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业余体校乒乓球运动员管理是进行科学训练、参赛,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加强业余体校乒乓球运动员的管理,是摆在教练员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芜湖市青少年体育学校乒乓球运动员训练与管理工作的探讨,提出加强业余体校乒乓球运动员管理工作的5点思考:以德育人;从难要求,严格训练;加强队风建设;强化纪律教育;提高教练员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参加2006年全国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轮椅组运动员、教练员等进行现场观测、调查访问,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果表明:我国轮椅乒乓球运动起步较晚;运动员体育基础和理论知识比较薄弱;教练员的数量和经验不足;训练不系统,经费投入少,训练条件不完善等弊端。为此,提出了提高我国轮椅乒乓球运动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提高,由此提出专项力量素质在乒乓球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重要性,为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提高训练质量,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从选聘机制、用人机制、培养机制、留人机制和流动机制五个方面对辽宁省基层乒乓球教练员人才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聘机制效果一般;用人机制不合理;培养机制不完善;留人机制有待提高;流动机制急需改革。建议:改革乒乓球教练员选聘机制;改善乒乓球教练员用人机制;加强乒乓球教练员培养机制;提高乒乓球教练员留人机制;建立合理的乒乓球教练员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乒乓球教练员岗位培训网络化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现代乒乓球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理论的日臻完善,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竞赛的日趋激烈,社会的需求对传统的教练员培训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我国乒乓球教练员的作用,提高他们教学训练水平和指挥、管理能力,保持中国乒乓球事业长盛不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岗位培训工作无疑被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网络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部分职业岗位培训在现代技术应用中已取得初步成效,而在体育教学和训练特别是在教练员岗位培训中尚处于探索或起步阶段。经过知识经济时代的洗礼,在膨胀式发展的信息时代,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网络化建设势在必行。乒乓球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在国际乒坛独占熬头,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在运动员和教练员培养方面起着榜样作用。因此,基于乒乓球项目的独特优势和地位,研究乒乓球教练员岗位培训网络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吉林省乒乓球后备人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对吉林省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影响吉林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直板与横板握拍方式比例不平衡、打法类型的比例不够合理;教练员的状况基本能适应少年乒乓球训练的要求,重点体校好于普通体校;资金投入不足、教练员科学训练水平不高和教育制度与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不协调等。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乒乓球教练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执教年限、运动等级、发表论文、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参加培训、训练参照大纲和训练时间保证等方面对福建省乒乓球教练员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乒乓球教练员总体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总体学历偏低;总体职称偏低;执教年限较短;科研能力较弱;获取信息途径单一;对训练计划重视不够;业务培训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少年乒乓球教练员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43名少年乒乓球教练员进行研究分析,表明教练员训练科学化水平较低,影响了河北省乒乓球运动的持续发展,加强少年乒乓球教练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乒乓球教练员的素质是影响乒乓球竞技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运动技术水平、运动训练水平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科学训练对乒乓球教练员的思想、业务、管理水平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试论乒乓球训练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乒乓球项目快速发展对教练员的训练提出更高的要求,谁能在技术上突破、训练上创新,谁就会站在乒乓球运动的最前沿,创新理论也是我们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乒乓球创新主要是:突出个性化、突出小周期、突出专项化、突出"从实战出发"、突出"细节决定成败"、突出女子技术男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