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年,我与弟弟刘永好在美国访问了一个月.我们考察了匹兹堡,这里一直是美国二战后的钢都,但此时,这里的钢铁企业大部分都在撤离.我也第一次听到了"产业转移"这个词.我当时就想,10年后这些产业应该会转移到中国,届时我也应该有进入这些行业的机会.此时,我们正在国内建设第一个投资才几百万元的饲料厂,根本没有资本做重化工业.但这个理想就此埋下了.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在美国没有汽车就像是断了一条腿,行动绝对不方便。为了不使自己成为"残疾人",一到美国,我就用3个月考了个"本本"。有一天,我接到华盛顿一个同学的电话,说两名国内的同学来美国出差,当晚抵达加州,让我好好招待他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晚,我开车去酒店接了同学,然后驾车带他们出去闲逛,后来又到酒吧喝酒。我知道加州对酒后驾车的处罚非常厉害,所以我为同学要了啤酒,而我自己只要了果酒,就是国内那种汽酒,度数绝对不超过6度。我喝了两罐就不敢再喝了。从酒吧出来后,刚刚坐进汽车,就见对面  相似文献   

3.
正我作为一名美国问题的研究者,常常被人称作是"中国观察家"。其实,在过去的50多年里,美国问题才是我的主要研究对象,但我对中国也给予了颇多关注。当前,中国在生态文明、全球治理与文明互鉴等很多领域都提出了新的主张,这些方面引起了我的注意。生态文明领域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领导人多次提及生态文明问题,并为此设定了"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关心的问题。且两国都意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没有像国内那样的高考的。不过,美国的各种统考,在一些州里可是多如牛毛。这不,加州在三年内增加了五个不同的统考,起因就是加州的教育总长访问了中国、日本和韩国,回来以后开记者会,第一句话就是:"我知道为什么我们这里的亚洲学生学习成绩那么好了,原来亚洲国家都有统一考试的!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学生学了一段时间,必须给他们一个考试才行的!"一次,我在一个班监考学术水平考试,我把选择题的电脑答卷发下去,正准备发试卷,好几个学生就已经交卷了,而且还在争谁交第一。  相似文献   

5.
正"中外大学生对话"(From University to the World)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下文简称国际台)精心打造的品牌媒体活动。自2011年以来已多次举办,近两年该活动更是走出国门,在美国和南非成功举办。抓住年轻群体,用年轻人的话语来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是该活动有别于传统外宣活动的独特亮点。"我记得我刚到南非时,南非的朋友请我吃一种肉干,我以前从没有吃过,开始有点不敢吃,但尝了以后感觉好像  相似文献   

6.
1996年圣诞前夕,我来到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名为CollegeStaion(大学城)的城市。照我们中国人的观点,说它是城市不如说它是乡村。它几乎没有一条宽阔整齐的大街。到处是杂生的树木,树木掩映着各式各样的住房,几乎没有10层以上的高大建筑。我在那里度过了3个月的时光。我也走访了休斯顿、奥斯丁、达拉斯、拉斯维加斯等大中城市,有机会接触了美国的文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到这一期,《见证美国国会》系列连载就要和读者说再见了。我于1998年3月起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从事了近三年的对美国国会的工作。每当我跟美国人谈到自己的工作,他们总是脱口而出,你是“说客”。我说,我不是说客,我是外交官。对方常常会说,一回事儿。我不想争辩,因为在美国人看来,与国会打交道的人就是说客,无论他是美国人,还是外国人。就像10年前,中国人说到开车的,一般都会联想到司机一样。我后来才慢慢明白,“说客”在美国人眼里即使算不上褒义词,至少也不是贬义词,游说是一个挣钱挺多、地位颇高的行当,说客自然就是“高级白领”了。  相似文献   

8.
正去年秋,我去美国雷德温市作了为期三个月的文化交流活动。我先后在六所学校授课,有学前班,有小学,有初中、高中,因此对美国教育有些具体的认识。同时,我也接触了六个友好家庭,感受到一些美国文化。美丽宜居的城市雷德温市属明尼苏达州,位于著名的密西西比河上游,全市人口约1.7万,面积约104平方公里,这在中国只能称作镇。雷德温在全美最好的100个小镇中列第34位,是理想的工作地和旅游地。小城很小,却不失精致。这里没有出租车,也没有公共自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用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解读汤亭亭的处女作《女勇士》。在小说中,汤亭亭通过呈现女勇士"双性同体"的特质以及女勇士与丈夫、老汉与老太太相互依存的关系,消解了性别二元对立;通过呈现美国社会与中国社会的共性、"我"对东方族裔"他者"身份的反抗以及代表西方文化的"我"与代表东方文化的母亲的和解,消解了对东西方二元对立,表达了对男女平权、种族平等、多元文化共存的美好世界的向往。  相似文献   

