注的话题。在我国,从协商的意义来说,电视时事谈话节目与西方有着发展的共性,但对于现实的作用也有着不同的背景,尤其当这一节目形态以利益攸关的民生问题为话题时。  相似文献   

3.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最新探索成果。论文从基层协商民主视角研究了数字媒介如何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发现,数字媒介赋权公众,促使公众以媒介协商方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具有弥补基层治理主体“协商不对等”的潜力,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合作治理格局,即“媒介化协商共治”。这种民主实践中,数字媒介建构了社区公共领域,整合多元主体,强化公共交流,建构社区共识,推动集体行动,从而有利于实现基层“善治”。这种治理模式中“媒介逻辑”介入“政治逻辑”,创造了一种“全时段”、“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参与途径,数字媒介以其“可供性”和“可见性”逻辑促进了主体扩大化、参与直接性、过程透明化、民主真实性。因此,媒介化协商共治是一种典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形式,对于增加社会主义民主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提出要建立的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新的基本形式。协商对话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直接”,二是“平等”,三是“双向”。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新闻民主。所谓新闻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在新闻舆论活动中的贯彻和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闻民主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概括起来说,就是一个自由、三种权利。一个自由,就是报道新闻的自由。这里的主体是人民(包括新闻工作者)。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新闻的主人。就对传播媒介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民主协商”强调自由民主的讨论,强调参与者的平等和理性,但往往因为协商不一致而搁置了问题的解决方式。中国为改善治理、强化权威以及增加合法性而设计出来的协商形式被视为与西方民主对立的“威权协商”。本文借助武汉城市留言板这一个案,选用“响应式协商”的概念,摆脱民主协商与威权协商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二元对立,考察响应式协商在中国地方网络公共空间中运作的一致性与异质性。研究发现,市民往往会将个人与群体诉求作为留言主要内容,而平台与政府更希望收到共性的公共利益留言;“城市留言板”通过把关审核、只允许一事一议以及职能部门直接参与回复的方式来树立平台的权威性;针对职能部门的考核机制能够激发其办理与反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实习记者杨嘉)10月13日上午,中央编译出版社邀请国内协商民主理论领域的研究学者,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北京大学政治学研究专家李强教授,北京大学政府学院雁继荣教授,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北京市政协等研究机构等十几位专家,他们分别就协商民主理论的主要观点、重要争论、思想渊源、代表人物和现实基础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而又热烈的探讨,旨在为国内的政治实践提供新的规范性、制度性视角。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是西方民主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标志着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西…  相似文献   

7.
仲文静 《大观周刊》2012,(29):46-47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重要的实践平台,分析人民在政协中体现的协商民主的特点,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综合分析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合理的建议,通过不断完善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制度,为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何登科 《大观周刊》2013,(12):49-49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从实践角度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9.
宋艳 《出版广角》2016,(4):21-23
近年来,由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积极姿态与越来越多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对于中国出版物在海外市场的表现,笔者有幸与西方数位领域内专家、学者进行了对话,其中不乏对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观察有独到之处,整理成文,供业界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另类媒体积极争取新闻自由,为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而奔走疾呼,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也逐渐成为传播学者和媒体人关注的热点.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和web2.0时代的到来,另类媒体可以开辟一个新的空间和平台,将普通民众甚至弱势群体纳入到媒介内容的生产活动中来,通过受众自己来生产和传播内容,从而形成更广泛且更具民主色彩的公共领域.这对于正处于转型时期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的中国来说,深入探讨另类媒体所建构的另类公共领域,无疑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众媒介越来越多地介入公共政策过程,不同媒介的表现关系着其在构建民主政治文化中的功能问题。本文从协商民主的视角,分析了电视媒介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方式之一——电视对话,旨在探讨为何对话、谁来对话、对话什么、怎样对话等核心问题。本文提出,电视对话是公共政策权威性的民意协商过程,对话主体的选择事关多元利益主体间的话语权分配,对话主题的媒体预设引导公众充分有序的政治参与,对话者话语的均衡表达是电视对话的原则和效果保障。  相似文献   

