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突厥语波罗米文文献[英]G.Clauson保存下来的用波罗米文书写的突厥语文献有十五件。有的已由葛玛丽教授编入《突厥吐鲁番文献Ⅷ》,(A.D.A.W.Berlin,1954)。这都是些大小不等的残片,其中前八件(从编号A到H)是双语式的,即在破碎的只...  相似文献   

2.
根据《突厥语词典》的记载,并参考碑铭文献、回鹘文出土文献及现代诸突厥语言的材料,本文将“古代突厥语”划分为“原始突厥共同语”(2世纪以前)、“前古突厥语”(3-6世纪)、“上右突厥语”(7-12世纪)、“中古突厥语”(13-5世纪)、“近古突厥语”(16-18世纪)等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前古突厥语”时期的突厥语分为“r音化语言”和“d音化语言”两种类型;“上古突厥语”时期,“d音化语言”进而分化、演变为分化型的“j方言”、“dЗ方言”、“Э方言”、“z方言”、“混杂方言”和混化型的“n方言”、“h方言”等七种类型。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则是在“r音化语言”及上述七类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3.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为突厥A↓Ruzne-A↓Ruznε-A↓Ru3ne-A↓Ruznε-O↓Ruzne-O↓uznε音译,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指的是操用突厥语δ方言的,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克普恰克(Q1ePt∫aq)、炽俟(t∫igil)、基马克(Jεmεk)、突骑施(Toxs1e)、谋落(Bulaq)、样磨(Ja↓Rma)、恰鲁克(t∫aruq)等部落的人以及部分乌古斯人。“突厥蛮”(Tyrkmεn)一词是对所有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葛逻禄人、克普恰克人等操用突厥语的人的语称。  相似文献   

4.
根据《突厥语词典》的记载,并参考碑铭文献,回鹘文出土文献及现代诸突厥语言的材料,将古代突厥语划分为“原始突厥共同语”(2世纪以前)、“前古突厥语”(3-6世纪)、“上古突厥语”(7-12世纪)、“中古突厥语”(13-15世纪)、“近古突厥语”(16-18世纪)5个历史发展阶段。“前古突厥语”时期的突厥语分为“r音化语言”和“d音化语言”两种类型;“上古突厥语”时期,“d音化语言”分化,演变为分化型的“j方言”、“ji方言”、“shi方言”、“z方言”、“混合方言”和混化型的“n方言”、“h方言”7种类型。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则是在“r音化语言”及上述7类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为突厥Aвuzne-Aвuznε-Aвuзne-Aзвuznε-Oвuzne-Oвuznε的音译,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指的是操用突厥语方言的、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在克普恰克(Q1ept∫aq)、炽俟(t∫igil)、基马克(Jεmεk)、突骑施(Toxs1e)、谋落(Bulaq)、样磨(Jaвma) 、恰鲁克(t∫aruq)等部落的人以及部分乌古斯人。“突厥蛮”(Tyrkmзn)一词是对所有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葛逻禄人、克普恰克人等操用突厥语的人的通称。  相似文献   

6.
说“de-”     
0本文旨在对哈萨克语的特殊动词de-做一次全面考察。0.1de-在突厥语言中属最古老的基本词汇成员之一。在6~8纪的古代突厥语碑铭文献中,它以te-~ti-的形式出现。①在现代哈萨克语(乃至其他突厥语言)中,它也是一个使用频率高的基本词汇。据李绍年先生统计,在《abaj d ol》《阿拜之路》)和《armanas w nda》(《理想之路》)两部小说中,de-分别出现了2479次和2019次。②0.2使用频率高并不是de-的独有特点。其最本质的特点在于转换语句结构的句法功能。这种独到的功能使它在…  相似文献   

7.
“可”原是动词,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它的词性慢慢有了一定的变化,由动词逐渐向助动词、意义比较虚的副词转化,后来甚至变成了和一定词结合来表示意义的词缀。语法化研究是当前语言学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主观化又是语法化的一个动因,主观性因素促动了功能语法化。文章用主观化和语法化研究了“可”的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回鹘文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二)李经纬二、动词的式动词为反映说话人的态度而发生的语法形式变化,称之为动词的“式”,回鹘文文献语言动词的“式”有以下几种:(一)否定式动词词干之后加附加成分—ma-/-ma-构成否定式。例如:uorqopsl...  相似文献   

9.
作为突厥语言的一个一般性语法范畴——名词的人称范畴,在维语中早已被确认,并且是把它与领属关系一同去认识的。名词人称在表领属关系中的作用,突厥语族诸语言中的情况大致相同。历来,维语语法学家们在谈到名词人称范畴时,一般也只指出它的这一作用,有的人干脆就把它叫做“领属人称”。语言语法的发展是缓慢的。古代突厥语为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奠定了基础,这个基础乃是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中许多一般性语法范畴的根源。语法尽管发展得很慢,但它毕竟是在  相似文献   