10.
我来到越南之后,意外发现这里值得回味的,并不是那些静态的自然风景而是鲜活的人文风情。越南风情没有陈腐味儿,是一种无须"回望"的"现在时",它就跳跃在外来人的视野中,流行于本地人的现实生活中, 它们构成了越南民间的时尚文化。不尚西方,崇尚中国尽管法国在越南统治了将近一个世纪,美国也在越南有过整整十年的侵略历史;尽管两个西方大国都曾有意无意地向  相似文献   

11.
福建纪行     
1998年是福州建城2200周年。我荣幸地被邀请去参加庆祝活动。2200年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我这个美国人的想象范围,因为美国还没有一个超过300年的城市。我与另外3个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一位日本女士,两位分别来自德国和秘鲁的先生——一起去了福州。此外,我们还去了福建省的其他4个城市和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城。也许,描述整个旅程是最好的,因为每一站都有其独  相似文献   

12.
"美国甜心儿"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郎平的女儿白浪从美国回到北京,同北京女排在一起训练,笔者闻讯后几经联络,最终对这个在美国长大、媒体鲜见报道的神秘女孩进行了采访。在北京南城的一条小胡同里,我  相似文献   

13.
TMD我爱你     
今天终于看了《我飞,我飞,我飞飞飞》三部曲的终结篇《情癫大圣》。我在想,我们的大导演,是不是很多时候没有爱情了,很多时候没有被感动了。多年没有被感动的人,如何能拍出一个感动别人的片子呢?除了片子里的演员互相"我被你感动了"以外,我看得一头雾水。还是没有想像力啊。多年前的大话西游是不错的电影,事隔多年,刘导演把自己嚼过的口香糖渣子翻出来,又嚼了一遍,自己还嚼得津津有味,未了吐出来对大家说,一  相似文献   

14.
老马和小马     
艾妃 《文化博览》2007,(9):60-62
尽管无休止的争吵与冷战让我几乎筋疲力尽,可我依旧没有在离婚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她说:"你这样做只会让我们一家三口都不幸福。"我坚定地摇头,在小马没同意我们可以分开之前,我绝对不会协议离婚。  相似文献   

15.
孙群豪 《文化交流》2016,(10):46-49
正美国时间2015年12月24日平安夜,徐启雄先生在美国南加州橙县家中因病离世,搁下了他心爱的画笔,"平安"地走了。徐先生曾任慈溪画院名誉院长,因工作关系,我与他接触的机会也多。20多年前的徐先生,已是满头银发,很容易让人记得。他衣着朴素,气质儒雅,看上去很"工笔",话语不多且语速不快、音调不高,一字一句有板有眼严密得很,这是给我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6.
吴岳 《文化交流》2008,(5):82-84
2007年12月5日,我以小艺术家的身份出访美国.在美国的那段时间里,我们在纽约、华盛顿、拉斯维加斯等地走马观花,其中,洛杉矶、好莱坞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12月12日,在前往好莱坞的途中,远远地,我就看到了一座大山上矗立着一行25米高的英文"HOLLYWOOD"广告字牌,那座山曾在许多好莱坞影片中出现过,我知道,那是好莱坞快到了.过了十几分钟,我们终于来到了世界电影圣地--好莱坞环球影城.走进环球影院,我看见门口正中央有一个大圆形喷水池,水池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地球"在永不停止地转动.……  相似文献   

17.
潘石屹 《职业圈》2012,(28):43-43
今天是谈文化,其实我是一直没有搞明白什么是文化,我发现大家对文化的理解完全不一样。我记得“三个代表”中提到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但很长时间我一直没有弄明白,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先进的文化。我想美国的文化应该是先进的,可是印第安的文化不先进吗?如果印第安的文化不先进,用先进的美国文化代替行吗?  相似文献   

18.
"人人都是记者",是网络传播时代广为人知的口号。的确,网络赋予了普通公民一种崭新的角色:新闻报道者。2004年夏天我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美国做项目研究时,发现当时美国新闻界一直在讨论一件新鲜事:2003年3月,一个曾经做过《纽约时报》记者的美国人开设了一个个人网站,域名就是"回到伊拉克"  相似文献   

19.
前两年我到德国去打工,在与德国人的交往中,我感觉他们单纯善良,对人的信任简直让人"无法忍受"。一次,邻居罗拉夫人敲开了我租住的房的大门,对我说:"小伙子,你能帮我个忙吗"我有些意外,像我这样连个固定住所都没有的异乡人能帮她什么忙呢她说:"我要到法国去旅游,大概一个月后才能回来,你帮我照看一下我养的热带鱼好吗"我有点犹豫,但看到她恳切的目光实在不忍拒绝。她热  相似文献   

20.
正大约是去年春天,云南省文联的同志进京,为新近落成的云南文学艺术博物馆征集作家、艺术家的珍品作为馆藏,我忝列邀请者名单。邀请函明确写着"您在我省工作、生活过……"我赶紧向云南的朋友申明,我籍贯山东,在北京出生、读书、工作,没有在贵省工作过。朋友问:"你写了那么多篇云南的稿子,没有生活,全是瞎编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