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关键词的科技文献聚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一种基于改进TF IDF特征词加权算法的科技文献聚类方法:首先提取科技文献的特征词;然后根据特征词的词频、所在位置和词性为特征词加权,建立科技文献的向量空间模型;接着使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对科技文献向量空间模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最后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科技文献聚类的结果进行标识,利用F measure方法对聚类结果进行评价。实验表明,用提出的科技文献聚类方法能够从所检索的科技文献中发现热点研究领域,并能识别具有学科融合性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静态聚类系统相比,动态自动聚类系统有以下特点:聚类是动态进行的,它是在检索结果返回的基础上进行的实时操作;每次聚类的文献对象数量有限;用来作为聚类依据的文献数据只是文献的局部;参与聚类的资源在整个资源集合中的分布是随机的。动态自动聚类方法有:直接将专指性短语作为揭示类目相似性识别的依据;更多使用线性聚类策略;使用等级显示、多维聚类的形式;采用优化算法;扩大预处理的应用。表1。图1。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开源工具,构建一种分布式环境下的文本聚类与分类应用平台。【方法】以海量文本的词收敛性为基础,通过词聚类指导文本聚类和分类。过程包括:使用开源分词器等工具进行训练集的文本预处理,结合Mahout数据挖掘平台对处理后的词集进行聚类分析,最后通过相似度算法计算测试文本与词类簇的相似度并分类。【结果】分布式环境下的基于词聚类的文本聚类分类计算方法,可有效解决海量文本的词聚类瓶颈问题。经测试,当训练文本集增加到100,迭代收敛阈值为0.01时,词聚类结果较理想。【局限】测试数据规模有限,仅限于新闻数据,基于其他领域的词聚类效果需要进一步测试、优化、调整。【结论】详细描述基于词聚类的文本聚类分类算法的开发环境构架和关键步骤,有助于研究者对相关开源工具使用及分布式并行环境部署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4.
基于聚类分析的学科交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聚类可以发现隐藏在海量数据背后的知识.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文献数据聚类分析来研究学科交叉的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摘要词与关键词加权的相似度模型,使得文献之间的相似度更加精确.利用FCM 算法对2005年CSSCI文献数据库中图书情报学的文献数据进行聚类,通过建立学科原子特征词的学科交叉表统计出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文献学三个学科的研究热点及交叉点,以及图书情报学新的学科增长点,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科学的、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聚类技术在Web用户划分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Web用户聚类的难度在于有成千上万的用户需要聚类,而且每个用户的偏好向量是高维稀疏的.对于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近邻传播算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聚类方法.但面对高维稀疏的数据,近邻传播算法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聚类结果,而且该方法不能产生指定类数的聚类.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近邻传播算法,使用该方法对Web用户进行聚类.根据灰关系等级和Jaccard系数定义用户相似度矩阵,对算法产生的初始聚类进行重新分配,获得指定类数的聚类.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是有效的,与原始近邻传播算法相比,新算法在个性化推荐的应用中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R开源统计分析软件平台,以中药HPLC指纹图谱数据为例,构建多维多息特征数据挖掘模型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降维后的综合主成分能够反映多维多息特征数据的规律,并且验证主成分聚类模型及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揭示多维多息数据的信息特征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最终根据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建立未知产地川芎样晶的产地预测鉴别模型,从而为川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聚类分析工具可以从海量的、日益增长的基因表达数据中解析出其中可能的编码基因及其生理功能,这是生物信息学中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模糊聚类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基因表达数据聚类分析工具,可以发现重叠的基因簇,它不强制将每个基因归入某个具体的聚类中,而是计算每个基因对各个类的隶属度。本文分析了基因表达数据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及其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基于BTM的话题发现方法未考虑大数据条件下,海量短文本中热点话题发现存在的时效性限制问题。基于Spark计算框架、BTM模型和K-means算法,提出了并行旅游舆情热点话题发现算法,通过对旅游评论、微博短文本集的词对生成、文档-话题分布矩阵、文档相似度计算及聚类过程进行基于Spark框架的并行化,缩短了热点话题的发现时间,提高了实时性。实验结果显示本算法加速比和扩展性相比单一BTM模型能进一步提升,适用于旅游舆情热点话题发现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信息论的角度考虑了聚类问题,将聚类看成是有损信息压缩的过程.首先运用率失真理论建立了模糊聚类的优化模型,与经典的模糊聚类模型相比,模型的目标函数中多了一个描述聚类过程复杂度的指标.同时为了估计聚类数目,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聚类有效性指标.其次通过求解优化模型得到基于率失真理论的模糊聚类算法.最后将基于率失真理论的模糊聚类算法与经典模糊C均值算法进行了数值实验比较.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率失真理论的模糊聚类算法能够自动确定聚类数目,在运行时间上比模糊C均值算法有一定减少,且最终的模糊划分矩阵与模糊C均值算法相比有较少的模糊性,因而聚类结果更加明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聚类有效性指标用于评价聚类质量和确定最佳聚类数,针对包含大小和密度差异性较大数据类的数据集,在分析了传统模糊聚类有效性指标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同时考虑紧致性、重叠度和分离性的聚类有效性指标COS.类内紧致性用一定阈值内的隶属度之和与最大类内距离之比表示,一定阈值内各样本同属于两个类的隶属度差异反映了这两个类的重叠度,类间分离性的度量为最小类间距离,使COS指标值最大的聚类数即为最佳聚类数.在四个人工数据集和iris真实数据集上利用模糊C均值算法进行聚类实验的结果表明,COS指标可以有效发现小类和低密度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