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起初写稿时,总认为只有重大事件和有名气的人物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于是,整天跑来跑去找重大事件和有名气的人物,结果一年下来没写多少稿件。后来求教于县电台的一位编辑老师,他对我说,作为一个基层通讯员,接触的重大事件和知名人士毕竟很少。因此,只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善于从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中去捕捉先进人物的闪光点,才能写出比较有份量的新闻。得益于这位老师的指点,我就锻炼自己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搞新闻报道的人中间,苦恼最多的莫过于基层通讯员。我是有同感的。罗列苦恼,可以不下三二十种。诸如:不能及时了解上级精神,为采写新闻报道感到盲目而苦恼,看到身边都是些司空见惯的凡人小事,为抓不到重要新闻而苦恼;主观上想采写几篇象样的报道,但为心有余而力不足苦恼;采写和传递新闻报道所需的交通工具、通讯联系等等,很难得到保证,为客观条件差而苦恼;还有为自己尚属无名之辈,得不到被采写对象的信任和支持而苦恼;等等。总  相似文献   

3.
早在1934年毛泽东就说过:“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读者读报纸,听新闻,不仅要知道世界大事,国家大事,还希望了解生活中发生了什么问题,以及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和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可是,近几年来,由于我们只强调了抓重大题材的一面,忽视了如何研究,抓好凡人小事或日常生活报道的一面,致使一些编辑一看到跳水救人、奋勇救火、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之类的稿子,就认为是新闻价值不大、可发可不发的“表扬稿”,不愿精心选编;一些记者一听说是此类内容的事,也不愿深挖细采。凡人小事究竟有没有新闻价值,值不值得报道?回答是肯定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去精心选择角度,有没有去深挖其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有没有精心写作。如果这几方面都做到了,我想凡人小事也是可以编创好新闻的。有例为证:1986年,我们襄阳县朱集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一个基层业余通讯员能写多少稿件,不过芝麻蒜皮的一点小事。这话不对。对一个农民来说,一分地虽少,但在这小园地上可以育出多种蔬菜瓜果;对于一个基层业余通讯员来说,根据自己的活动范围能力所及,照样可以写出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闻作品来。这些年来,我几乎涉足各个领域,采写的稿件有农业、文教、商业、科技、交通各条战线上的新人新事、工作经验、动态等等。在新闻体裁上我也努力探索多样化,不只写新闻、通讯。  相似文献   

5.
写有关职工题材的文章,用“情有独钟”四字来形容,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粗略估算,我发表的两千多篇文章中,有80%以上与职工的内容有关。尽管写的多是职工,但就写作体会也有其规律可循。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在取材上,大多是身边的小事。我所反映的小事的文章,如《学绝技,毋忘学好传统》、《于细微处见精神》、《公选食堂司务长好》等多篇言论文章,  相似文献   

6.
征订工作刚一开始,我便到邮局订阅了一份2002年的《新闻爱好者》。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结识,我深深地感到:是新闻写作使我与惭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一名农民新闻业余爱好者。《新闻爱好者》以其容量大,视野新、实用、实在而深受我的喜爱。每期杂志收到后,我都逐篇逐字细读,每篇文章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读性,是她使我在新闻写作中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场短新闻的采写》、《“一句话新闻”有啥好笑》等一篇篇文章时刻激励我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洞察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去弘扬人间的真善美、去唾弃社会的丑恶现象,更…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业余通讯员,在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稿件的“命中率”,除了有满腔热忱,还需头脑冷静,多多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1984年元月份,我在一些老通讯员的鼓励下,开始向报社电台投稿。稿虽投了不少,但因贪多求快而一无所获。当年二月底,我厂工会为庆祝“三八”节,筹备首届“三八”运动会。我经过细致了解情况后,写了一篇稿件发往省电台,竟然被采用了。尝到甜头后,我结合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写了一个青年农民办商店的稿子,又分别被省电台和贵州日报采  相似文献   

8.
当个工人业余通讯员,平日里所见所闻尽是些车间班组里的凡人小事.如何克服身处小天小地这个弱点,从日常小事中抓新闻呢? 1991年7月,我所在的机电车间对井下14名工人进行了岗位交流.从发挥职工潜意识积极性来说,事情倒新鲜,但规模和范围太小,一时觉得无法动笔。车间宣布交流人员会议的那天晚上,我认真观察会场上的各种情况。先是领导讲话,尔后公布每人变换后的新岗位,会议没有20分钟就结束了。当我刚要离开时,却发现到会的工人都没有散会的意思,我就也安心留下来。原来被交流的职工都在互相介绍情况;不在交流之列的职工也在“抓经验”,  相似文献   

9.
河北峰峰矿工报从抓煤矿和职工中的“小事”做起,不怕麻烦,认真处理读者来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的体会之一,企业小报应该安于管“小事”,乐于管“小事”,不能好高鹜远。广大职工十分关心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包括“凡人小事”。例如,下井大巷积水,上下班要淌水啦;食堂“三凉一长”,饭菜不卫生啦;宿舍楼的下水道不通,没人管啦;星期天家属区不供电,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采访中,常听到一些通讯员这样讲:基层的生活平淡,凡人小事,获取的材料琐碎,老套,平淡,很难找到“起愣”的事,写不出有价值的新闻来。通讯员离“新闻源”最近,对基层的了解和熟悉如何,将决定着新闻稿件的质量优劣。那么,怎样才能从平淡的日常生活和凡人小事中探求有价值的新闻呢?这就有一个如何观察与选取新闻素材的技巧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业余写稿几十年,有不少人问我:“你怎有那么多材料可写啊?”告诉你,我有一个小“秘密”,那就是身边不离一本“拟题簿”。我的这本“拟题簿”,前面几页记准备要写的文章题目,后面记有关已掌握的素材,凡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只要有一点意味且可以挖掘加工成章的东西都记入该簿。一本用完了,再将可用未用的内容转抄到下  相似文献   

