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屠丹红 《视听纵横》2008,(2):106-107
主持人在日本综艺节目中的重要性日本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一直是节目中最受瞩目的角色。日本综艺节目长年人气不坠,日本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地位也很高,收入也高过许多演员或歌手,并且许多主持人也受到观众的喜爱,成为超级明星。所以,一档节目的收视率,很少因为被邀请嘉宾的变化而变化,除非偶然情况。实际上,有许多主持人本身便是超级偶像,例如SMAP×SMAP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媒介融合的深入和智能信息技术的升级,场景传播环境的形成和虚拟形象时代的来临为综艺节目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2060》作为国内首档虚拟形象类综艺节目,着力打造全虚拟沉浸式场景,通过从内容核心、科技赋能、媒介平台、受众参与四个方面探究节目的创新之举,助力新兴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融合发展,以便为此类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资参考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卢嘉琦 《东南传播》2020,(4):124-126
近年来,发源自韩国的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在国内各大网络平台制作、播出,引发收视热潮。2019年出现的两档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青春有你》、《创造营2019》均是相关网络视频平台对于该类节目的第二次尝试。相较于第一季以模仿、学习韩国原版节目为主,新一季的节目已经开始尝试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在主题选择和内容选取等方面均呈现出一些"中国特色"。本文拟采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视角,配合相关节目观众访谈,探索相关节目内容如何迎合中国观众不同的文化心理、反映中国受众的价值观念,以期为相关外来综艺节目的本土化尝试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一 近几年,国内电视界向国外购买综艺节目的版权,引进国外节目运作经验,如《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出彩中国人》等.再就是国内各大卫视之间“相互借鉴”,比如在《极限挑战》和《偶像来了》节目中都出现了“拉飞机”的游戏场景,《超级演说家》和《我是演说家》节目中嘉宾和节目板块雷同.原创节目是目前我国综艺节目需要突破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相比电视综艺节目,网络综艺节目在内容形式、话语方式和商业定位上均有所不同.文章以网络综艺节目《火星情报局》为例,通过狂欢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对节目的话题遴选、内容形态、主持嘉宾、后期包装、广告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节目的反讽、解构、消解、颠覆等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电视荧屏上,选秀类综艺节目、明星访谈类综艺节目、益智类综艺节目、生活服务型综艺节目、生活体验型综艺节目……可谓类型众多、喧闹非凡,这些节目在本文中,会根据参加节目的嘉宾身份不同而被分为"明星秀"节目与"造星秀"节目,实际上都属于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7.
苏瑞竹  赵梓璟 《图书馆界》2022,(6):66-71+78
阐述虚拟偶像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场景,探索图书馆发展虚拟偶像的路径。研究表明,虚拟偶像在图书馆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展阅读推广,促进非遗产文化传承以及与读者实时互动;二是形成与用户共建共享的阅读推广模式。对图书馆虚拟偶像建设路径的探索发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虚拟偶像在众多场合提供优于真人的服务,可以打造有内容、有特色的“网红打卡点”和沉浸式多功能空间,吸引更多的用户利用图书馆。最后,图书馆可以利用投票来遴选虚拟偶像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青春有你2》,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网络的各个平台持续占据热点榜首.选秀类综艺节目对观众来说并不陌生,从《超级女声》的个人选秀到《创造101》的女团出道,掀起了一阵选秀浪潮.《青春有你2》是由爱奇艺打造的女团选秀节目,在2020年上线之后,热议不断,取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本文将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角出发,探析节目如何满足受众的需求以及对未来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思考,旨在为今后的节目创作提供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普遍存在内容创新不足、审美导向存在误区、过度追求商业利益等问题。2018年引爆流量的《偶像练习生》也存在相应问题,但其在节目制作、粉丝权力强调、偶像人设等方面却呈现新的变化与创新。反思国内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不足,吸收借鉴《偶像练习生》的成功之处,未来我国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应注重对练习生的培养,多渠道借助新媒体平台强化互动,精准定位受众抓住"她市场",并注重优秀文化传播和正向价值观传递,引导造星机制从"娱乐化"转向"励志化"。  相似文献   

