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朋友     
...……”‘.“”.’“’‘’“‘’.’‘.”‘’‘”‘’“‘’“”.“‘’‘.’“‘’::丁:·“‘’‘’一“甲鉴犷苍至含香委通…_一::::、蕊点一甲博·朋友~~  相似文献   

2.
‘語文教學社’編大衆書店印行的小學‘國語課本註解’,一共四册。我想單就秋季如業班所用的兩册‘國語課本註解’(初級一、三、五、七冊合訂本,高級一、三册合訂本),提出幾點意見。不知道‘編註者’是怎樣來估計各地小學教師的文化水平,及‘方言土語’的涵義的。居然把‘一同’、‘洗澡’、‘出門’、‘拉車’、‘喝水’、‘拾起脚來’、‘五頭驢’、‘眼也不睜’、‘什麼’、‘星星’、‘脊背’、‘老頭兒’’、‘推磨’、‘拉她媽’、‘捉魚’、‘玩具’、‘剪子’……等用不着解釋的詞彙和語句,也連篇累牘地搬出來註解。難道這不是人力物力的浪費嗎!  相似文献   

3.
第一册二十六、我来帮你一、教学目的:使儿童知道种菜的辛苦过程,培养儿童爱护农作物爱劳动及互助友爱的精神。二、词字解释:(一)‘种’、‘浇’‘捉’——用动作说明,多举实例:如‘种牛痘’‘种树’‘浇花’‘捉蟀蟋’‘捉迷藏’之类。(二)菓——用常见的菜蔬举例说明。(三)帮——帮助。三、练习:(一)为什么要互助?(二)用‘种’、‘浇’、‘捉’口述造句。二十七、你从哪里来一、教学目的:(一)培养儿童爱劳动,及课外活动的兴趣。(二)使儿童学习问答的说话方法。二、词字解释:(一)‘从’——举实例说明如:‘从前’,‘从学校到家里’(二)‘哪里’、‘什么’——这两个词要比  相似文献   

4.
诗学零札     
欧阳修《六一诗话》一则记当时九僧事,云有进士许洞“会诸诗僧分题,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一作‘日’)、‘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搁笔,“同书论杨亿一则又嘲此九僧为“前世号诗人者,区区于风云草木之类,为许洞所困者也。”九僧自是小家,境狭意浅,欧公的讥评不无道理。但从另一方面看,许洞的作法实不足取。中国传统诗歌将自然引入人生,天人相合,意境相融,最直观也最典型地反映出中国人的哲学观念与文化…  相似文献   

5.
武则天极富才学,对文字也颇有研究。一次,她忽然灵感一动,对群臣说:"我发现,‘射’字由‘身’、‘寸’构成,一个人身高只有一寸,这不是‘矮’字吗?‘矮’字由‘矢’、‘委’构  相似文献   

6.
"‘云头一具尸’是‘层’,‘士兵头上插羽毛’是‘翠’,‘错错错大错’是‘爽’,‘今日头上写二王’是‘琴’,‘一口咬棵树’是‘困’,‘大牛腰戴帽’是‘牵’,‘山边在起火’是‘灿’。"这是一位语文教师领着孩子编字谜识字。她还编了一些儿歌帮助学生识字,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教"法、丢"时,编成:"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  相似文献   

7.
编者: 我们在备课中对《过秦论》中‘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一句里的‘瓮牖绳枢’四个字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四个字中省略了两个动词‘为’;应是‘瓮为牖绳为枢’;一种认为是‘瓮’、‘绳’作状语,‘牖’、‘枢’作动词;一种认为‘瓮’、‘绳’是动词,‘牖’、‘枢’是宾语。书上的注解是,‘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究竟那种讲法为宜,特此求教。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简称《教科书》)《语法·句子和句子成分》讲句子成分时说: “构成句子的成分,有主语(用‘=’标示)、谓语(用‘—’标示)、宾语(用‘﹏’标示)、补语(用‘<>’标示)、定语(用‘()’标示)、状语(用‘[]’标示)和中心语(用‘·’标示)等。这些句子成分可以由单个词充当,也可以由短语充当。比较下边两个句子: 太阳出来了。 一轮红日渐渐升上天空。两个都是主谓句,都有主语和谓语。不过前一句的主语是由名词‘太阳’来充当的,谓语是由动词‘出来’充当的。后一句的主语则由短语‘一轮红日’充当,主语里边又包含着定语‘一轮’和主语中心语‘红日’;谓语由短语‘渐渐升上天空’充当,谓语里边又包含着状语‘渐渐’、补语‘上’、宾语‘天空’和谓语中心语‘升’。这些定语、状语、补语、宾语和  相似文献   

9.
先看下面一道全国高中联赛试题:c知,.、b、.EC,则a’十U一c‘>0是a’十扩>.‘的()条件.(人)充分非必要;出)必要非充分;K)充要;(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分析a、b、.E C·若 a‘ b’-.’>0.说刚a’十b’一.”是正实数.但是U’十广与.’是合为实数就不一定了,例如a‘ b’.2 i,.’一i.则a‘ l’‘一’.’一2为正实数.他足.;‘十b‘〕c’均为县数,不能比较大小.不能计a’十b‘>;、’若.‘ b’>’’.说Iw.;’斗l)‘’Z.’均为实效一!-t·l‘十八人于l’.从而.’上人一/>O成).故应选(B).  相似文献   

