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墉 《新读写》2008,(3):11-11
“不会舍,哪来得”,这是经验之谈,富有哲理意味。作者的话是说给孩子听的.当然.也是说给所有不懂得舍的人听的。“舍”和“得”之间的辩证关系,被作者阐述得明明白白,读书如此,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也许,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的人生将会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相似文献   

2.
“舍清溪之幽,得江海之博;舍分寸之惑,得苍穹之大;舍举目之求,得天地之志。”这是著名的“舍得酒”在电视中的一段广告词。有人说,“舍”是一门哲学,“得”是一种本事。没有能力的人得不来,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如何进行正确的取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时却很难。  相似文献   

3.
巴述丽 《今日教育》2013,(12):69-69
两分钟决定一节课的质量:两分钟决定学生是否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实验习惯;两分钟的“舍”,才有一节课的“得”,。才有乃至学生一生的良好行为的生成与收获。  相似文献   

4.
申晓静 《中学物理》2011,(11):22-23
“舍得”出自于《易经》,“舍”与“得”相互矛盾却又和谐统一,体现出一种处世的哲学,同时也是做事的艺术.对于物理教学这件“事”来说,其实也存在着“舍得”艺术,如果教者把握好了舍与得的关系,就会教学相长,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我们使出浑身解数,有时候效果总是不能尽如人意。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教学上的脱胎换骨和创新是形势的需要,我想首先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舍”与“得”。  相似文献   

6.
幸福之道     
本文前半段.文笔纯净而阳光,活蹦而随兴。但目睹“书香男孩”之专注,耳闻其生活窘境后,文笔是“一缕欢颜黯然收”.转而为凝重的灵魂战栗和为深沉的生活体悟。能把“三点一线”之事写得如此百味横生,能把一篇记叙文的文脉和文气拿捏得如此随“意”游走.非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文字功底者.实难为之。  相似文献   

7.
如今,“诗意课堂”正走进任何一个学科,它带来的是课堂的灵动和智慧,彰显的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成长,追求的是“真”、“善”、“美”的发现之心。同样,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8.
自从Grice(格莱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合作原则”以来,来自各方的攻击和责难便源源不断。笔者以为:(1)、“合作原则”之于语用领域,如同“价值规律”之于经济领域,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会话交际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任何时候都难以违反;(2)、任何新理论的创造者都是了不起的,首先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同时,理论本身也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合作原则”亦如此),这符合辩证法规律。从而建议人们,特别是那些处于相关研究领域的同行们,应谦虚治学;尤其应注意为别人指出缺点和不足的方式和动机,这方面格莱斯本人做出了不错的表率。“人非圣贤”,错误难免(格莱斯亦如此),只有本着“治病救人”之态度,采取“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之策略,自己才能进步得更快,理论也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健康。  相似文献   

9.
也说"互文"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舍译为“命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舍译为“命运”。  相似文献   

11.
人们面对两种选择时,常常是肯定一种.而否定另一种。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取”和“舍”。“取”和“舍”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各有特点,现将它们的常见的表达方式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人人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教师如此,家长也如此,问题就出在这个“好”字,在每个人心目中都不一定相同。很多失败的家教都是借“好”之名而行“坏”之实的。做正确的事,永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所以家教的错误虽多是“无心”之错,但却更显严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礼仪文化中称谓词语很多,如(“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家”,是自称长辈和平辈家人的谦称,如“家父”、“家母”或“家兄”等等;“舍”,则完全是谦卑的自称,即当着别人称呼比自己辈份小或年龄小的家人,如“舍弟”、“舍妹”等等;“令”,美好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电脑》2010,(9):12-12
绿茵场.足球赛.世界杯。多少球迷为之倾倒。它们或狂歌.或劲舞。或大喜大悲,或声震云天。我喜欢足球.却不是这种状态。足球一我的老师,你教给我书本外的语文.如此“雅”事“柔”语.当然得“轻轻地告诉你”。  相似文献   

15.
君王治国平天下,不外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有为,或清静自然垂手而治的无为。“有为”与“无为”都是有效的管理方式,不能一概而论、生搬硬套,要据实而定。天下如此,学校亦如此。  相似文献   

16.
王敏 《中国教师》2008,(17):37-38
<正>"舍得"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愿意割舍;不吝惜。而古人创造"舍得"这个词,把"舍"和"得"对立地放在一起。没有"舍"就没有"得","舍"而后"得"。  相似文献   

17.
初高中阶段语文教学,都需要对“士”及“士人”的精神特质有相对清晰的了解,如此,才能挖掘出“士”给予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把握“士”之精神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刁晏斌先生说在所有的人称代词与定语之间,无一例外地都必须加一个结构助词“的”。方绪军先生、孙德金先生也持同样观点。其实,人称代词带定语固然大多是在前面加一“的”字,但并不是绝对的,也有定语用别的,如“一个”、“那个”、“个”、“些”等,古今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万”字     
《小学语文教学》2006,(7):57-57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日“二”字,书三画训日“三”字。其子则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日:“儿得埃,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但据我们近来调查,“后进生”如此之多,其知识水平与实际要求差距之大,让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