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殊三角形     
1内容、学情分析1.1课标要求(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  相似文献   

2.
特殊平行四边形是指具有特殊性质的平行四边形,即矩形、菱形、正方形.它们除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具有特殊的性质.因此,在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时,不仅要熟练掌握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而且还要熟知特殊平行四边形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以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性质.下面就具体谈谈如何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首先,应当明确特殊平行四边形与一般平行四边形的关系:特殊平行四边形是在一般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加以特殊条件构成的,即平行四边形十特殊条件_特殊平行四边形.其次,应当熟练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特殊…  相似文献   

3.
全等三角形是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内容之一,是历年各地中考的必考知识,所以复习时不但要熟练掌握其性质和判定,还应该熟悉各种新题型,下面举例解读如下. 一、条件开放创新题 例1 (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如图1,AC、BD相交于点O,∠A=∠D,请补充一个条件,使△AOB≌△DOC,你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填出一个即可). 分析:我们知道,要使△AOB≌△DOC需要三个条件,题目中给出一个条件∠A=∠D.由由图可知,图中隐含一个条件∠AOB=∠DOC.根据“ASA”可添加AO=DO,根据“AAS”可添加AB=DC或OB=OC.  相似文献   

4.
例1如图1,点B在AE上,∠CAB=∠DAB,要使△ABC≌△ABD,可补充的一个条件是:____.(06年浙江省)分析已知条件为∠CAB=∠DAB,AB=AB,联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ASA"、"AAS",将已知条件与定理所要求的条件对比,便可知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相似文献   

5.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性质、判定,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以及三线合一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性质与勾股定理等.仔细阅读,弄清条件和结论,熟记并能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相似文献   

6.
[知识要点]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    ;(2)    ;(3)   ;(4) 是   对称图形 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      ; (2)      ;(3)      ;(4)      ;(5)       3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1) 定义:      ;(2) 性质:       典型考题解析例1 (2003年江苏省镇江市)在四边形 ABC D 中,已知AB∥CD,请补充条件     (写一个即可),使得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若四边形 AB C D 是平行四边形, 请补充条件     (写一个即可),使得四边形ABCD 为菱形 (答案: AB=CD 或AD∥BC 或∠A=…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中考数学试题中关于全等三角形的探索型问题倍受关注郾现以中考题为例分类说明郾一、探索条件此类题给出结论,要求探索使该结论成立具备的条件,多为开放性试题郾一般依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补充所缺少的条件郾例1如图1,点F、C在线段BE上,且∠1=∠2,BC=EF,若要使△ABC≌△DEF,则还需补充一个条件郾(200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题)分析在△ABC与△DEF中,已知有一角对应相等(即∠1=∠2)和一条边对应相等(即BC=EF),因此可根据“ASA”、“SAS”、“AAS”三种思路来分析.(1)由“ASA”知,补充的一个条件为:夹等边的另一…  相似文献   

8.
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可分为三个单元: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仔细分析近两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与四边形有关的试题可分为低、中、高档题,命题形式有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探索题、证明题等等.仔细分析2005年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有关《四边形》的题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题目进行分析(所选例题均为2005年各地的中考题):1直接考察定义、性质和判定定理《四边形》中包括一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及三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近两年的考题中往往给定某种四边形的部分条件,让同学们根据定义、性质和判定定理选择、补充条件使…  相似文献   

9.
《几何》第二册圆的“切线的判定和性质”一节,定理的叙述较为简练,条件和结论也比较隐蔽,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复习这一章,除了阅读课本的“小结与复习”之外,还应: 一、梳理知识系统,重温定理、性质1.课本P113有一张表,列出了本章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系统.但是,这张表比较简单,复习时,可把其中的公理、判定方法、性质以及定义补充上,使这个表作为系统复习的提纲.  相似文献   

11.
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重点,必须认真学好.那么,怎样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呢?一、掌握条件,把握结论,严格区别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见下表:注意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定方法.二、理解定理的作用,掌握证题方法性质定理(含定义)的作用是:可确定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或两条线段互相平分;判定定理的作用是:可确定满足一定条件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判定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因此,当遇到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或两条线段互相平…  相似文献   

12.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下称判定定理)是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版)中,关于线面、面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中唯一没有给出书面证明的定理(见课本p21)教材中只给出了判定定理的分析过程,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证明过程.教师们也许认为:此判定定理的几何证法独特、单一,构造图形复杂,证明过程较长,而实验教材降低了对几何推理论证的要求,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而且后面还将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对其进行更简洁的证明.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要点1.矩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2.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3.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4.学会应用上述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论证.5.矩形、菱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6.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二、解题指导例1如图1,在Rt△ABC中,∠A=90°,AB=AC,且四边形AFHE是一矩形.若EF=5,短形AFDE的面积为12,则AC=(山东,1994年)分析由已知条件易知∠B=∠C=∠EDB=∠FHC=45°BE=DE=AF,,CF=DF=AE.AC=AE+AF设AE=x,AF=y,则AC=x+y.于是要求AC,只要求出X和y的值.为此,只要根…  相似文献   

14.
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不同,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来确定线的位置关系,而平行线的性质则是由线的位置关系来确定角的数量关系,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因果倒置的两种命题.对平行线的判定而言,两直线平行是结论,而对平行线的性质而言,两直线平行却是条件.已知两直线平行,由平行线得到角的关系是平行线的  相似文献   

1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 SAS、ASA、AAS、SSS 共4种,其中每一种方法都有3个条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因而,无论是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还是从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都可以设计探索问题,常见的探索性问题有:(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结论;(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结论.在解答探索问题时,首先从题中找到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可证出的条件,然后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来寻找缺少的条件即可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平行四边形教学中重点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得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定理.这些内容都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出现频率较高.近年来还经常出现条件或结论的开放性问题,一般以小题出现,有时也作为综合题的一部分出现.  相似文献   

17.
J-规范矩阵     
给出了J-规范矩阵的定义,讨论了J-规范矩阵的一些基本性质和若干判定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三角形     
知识要点这部分知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理解线段和角的有关概念,掌握它们的有关性质,会度量线段和角。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性质与判定。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熟悉三角形的主要线段,掌握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以及特殊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几个重要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了解它的性质。掌握五种基本作图。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平行线、三角形全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下称判定定理 )是现行高中数学教材 (人教版 )中 ,关于线面、面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中唯一没有给出书面证明的定理 (见课本p2 1 )教材中只给出了判定定理的分析过程 ,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证明过程 .教师们也许认为 :此判定定理的几何证法独特、单一 ,构造图形复杂 ,证明过程较长 ,而实验教材降低了对几何推理论证的要求 ,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 ,而且后面还将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对其进行更简洁的证明 .教材中只给出了分析过程 ,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常也不会给出详细地证明 ,更不用说去挖掘其中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平面上四点是否共圆的课题非常有价值,也是中考的难点.本文从性质到判定详细探究了四点共圆的判定条件,总结和分析了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