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东亚大陆,盘亘着一条巨龙。昆仑山是巨龙高昂的头颅,九州大地是巨龙矫健的身躯,黄河长江是巨龙活跃的血脉,三峡工程是巨龙腾飞的尾巴。这是东方巨龙,这是中国巨龙。喜马拉雅山以它的雄伟壮丽祝福,雅鲁藏布江以它的奔腾不息祝福,珠穆朗玛峰以它的高瞻远瞩祝福,祝福年轻的中国巨龙50华诞。  相似文献   

2.
《祝福》特意把文中的主人公安排在一个特定的风俗中,而且这个风俗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主人公的一生,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这个主人公就是祥林嫂,这个特定的风俗就是在除夕之夜进行祝福的风俗。文章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也一再写“祝福”,连文章的题目也是“祝福”,那么这祝福的风俗在文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3.
<正>收录在鲁迅小说集《彷徨》第一篇的《祝福》,一直是高中语文教材的宠儿。无论教材如何改变,《祝福》依然犹如常青树一般屹立不倒。这虽然使得本篇文章传播面广,为人们所熟知,却也难以逃脱大众审美疲劳的宿命。这也在一方面成为《祝福》语文教学的桎梏。如何让《祝福》的教学不再陷于传统的模式,我们也许要对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研究。一、《祝福》的解读初探在听过许多《祝福》的公开课,在互联网上搜索《祝福》的教  相似文献   

4.
“祝福”及其他江苏兴化市昭阳中学黄德焘本文讨论鲁迅小说(祝福)三个问题:什么是“祝福”;几次描写“祝福”;祥林嫂死于何时。讨论这些问题必须从(祝福)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一、什么是“祝福”(祝福)这样介绍:“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  相似文献   

5.
词语重叠是祝福短信的重要表达手法,祝福短信经常运用名词、量词、形容词等重叠表情达意.这些词语重叠后,语义强调突出,语形简约经济,音节整齐,声韵和谐,这是它们倍受祝福短信青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题目世事公平不公平,衡量的砝码是人心。我们曾经经历过公平与不公平,我们也曾公平或不公平地对待过别人……祝福捧出的是善良的心愿,祝福给人的是美好的祈盼。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祝福,我们也能够祝福别人……请捕捉触动过你心灵的生活,从“公平”、“祝福”中任选一个话题,不限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如果写诗,不少于20行)。二、试题解说这是一道生活气息浓厚、颇具抒情味道的话题作文题。写好这篇文章首先需要抓住两点:一是从“公平”与“祝福”这两个话题中选出一个最熟悉、感触最深、写起来得心应手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怀揣感恩     
感恩的人,感恩的心,在春天燃放。拿到本期杂志时,或匆匆走出校园,或正搭乘南下北上的列车归心似箭,或与父老乡亲团圆火炉聊得正欢……这是一份早到的祝福。这是一份深情的祝福。远在天涯,浓情似海。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题目读完鲁迅先生的《祝福》,我们深深感到,作者将这个悲剧故事命名为“祝福”,真可谓匠心独具,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在这里,我想结合作品谈谈对这一命题的看法,希望引起讨论,求得正确的认识。首先,这个题目和作品的题材有着密切的关系。作品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即以“我”的活动为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描写祥林嫂的悲剧。而“我”的全部活动都发生在鲁镇准备“祝福”和举行“祝福”大典的时候。他与祥林嫂的相遇,他得知祥林嫂死去的消息,他对祥林嫂半生遭遇的回忆,都没有离开“祝福”这一特定的环境。其次,“祝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祥嫂悲剧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原因。“祝福”是  相似文献   

9.
亲爱的小读者,你闻到我的清香了么,这是《小学生之友》新年的气息,是送给你新年祝福的贺礼。愿我们的祝福像一叶风帆,推动你的小舟驶向理想的彼岸。  相似文献   

10.
刘轶群 《教师》2013,(1):127-127
走上教育岗位十七年来,各种节日都会收到无数的祝福短信。可这一次让我出乎意料和感动的是。原来被我校公认的最糟糕的班级的学生给我发来了祝福短信:  相似文献   

11.
祝福是美丽的花朵,生活因祝福而绚丽多彩;祝福是蓬勃的朝阳,生活因祝福而光明温馨。我们欢欣地接受别人送来的祝福,我们也都应真诚地为别人送去祝福。在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就出现了一些“写祝福语”的试题。  相似文献   