10.
陈鸣 《新闻世界》2015,(1):34-35
地方电视台综艺节目的质量提升,对地方电视台品牌影响力的扩大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浙江象山电视台综艺节目《海鲜总动员》为例,从节目内容的确定、艺术符号的塑造、现场嘉宾的选择和传播手段的拓展等四个方面,从传播学的视角探析地方电视台综艺节目的策划与创作。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15,(3):88
近年来,真人秀已成为观众们最热爱的主流节目。2012年浙江卫视引进荷兰节目《the voice》版权打造《中国好声音》,定位为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不拼偶像拼实力,带给观众高品质的音乐享受,打开了选秀类节目的新局面。在《中国好声音》成功效应和制播分离的带动下,各大卫视在综艺节目版  相似文献   

12.
嘉宾在电视节目中起着关键作用。嘉宾对电视节目的积极影响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消极影响则会威胁到节目的生存。因此,电视节目嘉宾的选择需慎重,从而发挥嘉宾对于节目内容和导向的正面积极作用,这一点必须引起相关从业人员和研究者的思考与重视。基于此,探讨电视节目中嘉宾的角色,嘉宾对于电视节目的影响,以及电视节目打造完美嘉宾的对策及建议等内容,旨在打造电视节目中的完美嘉宾。  相似文献   

13.
陈杭钰 《视听》2022,(5):58-61
在综艺市场泛娱乐化的时代,综艺节目尤其是衍生综艺节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后续发展疲软.《明星大侦探之名侦探学院》作为一档低成本、小体量的衍生综艺节目,却在激烈的网络综艺节目竞争中脱颖而出,备受好评.该节目在叙事特征上,打造独特的内容风格,树立核心旨趣,创新节目形式;在情境构建上,构建和谐的传受关系,展现本色之美;在价...  相似文献   

14.
湖南卫视推出的《声临其境》是国内首档原创声音类综艺节目,节目从播出到收官,不断创造收视佳绩,成为2018年的综艺爆款节目.其成功的背后得益于节目全方位的创新.本文主要从节目内容、节目形态、节目价值三个层面对节目的题材、规则、嘉宾、结构、渠道及价值等元素的创新进行分析,探究《声临其境》的成功原因,以期对我国原创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传媒行业快速兴起,娱乐产业日渐丰富,综艺节目的数量飞速增加,在这些节目中,《王牌对王牌》节目脱颖而出,成为综艺节目中的佼佼者。本文致力于对《王牌对王牌》节目的研究,探析综艺节目该如何寻找创新发展之路。本文以《王牌对王牌》为具体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王牌对王牌》节目创新的背景,其次剖析了《王牌对王牌》节目在传播内容、游戏环节、叙事方面进行的创新。最后得出结论,未来综艺节目发展要打造品牌文化、宣扬真善美的理念、以受众为本位、注重与受众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朗读者》作为一档文化类栏目,被誉为综艺界的清流,能从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赢得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其栏目品牌的塑造之道值得探究。本文从节目定位、节目内容、节目主持人和节目传播渠道四个方面,分析《朗读者》栏目品牌打造的策略,以期为综艺节目的品牌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深圳卫视《年代秀》是一档全明星互动综艺节目,节目紧紧抓住经典、怀旧、传承的主题,通过演绎、互动和PK等环节,发挥嘉宾的明星效应,并与主持人的幽默机智相结合,呈现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节目特色。通过对《年代秀》节目的环节设置、主持人及嘉宾特点等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力图探究其创新与不足,以期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16年是中国偶像养成真人秀兴起的一年,涌现出诸如《国民美少女》《蜜蜂少女队》《加油美少女》《夏日甜心》《明星的诞生》等一大批节目.文章以2016年在国内上线的九档偶像养成节目为关注点,详细分析了这些节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Running Man》是韩国一档王牌综艺节目,2010年开播,节目采用7人固定主持,每期请嘉宾参与,设计不同的情节和角色扮演,由主持人和嘉宾完成一些推理、力量的游戏,节目新鲜刺激,深受观众喜爱。《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和韩国SBS团队联合打造的一搜"综艺航母",是《Running Man》在中国的"克隆作品",于2014年开播。本文从节目呈现的娱乐、文化价值,以《Running Man》和《奔跑吧兄弟》为对象,从传播学视角对两档节目进行分析,以明晰两档节目深层次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一、主持人在节目中管理好情绪的重要性 选手昏了主持人不管、嘉宾感人主持入下跪……2012年的5月份.综艺节目里主持人的表现远比综艺节目里的选手更惹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