10.
古代突厥语方言研究(五)--乌古斯和回鹘研究系列之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突厥语大词典》的记载,并参考碑铭文献、回鹘文出土文献及现代诸突厥语言的材料,将古代突厥语划分为“原始突厥共同语”(2世纪以前)、“前古突厥语”(3~6世纪)、“上古突厥语”(7~12世纪)、“中古突厥语”(13~15世纪)、“近古突厥语”(16~18世纪)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前古突厥语”时期的突厥语分为“r音化语言’,和“d音化语言”两种类型;“上古突厥语”时期,“d音化语言”分化、演变为分化型的“j方言”、“dЗ方言”、“δ方言”、“z方言”、“混杂方言”和混化型的“n方言”、“h方言”七种类型。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则是在“r音化语言”及上述七类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突厥语词典》的记载,并参考碑铭文献、回鹘文出土文献及现代诸突厥语言的材料,将古代突厥语划分为“原始突厥共同语”(2世纪以前)、“前古突厥语”(3~6世纪)、“上古突厥语”(7~12世纪)、“中古突厥语”(13~15世纪)、“近古突厥语”(16~18世纪)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前古突厥语”时期的突厥语分为“r音化语言”和“d音化语言”两种类型;“上古突厥语”时期,“d音化语言”分化、演变为分化型的“j方言”、“d3方言”、“ǒ方言”、“z方言”、“混杂方言’,和混化型的“n方言”、“h方言”七种类型。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则是在“r音化语言”及上述七类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取定量描写和分析的方法,通过考察分析深泽方言中的体貌助词“呀、来(来着)、哩”和常用动词的组合情况,揭示其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从方言的角度对汉语时体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根据《突厥语词典》的记载,并参考碑铭文献、回鹘文出土文献及现代诸突厥语言的材料,将古代突厥语划分为“原始突厥共同语”(2世纪以前)、“前古突厥语”(3—6世纪)、“上古突厥语”(7--12世纪)、“中古突厥语”(13--l5世纪)、“近古突厥语”(16--18世纪)等5个历史发展阶段。“前古突厥语”时期的突厥语分为“r音化语言”和“d音化语言”两种类型;“上古突厥语”时期,“d音化语言”分化、演变为分化型的“j方言”、“d3方言”、“δ方言”、“z方言”、“混杂方言”和混化型的“n方言”、“h方言”7种类型。现代突厥语族诸语言则是在“r音化语言”及上述七类方言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4.
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词类活用这一语法现象的学习和掌握。笔者在教授《过秦论》中“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一句时,对句中“弱秦”的理解颇觉困惑,教材对“弱秦”的解释是“削弱秦国”,可以把它理解为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而《高中文言文学习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第5版,第33页)对“弱秦”的解释是:“削弱秦国。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小。”  相似文献   

15.
零派生名词是指用派生构词法构成的没有添加任何词缀的名词.对维吾尔语中零派生名词进行分类,按照其在派生过程中“词形不变,词义、词类改变”这一特征,探寻维吾尔语零派生名词与汉语的兼类名词、名动词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根据它们的异同点来分析维吾尔语零派生名词在汉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九十年代末,我们高校有关实用语法的教材中,仍把-diki/-tiki划作形容词构词词缀。如果有细心的初学者来问我们:由名词yata加“形容词构词词缀”-diki/-tiki构成的yatatiki、yatiimizdiki、yatalardik...  相似文献   

17.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状态的一个词类。它的词汇充实而多采,能表达各种各样的,有时是极其细微的意义,它在语法上有重要的结构功能,在句中起组织其他句子成分的作用。所以,它在语言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类。学习和研究任何一种语言,都要非常注意学好和研究透它的动词。柯尔克孜语是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一种语言,它与阿尔泰语、哈卡斯语。图瓦语、肖尔语较近。从结构上看,柯尔克孜语也是黏着语类型的语言,它的形态变化多,构词附加成分和构形附加成分丰富,特别是动词的形态变化更多一些。本文拟对柯尔克孜语动词的一些特…  相似文献   

18.
从古突厥文诸碑中名词和动词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和发达的语法特点,谈谈它与现代维吾尔语之异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突厥语文献、波斯语文献及汉语文献相关记载的梳理、辨析、比较和相互印证, 首次对乌古斯部族诸部落的得名原因、分布区域、活动迁徙情况及其与现代各有关突厥语民族的 承继关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此外,已往的学者,几乎一致认为回鹘诸可汗名号前所加的Kyn(汉 文史籍中作“军”、“坤”或“君”)和Aj(汉文史籍中作“爱”或“蔼”)等词为其自然崇拜的标志。本文则 认为Kyn和Aj的使用和自然崇拜全然无关,而是专用以标示其所属支系的(亦可理解为祖先崇拜 的标志)。本文的研讨,对于促进突厥史、回鹘史及现代诸多突厥语民族史研究的深入开展都将会 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关于的名称,在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多数人都把它称为“动词条件式的词缀”。在有些语法教科书中,给它下过这样的定义:“在动词的词干后,分别加表示行为、动作的实现与否,具有一种条件关系。”或者先说明:“表示行为、动作实现与完成的条件的动词形式,称为动词条件式”,然后再谈它的构成形式是在动词词干后分别加,还列举了下面这样一些例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