12.
学生:关于祝福的含义,不是很清楚吗?教参上说:“‘祝福’是统治阶级借以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巩固其反动政权的一种手段,而广大人民则把它当作鬼门关。样林嫂就是在富人的祝福声中死去的。通过这个标题,作者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故事的悲剧性”。你为什么还要叫我们再好好思考一下呢? 老师:这么说你是教参的的忠实读者了。是的,谁看了《祝福》,都会产生和与教参大致相同的想法。以往的很多教学参考资料都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同意,但是它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入思考。问你一个问题,在小说中,是谁祝福谁呢? 学生:当然是神祝福人了。小说中不是说,“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祝福”吗?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理解问题的关键。祥林嫂死后。天地圣众才出来给鲁镇的人以无限的祝福。小说这样安排的意思是很明显的。祥林嫂是被摒除于幸福者之列的,而其它被祝福的人是幸福的,也就是,四叔、柳妈以及那些有意无意地关心祥林嫂命运的人是幸福的。这就是教材透露给我们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王艳 《班主任》2011,(6):24
正放学前,学生静静地记着家庭作业。小豪率先完成,收拾好书包兴冲冲地走到我跟前说:"老师,明天是清明节,提前祝您清明节快乐!"听到这突如其来的祝福,我愣住了。没等我回过神儿来,机灵鬼小亮嚷道:"清明节是鬼神的节日,祝福人不吉利!"他这一说不要紧,教  相似文献   

14.
祥林嫂之死,是《祝福》情节发展的表层线索。祥林嫂是怎么死的?鲁四老爷家中的短工说“是穷死的”。仅仅是因为穷吗?《祝福》分明又是个人命案子,祥林嫂死了,谁是凶手?这是小说的深层线索。围绕这一深层线索,我们可以解读到《祝福》多元的思想意蕴。一、反封建礼教:思想革命的理性认识《祝福》的思想意蕴,首先应将其与中国的思想革命结合起来考察。这主要体现在鲁迅对中国社会的理性认识。小说中祥林嫂赖以生活的家庭,是鲁四老爷的家。鲁四老爷是一个大骂“新党”、“讲理学的老监生”。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他“皱了皱眉”,分明是“讨厌她是…  相似文献   

15.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其通过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述,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加以反映,深刻显示出当时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迫害,揭示出封建社会中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鲁迅的《祝福》中,所谓的"祝福"并没有表现出祝福应有的积极性,其所提出的祝福实质上是一种寒冷的"祝福",具有一定的讽刺性。本人在阅读《祝福》的基础上,对《祝福》中寒冷的"祝福"进行分析,揭示出小说的深层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一时,为使学生在充分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在教读鲁迅的《祝福》最后小结时做了如下处理:师:今天继续学习鲁迅小说《祝福》(在黑板正中写了两个大大的"祝福",在其右下方添了一个句号)。大家说说看,这句话表示什么含义呢?生:表示这篇小说告诉读者一个关于"祝福"的故事。师:很好,哪位同学来复述一下这个关于"祝福"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猪王     
你想出门,一定得拉上猪王。因为我们常唱:"好大一颗树,绿色的祝福。"这只猪也能给你"绿色的祝福"。猪后面还要加一个"王",那是他姓王,这名字配他再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18.
新京报 《成才之路》2013,(1):I0001-I0001
早安,新年。早安,泪珠与欢笑。这样的早晨,每个人都期待一些祝福的话。在你向亲朋好友表达祝福时,也别忘了祝福自己:做一个幸福的人,敬畏理想,相信未来。无论世界还需要怎样的改变,我们仍然要选择——相信未来。相信未来,用改变走向未采。也许一路上繁花似锦,也许更多的是艰辛的航程,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与美好人生须臾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9.
陈琳同学问:读鲁迅的小说《祝福》,总觉得作品中的“我”有点阴阳怪气,很不是滋味。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我”这个人物呢? 《祝福》这篇小说是通过对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的刻画,来深刻地反映封建礼教摧残下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  相似文献   

20.
泼水祝福     
在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上,大家彼此泼水祝福。 忽然一人骂道:“可恶,谁波我?” 旁人劝道:“泼水是祝福啊!”黯ha{翰磐蕙 骂人者道:“少来这一套,谁拿开水泼我来着?”翼靴薰(推荐者/杨鑫芳)鑫插图/阿园麟泼水祝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