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就是"能源枯竭",人们对新能源的关注和渴求已经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我们一直在寻求新能源,但别忘了,有一种我们最为熟悉的能源——电池,因为其便携、廉价等优势依然吸引着众多人的目光。  相似文献   

2.
《螽斯》这首简单的民歌,《涛序》却无端地把它按在后妃身上:“《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朱熹又附和而释:“后妃不妒忌而子孙众多,故众妾以螽斯之群处和集而子孙众多比之,言其有是德而宜有是福也。”更把它解成周王室众妾歌颂后妃的东西,真不知是从哪里说起!  相似文献   

3.
在本文中,作者探讨了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使命以及实现这一使命的方法和途径,认为译者的使命是达到"善译"——使其译文与原文"曾无发毫出其间",读者"阅读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善译"的途径有三:在语言层面上采用归化原则;在文化层面则采用异化原则;当译者遭遇"不可译"的情景时,则应以原作的意境为依归,再创造出一个可以与原作"赛跑"的译作,以延续原作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如果孩子是一条小小蛇,兴趣就是只小鸟蛋,而把兴趣发展成"大器"则是头大大象——一条小蛇吞吃一只小小的鸟蛋是幸福的,被逼迫着去吞头大象则是苦恼甚至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5.
螽斯是一首祭祀圣物的礼辞。对诗中宜尔两字的理解,可以说明这一点。宜的意义最初是指祭祀的活动,宜在诗经常常是与先民祭祀活动的内容相关的,螽斯中的宜字可以理解为初义的用法。宜还表现为生殖崇拜的基本特征,这种意义在周南诗中也得到着充分的反映。螽斯作为圣物,在历史文献中也能找到相应的记载。祭祀圣物,祝祷氏族人口兴旺、子孙繁盛,这正是先民们最强烈的宗教情感。  相似文献   

6.
田恬 《中学科技》2012,(11):21-21
情歌王子 螽斯也称蝈蛔,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为各国人民所熟知。但是你或许不知道它还是情歌高手吧!螽斯能发出频率范围相当宽的呜声,从几百到十多万赫,而用于求婚的情歌则是频率高达2万赫以上的超声波,  相似文献   

7.
王盈 《高中生》2013,(16):33
一谈到波兰,人们自然会想到肖邦;提起俄罗斯,就会想到柴可夫斯基;和奥地利相连的是维也纳金色大厅中回荡的施特劳斯美妙的圆舞曲,以及新年音乐会上身着正装与乐队共鸣的精神焕发的观众。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引领国家未来的是文化。"的确,文化就是流淌在不同民族身体里的血液,维系着一个民族的生命,延续并传承着一个民族的精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的进程,面对外来"动漫文化"和"快餐文化"的挑战,发现、传承、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坚守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就是延续历史文脉,就是传承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就是在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就是对国家和历史负责,就是在延续国家和民族的魂脉.  相似文献   

9.
<正>夏至已至,野外的小生命们到了最旺盛的生长季节,到处是绿草野花儿,到处是爬虫飞虫,我最喜欢这个时段了。草丛中的世界,远比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啊。那根草穗上,瓢虫和螽斯怎么回事,我看到的时候,它们已经跑到了一起。螽斯大概是在晒太阳,大腿几乎都平伸了,一看就是放松的状态。瓢虫爬过来,由于速度太快,来不及刹车,一下子碰到了螽斯。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人讲究"三不朽",认为有三种方式能传承思想、延续生命,即"立德、立功、立言"。英国人则认为"立大功者得立像",立一座塑像就是最高褒奖。英国人喜欢立像。在伦敦街头走一走,各种塑像让人目不暇接——文人的、艺人的、哲人的;国王的、政客的、科学家的……我来英国前就有师长指点:"单是把伦敦每座塑像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五服"的族群观,古代中国自战国起便延续着"边缘——中心"的族群结构,边缘族群对中心的认同也表现出离散错位式、矛盾式、依附式、抵制式和主体式五种认同模式。从历史看,容美土司国家认同显然沿着一条较理想的路径前进。在这一路径中,"边缘——中心"的误解不断化解,边缘族群的国家认同不断加深,内涵不断丰富,进而促进了一个向心的边缘的形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重新认识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契机。过去,人们一般认为,师生关系为师从关系,学生对教师表现出绝对的尊重,教师以尊者、智者的绝对权威形象存在和延续着。在我国,这种师生关系的表现大约延续到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在我国教育史上,此种师生关系体现出突出的教育价值的例证表现在孔子和他的三千弟子上。同时,抗战时期的流亡大学——西南联大也是个明证。当然,学生由于崇拜自己的老师而走上与老师相同的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索道路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这种师从语境下的师生关系释放着巨大的能量,体现了显著的教育价值。 为什么时至今日这种师生关系却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弊端,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遭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批  相似文献   