12.
周时强 《大观周刊》2012,(15):21-22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摒弃了以往西方学者以自己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来审视中国的思维模式,以中国人的眼光,提出了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纵向民主”论。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纬度与框架。我们可以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创新上下互动的动态平衡机制来构建中国的“纵向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对于民主和民主模式的探讨,一直是政治学和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对民主的理解,开始转向协商民主。应运这个重要的时机,中央编译出版社在2006年9月推出了由俞可平主编的《协商民主译丛》,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是指公共政策制定以政党间或政治集团间通过制度化协商取得一致性意见。参政党选择协商民主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参政党在有着资源支持的协商民主实践中,要积极做好协商民主能力建设,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的形成阶段。这一时期,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围绕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协商合作、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合作、抗日根据地的协商民主实践和共产党党内的协商民主实践,在不同层面对协商民主展开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形成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协商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中国,MOA混合属性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微博的协商民主促进功能。基于对PM2.5问题微博协商的个案分析,本文论证了微博具有促进协商民主的使用成本属性、搜索属性、可操作属性和社区属性,同时微博也具有限制协商民主发展的审查属性。  相似文献   

17.
韩敏  敖利 《东南传播》2022,(11):80-83
近年一批在华“洋网红”的自媒体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以及海外的YouTube等社交平台走红,他们为西方互联网用户开启了“近距离”“全景式”观察中国的一个新的信息渠道。本文以在华“洋网红”与西方主流媒体的论辩视频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他们与西方主流媒体的对话与论辩策略。“洋网红”视频作品以“我”在中国现场的真实生活经验有力破解西方偏见,并且通过对话主体多元化、对话视角全面化、对话身份多重化等多重对话机制与西方媒体展开论辩,为国际用户知晓真实的中国图景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18.
公共领域是德国学者哈贝马斯基于19世纪60年代西方政治体制提出的理想政治协商模型。该模型提出后随着民主制度与传播模式的实践不断调适。20世纪初期,网络社会的崛起促进经济与文化全球化,公共对话突破了传统民族国家的边界,学界构想出“脱域”的基于“世界公民社会”的网络公共领域。当下关于公共协商的讨论从西方语境逐步过渡到全球实践,本文梳理了公共领域模型经历的几次冲击与重构,并试图跨越中西方语境实现一次理论对话:网络公共领域是否有助于突破地域壁垒,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媒体应该充当监督政府的“看门狗”,这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对媒体民主功能的理想预期.市场自由竞争导致新闻业集中垄断,内容娱乐化;媒体所有者为追逐利润,丧失独立公正立场,使西方学者对媒体的民主“看门狗”功能产生忧虑甚至怀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媒体“抑制和平衡”体系,信奉专业主义的新闻从业者可以抵制媒体所有者滥用私权,媒体所有者也要维护媒体的公共合法性,网络的勃兴促进了“公民新闻业”的发展,创立了媒体之于民主的一种崭新功能.这些因素的聚合,使自由新闻业在今天依然能够“看护”民主.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21,(6):4-12
在数字时代,新闻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发生变化,基于自由代议民主取向与协商参与民主取向的分野,成为当代新闻业的两种主要范型。本文(1)运用第二轮世界新闻业研究(2012-2016)数据,建立了包括39个国家的17,926个记者样本的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新闻记者的民主取向与各影响要素的关系,并在国家层面上探讨公众民主感知与互联网发展在其中的协调机制。研究发现,公众的民主感知和互联网发展均集中存在对协商参与民主取向的增强效应,这体现了数字时代协商参与民主之于自由代议民主的实践性、现实性和公共性潜力。此外,国有制媒体的新闻记者在互联网语境中表现出更高的协商参与民主取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字技术对于政治文化和新闻实践的双重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