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防止错判与误写复分解反应,本文对有关复分解反应的学习说三道四如下:"三"--即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对生成物所要求的三个条件.一是有沉淀析出;二是有气体放出;三是有水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这三个条件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其复分解反应就能发生并趋于完成.例:(1)Na2CO3+Ca(OH)2=  相似文献   

2.
一、要记住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二、要明确复分解反应的要点1·要明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类别:即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2·要明确反应前后物质变化的组合形式:即反应是否“互相交换成分”·从化合价的变化来看,在复分解反应的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但化合物之间彼此互相交换成分·如酸与碱反应、盐与盐反应等·3·明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要发生复分解反应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或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那…  相似文献   

3.
一、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用表达式可表示为 :AB +CD =AD +CB .它的特点是 :①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 ;②生成物是由两种反应物互相交换成分 (即交换简单的离子和原子团 )而得到 ;③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只有同时具备上述特点的反应才是复分解反应 .如反应CO2 +Ca(OH) 2 =CaCO3 ↓ +H2 O ,虽然具备特点①和③ ,但不具备特点② ,故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判断酸、碱、盐的溶液混合时 ,如果相互交换离子并生成沉…  相似文献   

4.
一、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可简单表示为:AB+CD=AD+CB。根据上述定义,可得出判断复分解反应的依据:(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必须是化合物;(2)反应中要相互交换成分(交换简单离子或原子团);(3)反应物与生成物都必须是两种。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才能把该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如Ca(OH)2+CO2=CaCO3十H2O,反应虽符合判断依据中的(1)、(3),但不符合(2),即反应中没有相互交换成分,所以不是复分解反应。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两种化合物相…  相似文献   

5.
A.怎样正确理解复分解反应定义?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属复分解反应吗?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定义告诉我们:(1)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化合物;(2)生成物是由两种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后生成的;(3)反应过程中元素原子团化合价都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金属+酸→盐 + 氢气 (H前) (稀HCl和稀H2SO4) 2.金属 + 盐→新金属+新盐 (前换后)(可溶性盐) 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那么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否则就不能发生. 1.酸和碱:酸跟碱在溶液中反应,必须其  相似文献   

7.
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生成物中必备下列条件之一,即(1)有气体放出,或(2)有沉淀析出,或(3)有水生成。否则就不能发生。其实,即使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复分解反应也不一定能发生,因为它的发生对反应物也有一定要求。一、复分解反应对反应物的要求1.酸+碱→盐+水参加反应的酸和碱中至少有一种可溶,反应可能进行;若两种反应物都难溶于水,则反应就不能进行。如HCl+NaOH=NaCl+H2OH2SO4+Cu(OH)2=CuSO4+2H2O(不溶)Cu(OH)2+H2SiO3≠(不溶)(不溶)2.酸+盐→新酸+新盐参加反应的酸必须可溶于水;如果反应物…  相似文献   

8.
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后,酸、碱、盐、氧化物之间才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理论上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一般要考虑反应物的溶解性及生成物中有无沉淀、气体或水.若反应物中的离子结合后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则该复分解反应就能进行,否则就不能进行.我们应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复分解反应条件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用通式表示为:AB CD=AD CB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规律是:如果生成物中有沉淀物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难电离物生成,反应就可以发生;如果生成物无上述三种情形,反应一般不能发生。下面试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在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后一般都了解复分解反应进行完全的条件 ,但要证明判断何种物质在溶液中可相互发生复分解反应 ,在注意把握好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两种物质 <酸、碱或盐 >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 ,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 ,有气体放出 ,或有水生成 )的同时可借助溶解性表作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1.
1.强酸强碱盐溶液混合: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 Na2SO4+BaCl2=BaSO4↓+2NaCl 2.溶液酸碱性一致的两种盐溶液混合: 由于水解相互抑制,一般发生复分解反应. 如NH4Cl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一、特征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可用表达式表示为AB+CD=AD+CB。它的基本特征是:(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2)生成物是由两种反应物物互相交换成分(即交换简单离子和原子团)而得到;(3)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只有同时具备上述特征的反应才是复分解反应。如反应CO。+Ca(OH):一CaCO。++H刃。虽然具备特征(1)、(3),但不具备特征(2),故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规律与反应条件规律1酸十碱~盐十水反应条件酸或减必须有一种溶于水。当酸为可溶性强…  相似文献   

13.
曾有人撰文从H_2CO_3和HClO的电离平衡常数推断出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反应生成的是Ca(HCO_3)_2,而不应有CaCO_3。理由是HClO的K_a=2.95×10~(-8),H_2CO_3的K_(a_1)=4.3×10~(-7),K_(a_2)=5.6×10~(-11),K_(a_1)>K_a,而K_(a_2)相似文献   

14.
1.(1998年全国高考)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A)HI和HClO (B)HCl和HIO (C)HClO3和HIO (D)HClO和HIO 解析:氯化碘(ICl)与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两种反应物互换成分.答案为(B). 2.(1999年上海高考)在相同条件下,下列物质分别与H2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  相似文献   

15.
复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基本类型.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但由于教材中的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只是从生成物方面作了说明,而未涉及反应发生时对反应物的要求,致使许多同学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只是一味去“交换成分”,出现连自己都不清楚错在什么地方的错误.下面分五点导学如下,以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学化学里,复分解反应被认定需满足三个条件之一才能发生。因为有了这样的概括,其副作用是不少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无限制地放大,以为只要满足其"条件"就能发生反应。鉴于盐的水解也是复分解反应,所以也可以将貌似完全进行的复分解反应以反应平衡常数对其限度做出判定。具体分述如下:一、酸与碱的复分解反应1.强酸、强碱的复分解反应倾向有多大?【推证】以常温下HCl与Na OH两溶液  相似文献   

17.
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考命题的亮点内容,现筛选近年来相关中考试题例析如下,以飨读者.1.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理解的考查例1 对于化学反应 A+B=C+D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生成物 C 和 D 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若 A 是可溶性碱,B 是可溶性盐,则 C 和 D  相似文献   

18.
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考命题的亮点内容,现筛选近年来相关中考试题例析如下,以飨读者.1.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理解的考查例1 对于化学反应 A+B=C+D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生成物 C 和 D 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若 A 是可溶性碱,B 是可溶性盐,则 C 和 D  相似文献   

19.
一、Fe~(3 )某些物质间的复分解反应(一)生成沉淀的反应Fe~(3 )能与OH~-、SiO_3~(2-)、PO_4~(3-)等离子发生简单的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1.FeCl_3溶液滴入NaOH溶液或氨水中,可得到红褐色沉淀.Fe~(3 ) 3OH~-=Fe(OH)_3↓  相似文献   

20.
复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基本类型。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条件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但由于教材中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只是从生成物方面作了说明,而没有涉及反应发生时对反应物的要求,致使多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只是一味去“交换成分”,出现连自己都不清楚错在什么地方的错误。本文以初中化学知识范围.对复分解反应的教学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