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好胜,重视过程就是让学生动起来,为了某个问题去动嘴、动手、动脑与动腿,自然地就把学生推到探索的“前沿”,采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搜集资料、动手制作等方法,学生都能学到真正的本  相似文献   

2.
许冰 《天津教育》2001,(11):35-36
教学评价的改革,对加速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教学评价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言语评价,将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想结合几位教师对学生的言语评价实例,谈几种言语评价的方式。一、激励式言语评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性言语评价是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进行鼓舞、发动的谈话,目的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鼓起学生学习的勇气和力量,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成功的喜悦,不断增…  相似文献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是贯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本通过改革传统“一刀切”的评价方法,合理设置考核评价内容、改革评价标准和评价形式,提高学生体育课成绩的同时,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广大音乐教师都有意识地把分数和等级作为评价学生音乐能力的标准,好像除了分数、等级之外,就再也没有更适合的方法了。诚然,用分数、等级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失为一种检测的方法,但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它体现的是教师个人的主观评价,并附加有教师的个人情感,也就是说打“感情分”。这就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公正的评价,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提出,为我们带来了新时期教学评价的新气息,引导我们怎样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学生,正确地评价学…  相似文献   

5.
关于当前教学评价理论基础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起着诊断教学效果、调节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学习的作用。但当前基础教育的教学评价,只是使学生线粹地接受教育中固有的意义,使灌输已有的原义成为了教育的主要任务,导致学生是否接受这种原义和接受的程度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对教学是有害的,教学评价的重建应是从外在的机械的评价转向内在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发展性学生评价有别于传统教育中的学生评价,在评价目的上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在评价功能、标准、主体、内容、形式及方法上,体现了出多元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小学自然学习评价(以下简称“评价”)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价目标狭窄,只以自然学科知识和技能为主,忽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忽视对学生在问题思考、问题解决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二是评价内容片面,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三是评价方式单一,只强调笔试,夸大考试的功能和作用,压抑了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教学评价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信息时代的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反馈与调整;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注重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更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不再只依靠考试的结果,更多采用诸如观察、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多样化的方式。它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及时调整学习目标,建立自信。  相似文献   

9.
我的好课观     
好课是教师与学生智慧的相互牖启。心走向神,不能安放,心走向物,也不能安放,一如鲁滨逊漂流到荒岛,孤零零一颗心,面向异物,何以安放?心走向心,才能找到安顿,找到归宿。好课注重的是学生心,走向教师心;教师心,走向学生心的过程,即教师与学生智慧相互牖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高校由对政府负责转向对学生和社会负责,就必须接受学生和社会的监督和评价。不同的评价观对评价结果有不同的解读,也引发教师的不同反应。发展性评价既尊重学生评教的权利,也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的教育决策。《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  相似文献   

12.
关于体育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诊断、导向、调控等功能,本通过对新的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体育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探讨说明它能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钱友红 《云南教育》2002,(10):18-19
一、评读走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1.这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的体现。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服务者,是为主体服务的服务者。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总是老师让学生读书,学生读后由老师来评价。老师扮演主角、法官的角色,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是忠实、听话的观众,有时甚至连观众都不是,因为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学生根本没有议论或者申辩的权利。只有让评读走进语文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2.这是课堂教学中单向评价向多元评价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14.
程艳 《山东教育》2002,(16):43-44
一、放手教学,鼓励创新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学”、“思”、“乐”、“创”的结合,重点突出“学”,实现“学”的三个转变,即让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把教师的“教案”转变为“学案”,突现一个“创”字,把教室变为学生创新的场地,让教室的墙壁成为学生创新成果的展示墙。如在教学《月亮湾》这篇课文之后,我让学生盖上书中的图,自己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学生根据“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这句话,在本上画了一个小村子,村子的前面画了一条小河。在学生画时,教师要求学生专心、认真…  相似文献   

15.
网络教学评价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传统教学评价的要求,其评价要求因为网络媒介而呈数字化特征;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对学生在线行为的精确把握和评估,而进行学习监控,以保证教学质量。一、网络教学评价的目的、特征及要求在网络教学中引入非量化评价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教学评价的导向、改进和激励等三个教育功能。所谓导向功能,是指通过网络教学非量化评价目标的方向性,引导教师、学生建立正确的教学与学习态度,对整个教育工作起指挥定向的作用。所谓改进功能,是指通过评价过程的即时反馈信息,对教师、学生原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需要,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此,新课程的实施“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英华 《广东教育》2002,(12):34-34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试行了由形成性和终结性两部分组成的评价体系。一、形成性评价该评价注重过程,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任务目标,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中,我们注意体现并把握了“四性”原则:1.形式多样性根据小学生特点,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建立朗读红旗卡、口语交际卡、实践红旗卡等,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按得到红旗的多少,授予相应的权利。如在朗读方面,只要做到流利、顺畅,并获得一定数量的红旗…  相似文献   

18.
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遵循“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应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作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要让学生了解评价的方法与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中学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这个教与学的主体在复习过程中对知识既能“温敌”又能“知新”,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对其效果的评价则采用新的评价体系,有学生自评、即时评价、实作评价、写真评价、考试测验评价、学生互评、档案袋评价等.  相似文献   

20.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应大力倡导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人为本,强调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使教育超越知识至上、分数第一的束缚,回归神圣的本意,给每个孩子以机会,使他们的潜能和禀赋都得到不断开发和释放,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谈谈我们的若干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