12.
有的通讯员经常抱怨自己抓不到重大题材,写不出有份量有影响的新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通讯员大都工作、生活在基层,地处一隅,抓重大题材的机会毕竟很少,不可能像记者那样“满天飞”。但是,身在基层也有优势,完全可以写一些以小见大的新闻报道。只要做有心人,采写小题材,同样可以写出重量级的好新闻。近些年来,在地方以至全国获奖新闻中,有些以小见大的作品就出自基层通讯员之手。以小见大,就是从身边小事中发掘新闻,见微知著,由点及面,由小见大,用小事情说明大道理,表现重大的主题思想,从凡人小事中反映出先进的思想,高尚的精神,新生的事物,重大的问题。这里举两个例子。有十位司令员到一个先进连队参观,连队领导本想好好招待一番。不料首长们只让做顿炸酱面,并交了饭钱。有一位通讯员感到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好题材,便写了一篇《一顿炸酱面招待了十位司令员》。这篇短新闻获得了全军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单位组织了以迎接十八大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作为一名年轻党员,这项活动自然不能落后.但是写什么样的题材,以什么角度来写,着实花了我很多心思.最后我还是认为,也许抛开宏观的论述,以小事来反映十七大以来身边的变化会更加有说服力.于是决定写一下我们一家的这五年.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军营生活中,“庄稼不收年年种”这句农家谚语有其独特的内涵。记得刚当报道员时,在头四个月的时间内,近百篇稿件脱手发出,但不是因为是一些凡人小事缺乏指导性,就是说教性强,没有贴近性,连新闻干事这一关也闯不过,更别说变成铅字了。我越写越灰心,干脆打起了“退堂鼓”。这年春节!我探家时去看望在农村的大伯,大伯早听说我是部队的“小秀才”就热心询问我写新闻的事。当知道我打“退堂鼓”的始末,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干什么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你写新闻不妨学学大伯种田,要有‘庄稼不收年年种’的劲头,才会于出成绩来…  相似文献   

15.
"寻找身边的感动"栏目何以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关键在于栏目稿件把好人写真实,把好事写感人了. 写何人? 平民+感人 平民英雄,凡人善举,这是栏目最初的定位,也决定了栏目报道人物的选择标准. 平民原则.在至今推出的60多篇报道中,所有人物均来自基层群众和普通市民.有在车祸现场勇救多人的曾经失足青年,有家中一贫如洗却被人称为"流动血库"的低保户,有一字不识却能在病重时决定捐献眼角膜的57岁农民,也有多年坚持为他人送温暖的残疾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高官,不是富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芝麻绿豆小事"成为洋溢在人间的浓浓大爱.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去年起学写现场短新闻。写作的实践告诉我: 一、亲临现场“五官”并用。现场采访时情况瞬息万变,所以要高度精神集中“五官”并用。一次,我去市煤球总店办事,偶然听说他们要到乡镇去设摊卖煤球。于是,我跟随“大篷车”到弶港镇作现场采访。我耳闻目睹了他们  相似文献   

17.
从事业余新闻报道近十年,收获最大的便是采写了为数不少的一线施工骨干。采写一线施工骨干,首先要找准“目标”。因此,在动笔前,我都首先自下而上地了解一些人的各方面情况,才决定写与不写。选准了“目标”,采访是关键。写  相似文献   

18.
学会坚韧     
洪武 《新闻界》2003,(1):64-64
我在学校读书时就爱好写作,参加工作后便一直业余为报社写稿。这中间,有辛苦,有烦恼,几度欲“洗笔不干”。每每于此,我便想起一位老编辑的“看准了就坚韧不拔地干下去”这一句良言,又振作精神,苦其心志,磨炼坚韧,奋笔如初。44年过去了,一万六千多天哪。我手中的笔,从青年握到老年,可算从未中断,越写越有劲。坚韧,虽然使我熬了许多夜,抽了许多烟,耗了我许多纸,受了许多冤,但它更给我几多欢乐,几多欣慰。如今,我这个当年仅有中专文化又从未经过新闻专业培训的“门外汉”,不仅能写新闻,还会写散文、杂文等多种文体,每…  相似文献   

19.
我刚学习写稿时,领导就交待我说:“多去一线,多写职工”。一车间有位家居农  相似文献   

20.
打造有特色的电视民生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不仅改变着时代,也改变着电视。人们现在已经不仅是从《新闻联播》和传统的地方新闻中去看世界、了解时事,而是将视点移向自己更加关心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社会以及职场上的激烈竞争,使更多的人更愿意在工作之余,选择一种轻松的方式来看电视新闻,而这种新闻绝大多数不是那种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大事,也不是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之事,而是我居住的这个城市、这条街、这条巷、某家人、某个人今天都咋了;我周围的这个环境,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又发生了什么……就是用电视的镜头来代替我的眼睛,看看我所熟悉的周围,都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