13.
人作为人的存在,不同于动物的存在,人的存在具有价值性,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依据和目标。人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生产者和延续者,教育要以人为本,去延续和传播人类的知识和价值,必然要与人的价值存在相联系。人的存在价值问题也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遗憾的是,在现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中,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绝大多数的学校和教师确实在这方面存在着视角的盲区。他们只认识到人的"生存问题",看不到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所以现代的教育归根到底就是"生存的教育",而不是"存在的教育",这种生存的教育给予了人们以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却没有给予人们以生存的理由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推行"雅美"文化,即"崇雅尚美",崇雅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尚美的过程就是内生滋养融合美化的过程,而承载这些的载体则是课程。师生在校的主要活动是教与学、互相交往的活动,这些活动依靠课程体系框架进行,体现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导向,所以课程框架的架构和有效实施不仅能够反映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还能促使文化的传递和延续。如果把学校文化外部环境系统比作"外形",那么课程文化的开展就是学校文化"内涵"的形成,学校的发展依赖于这样的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15.
郑志刚 《辅导员》2010,(14):5-7
"文学客体是一只奇怪的陀螺,只有在运动中才显示出其本色。为了使文学出现,必须具有一种具体的行为,它就叫作阅读,而且,文学只能随着这种阅读的延续而延续。除去这一条,纸上就留着黑色的污迹。"这是萨特的声音。的确,文本如果没有阅读,就是沉默的文字,就是黑色的污迹,就是沉睡的思想,或者说是冬眠着的魂灵。只有我们去唤醒它们,去重新解读、建构它们,才能赋予它们绵绵不息的生命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幸福之旅     
无疑,我是幸福的。因为在"小语人生"的旅途上,我拥有两位敬爱的导师——周一贯先生和汪潮教授。这种幸福从有幸成为他们的学生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甚至还在继续……它真真切切地包围着我,激励着我。  相似文献   

17.
面对《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后留下的巨大问号,人们基于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曾作出并一直延续着种种不同的猜测。在我国,鲁迅出于个人本位主义立场,指出娜拉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出路,明显体现着由"启蒙"到"立人"的文化指向。胡适基于自由人本主义世界观,指出娜拉"救出自己"、走向个性解放的出路,演绎的是"健全的个人主义"的文化逻辑。郭沫若以理想的社会本位意识为旨归,指明娜拉走向革命的出路,是对易卜生的"问号"作出的经典性回应。他们指出的不同出路,都是不同文化个性和文化选择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用三个"他"做铺垫,托起"世上人"——提升文义。字里行间,蕴含"父爱饥饿感",但是作者以"父爱一直在延续"出之——辩证运笔。此文还需要升格:应重点选择一个"典型",写其承担"父亲责任"的超常举动。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里存在着一个逻辑自洽的"鬼神世界"。阴阳有别、鬼神驾旋风、鬼神喜凭附、鬼神需香火、鬼神延续生前性情等民俗信仰中的鬼神认知,是"自然属性"在鬼神世界的折射;阴界封神、神职分工、神界律令等"中国封神文化"的重要构成,则是"社会属性"在鬼神世界的折射。《聊斋志异》里世人与"鬼神世界"的沟通,本质上是对冷酷现实的恐惧与力图超脱,同时也体现出华夏民族"我命在我"的执着信念。  相似文献   

20.
<正>心理学家梅韦特认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组,而知识的重组遵循着一个重要的规律——完形律。完形律是指人们有一种倾向,尽可能把被知觉到的东西呈现出一种最好的形式——完形。完形是知觉积极组织建构的结果,是能动的整体。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就会在心理上形成一个"缺口"——一种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