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党报一版的版面漂亮起来,是一个难点,因为党报不同于“生活报”、“周末娱乐报”,一版又是要闻报,不能过于花哨和浅薄。所以,一版编辑要有版面策划意识,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使一版的版面既儒推庄重,又妩媚动人。版面策划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因此,版面策划包括内容策划和形式策划。党报一版是要闻版,要使一版有看头,就必须搞好内容策划。一、项目策划项目策划是版面策划的“重头戏”,它显示一个综因部的总体策划水平。二、兴奋点策划一个版面要有亮点,要有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兴奋点,不然版面就会死气沉沉,令读者生厌。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教自学考试的开考,越来越多的自学者渴望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但是他们又常常苦于没有时间,没有老师辅导,加上目前高校使用古代的文学史教材有些内容太多、太深,有些又太简,不适合自学读者使用.这些情况给广大自学者带来了不少烦恼.为方便读者自学,出版界近几年来,相继出版了好几种中国文学史辅导读物,但有的设题偏少,不足以概括整个文学史,有的设题虽多,却又过于简略,往往语焉不详;有的又太依着文学史,几乎变成了文学史教材的缩本和解说;还有的虽采用条  相似文献   

3.
正职业学校图书馆承载着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任,任重道远,不仅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图书资源,还要积极开发利用读者资源,读者资源主要指读者活动,读者活动是指由图书馆针对学校学生实际生活状况和实际读书情况进行主题设定,以口头交流或者书面交流方式开展一系列的读者交流活动,也是对学生宣传读书、引导读书、娱乐读书为目的的一项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活动。在图书馆里,学生不但可以广交益友,也可以在图书馆里读书、增长见识,此时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了一个  相似文献   

4.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以上两句格言,是世界知名的两大文学家对于读书要义给出的非常精辟的解读,也是《经济参考报》《思想·读书》版三年来时时对照、努力向前的动力源泉.为帮助读者解决这道难题,《思想·读书》版于2009年3月30日(每周一版)应运而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市场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强少儿图书馆读书活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少儿图书馆读者活动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有必要针对不断变化的形势重新对少儿图书馆读书活动进行定位,探索新世纪读书活动的新特点、新方法,以引起同行们的探讨。本文认为少儿图书馆读书活动定位应是:坚持“以书育人”的宗旨,培养读者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养成读者终生阅读的习惯,发挥读者阅读中的主体意识,推进全社会形成“阅读社会”。  相似文献   

6.
彭化义 《军事记者》2005,(12):33-33
随着2002年《水兵周末》的创办,在人民海军报第六版的版面上又多了一个新面孔——《读书》。3年多来,这个专版秉承推荐新书、评介好书、品味名.书的初衷,为基层官兵交流读书体会铺设平台、为广大读者拓展读书知识搭建窗口,为基层部队开展读书活动提供服务,逐渐成为受读者欢迎的荐书园地、用书参谋、评书向导、品书茶座。先后多次被评为报社好专版。回顾办刊经过,作为责任编辑,笔者感到《读书》之所以能与读者形成一定的缘分,得益于她有4个特色。  相似文献   

7.
郭常斐 《东南传播》2011,(11):66-68
文学期刊网络版建设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网络版的宣传和优化,使得文学期刊在当前发展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其更大的信息量和传播速度,弥补了纸质版期刊的局限性和不足。同时文学期刊网络版也应与时俱进,创设特色栏目以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不断优化网页设计,提高与读者的互动;最大程度的满足大众所需的刊物信息,使刊物在纸质版和网络版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最终推动刊物的协调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报纸读书版应未雨绸缪时下,在推动全民阅读行动方面,媒体的作用功不可没。从传统媒体中的报纸读书版,到时下风行的网络读书版,尽管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现实,各家媒体为提高读者阅读兴趣,还是都舍得拿出不少版面进行智慧大比拼。据笔者对10余种报纸粗略统计,在大都市,开办读书版的报纸  相似文献   

9.
《现代出版》2008,(4):56-56
2007年期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全国近两百家卖场举办了“打造一生读书计划成就精彩完美人生”的精品图书联展活动,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读者对于北大版的“一生的读书计划”活动给予了热烈响应和热情支持,为了更好地继续向读者倡导在成长之路上坚持“一生读书”的理念,北京大学出版社继续在2008年暑期针对不同读者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为广大读者提供北大版的“一生的读书计划”,  相似文献   