10.
郑友霄 《语文知识》2001,(12):56-59
清华大学附中的韩军先生在《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八大关系》一文中说:“语文学习不太类似于‘科学化’的数理化学习,可以‘举一’(如例题)‘反三’(做习题),‘举少’而‘胜多’。语文学习常常是‘举三’而‘反一’,‘举多’而‘胜少’,‘举十’才‘反三’。人类语言的学  相似文献   

11.
‘一具盤的槓子’在(初級語文第五册‘列寧的少年時代’) ‘盤槓子’也是一種體育活動袑幧倌陼r代为了鍛鍊身體,所以在書房附近‘安’裝了‘一具’(一個的意思)供他在上面‘盤’練的‘槓子’。在這里,‘盤槓子’就是練槓子的意思。因此,这句話不可讀为‘一具盤’的‘槓子’,要讀成‘一具’‘盤的槓子’。  相似文献   

12.
一、问字“老师,‘恐惧’这两个字怎么写?”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匆匆走过,一位学生追在后面问。“就是‘恐怕’的‘恐’,‘工具’的‘具’加个竖心旁。”“老师,‘恐惧’两个字怎么写?”在另一个场合,又一位学生问。“‘巩固’的‘巩’加个心字底就是‘恐’,‘惧’就是‘具体’的‘具’加个竖心旁……”这是笔者有意安排学生做的一次“问字”游戏。在教师潜意识主导下,“脱口而出”回答学生。从学校领导,教研员,语文、数学等不同专业与岗位的十多位老师的回答,只有两次的答案里有“恐龙”的“恐”。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但“‘恐龙’的‘恐’,…  相似文献   

13.
周放同志认为“‘刹’和‘那’不能分家,只能说‘一刹那’、‘刹那间’,而不能说‘一刹间’、‘刹时间”。并据此判定徐迟《黄山记》(高中语文第二册)一文中的“‘一刹间’是‘刹那’一词的错误用法。”(见《语文知识》1993年第4期)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什么?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争论不休。由于“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因此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性质观。如有人从语文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性质,就有了‘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文学性’、‘知识性’等说法;有人从语文教学功能的角度来看性质,就有了‘科学性’、‘艺术性’等说法,还有人从综合的角度来看性质,就有了‘实用性’、‘移情性’等说法;有人从学生学习、训练的角度来看性质,就有了‘实践性’、‘社会性’、  相似文献   

15.
引言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合编的《文言读本》的‘虚字’部分对于‘故’和‘自’的一项用法是这样讲的:“[故](五)与‘自’、‘复’、‘当’、‘应’等副词连用,本身没有多少意义(其人诚无行,其诗故自佳;卿故复忆竹马之好否?故当是妙处不传;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彼)。[自](四)附在‘故’、‘正’、‘终’、‘犹’等副词后,本身无显明意义(此儿故自可人;正自不易言;终自有尽时)。”这里,《文言读本》把‘故’、‘自’、‘复’、‘当’、‘应’、‘正’等都定为副词,并指出了它们经常连用这一事实。本文准备由讨论《世说新语》里这类副词的单用式入手,进  相似文献   

16.
居民 《教学与管理》2009,(12):114-115
一、两个概念 1.什么是情境教学 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情境教学的概念是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所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讲课诸戒     
一戒口语弊病,诸如‘嗯’、‘啊’、‘这个’、‘那个’之类。二戒因一个学生‘捣乱’,停下课‘热处理’,学生心惶惶,教师气鼓鼓。三戒高门大嗓,没有抑扬顿挫;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四戒东拉西扯,噱头打趣,脱离教材,追求‘气氛活跃’。五戒答疑模棱,板书潦草。六戒以提问为‘武器’,整治学生。  相似文献   

18.
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及纠正措施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字形相近的易错。如,‘陷’写成‘’,‘菜’写成‘莱’等。二、马虎造成的多笔或少画。如,‘步’写成‘’,‘真’写成‘’等。三、同音字误用。如,组词时用‘相’字组成了‘相(香)蕉’、‘...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诊所     
‘像’与‘象’在报刊和荧屏上,经常把比较容易识别的‘像’字错写成象字。例如:‘小李把自己打扮得象一朵花’.‘雪象棉花一样白。’这两个例子均应把‘象’改为‘像’。‘像’表示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好像、如之义等。一九八六年,我们国家发表的《简化字总表》,规定了‘像’和‘象’分开使用。‘像’不再是繁体字,而是规范字了。‘名不副实’与‘名不符实’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日,北京一家小报一版头条通栏标题为《名不符实的……》。‘符’即‘符合’之意。‘副’意为相配、相称。‘名不符实’的用法不准确。而‘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20.
李芳  张大龙 《考试周刊》2012,(16):119-120
作者通过"我为‘星’迷"、"我‘秀’我‘星’"、"群‘星’闪烁"、"‘星’光夺目"、"心‘星’动"、"明日之‘星’"六个活动环节,紧扣"追星"利与弊这个重点上了一堂思想品德课,趣味性强,学生活动多,富有教育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