10.
刘滨 《记者摇篮》2006,(10):12-13
沈从文,我顶喜欢的一位老先生,说过一句话,我顶不喜欢:“我和我的读者都在慢慢老去”。如今,这句话用在国内媒体的读书版上,好像再合适不过。而我,如今的工作之一就是做好一个读书版。“老去”没什么不好,一个阶段的读者有一个阶段的阅读需要和阅读理解,我自己给下了个不准确的定义:隔代阅读。想弄好一张报纸的读书版,就要满足这种隔代阅读的需要。有了孩子的人,还没有孩子但却是别人的孩子的人都知道,代沟是划不开的天伦之乐,这里有DNA,是改不掉的符号;这里有荷尔蒙,是理不清的变异,老子与儿子,喝着一碗粥,品的是不同滋味。现在的学校,又…  相似文献   

11.
谭宝全 《新闻记者》2003,(12):53-53
报纸的读书版可谓新书与出版社的窗口,是联系读者与新书、作者及出版社的纽带。虽这块读者的园地在一般每周才露面一次,仍深受广大书刊爱好者的欢迎。尽管中央及地方级的不少电视台的读书节目已陆续销声匿迹,但报纸的读书版却能历经数年坚持下来,究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报纸的专刊注重了新闻性,才得以使其“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12.
报纸的理论版长期存在着一些难题。譬如,内容太硬,文章太长,条数太少,版式太呆,等等。这些问题限制了理论版的读者面,同时也限制了报纸理论宣传的效果。宁波日报从去年一月起,理论专刊从原来的一周一版,扩大到一周四版,组成一个周刊。与此同时,宁波日报编委和理论评论部以“扩大读者面、增强宣传效果”为目标,对理论版  相似文献   

13.
在报刊竟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既起导向作用又能最广泛地吸引读者,已成了办好党报的一个难题.而就吸引读者而言,党报的理论版似乎又是难中之难.但是,理论是报纸的旗帜,作为一份党报,不管怎样改版,理论宣传肯定不能删减.于是,尽快改变理论版不能不办却又缺少读者的状况,就成了党报搞好理论宣传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而采用理论文章信息化处理的办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选择.纵观目前各家党报的理论版,大多采用的是发表署名文章的形式.一般一个版发表两三篇文章,遇到长文章,只能发表一篇.对于这样的形式当然不能一概否定,但是,发表署名文章只是党报搞好理论宣传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的形式,如果一味采用发表署名文章的办法办理论版,那么在吸引读者方面自然不会有多好的效果.据南京一所高校新闻系的学生所作的读者调查,在百位党报读者中,能耐心看完理论版的只有几位,相当多的是只看一下标题或文章的开头几行,而根本不看理论版的几乎占到一半.为何出现这种状况?据笔者曾经作过的调查分析,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相当多的读者认为,看报纸的目的是为了看新闻,是想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没时间去看长文章;二是认为许多文章贴近性不够,要么是重三迭四的老道理,要么是不知所云的新术语.之所以读者会产  相似文献   

14.
范军 《编辑之友》2002,(5):46-47
一、重视期刊的个案研究 案头摆放着三本与期刊有关的书.一本是美国人约翰@海登瑞写的<读者文摘传奇>(中译本,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二本是中国作家师永刚写的<读者时代/一本杂志和她所影响的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还有一本是老作家、老编辑家马国亮的<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报副刊在读者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1990年3月份安钢报搞了一次民意测验,从中发现,读者看报的顺序一般是先一版后四版或者先四版后一版(一版是要闻版四版是副刊)。由此可见,企业报副刊的传播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办副刊的编辑、记者们,应该把副刊版面内容办得更接近现实,贴近生活,适应读者。不能说副刊追求趣味性、可读性、知识性不好,也不能认为副刊求博、求奇、求杂欠妥;而应当让所致力的这一切,首先建立在思想性之上。安钢报的副刊主要有文艺版,文化生活版,科普天地版,双文明好人好事版,广采博闻版;有时  相似文献   

16.
于芙芳 《青年记者》2007,(14):100-101
一般来说,地市类商报通常定位为“经济生活类都市报”,或者是“通俗经济类报纸”。这种定位决定了读者定位比较宽泛,可以是企业的生产者,商场的经营者,也可以是普通的消费者,这就容易导致重点读者群不够突出。在实际运作中,地市类商报往往存在着这样的困惑它既不能像专业财经媒体那样专业,又不能像生活类报纸那样宽泛。那么,在当前读者市场细分化的形势下,地市类商报该如何找准市场定位呢?  相似文献   

17.
吴萍 《大观周刊》2010,(37):74-74,39
目前,我国职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具体表现在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图书馆现有的信息系统运用不太熟练、也不能为读者提高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都得不到保证、不能与读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有时出现图书馆管理人员与读者的关系紧张。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读者对文献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综合化、高效化,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8.
锦县总工会图书馆建于1958年,是综合性图书馆,以收藏借阅并举的精神为读者服务。藏书包括22个门类,无所不有,但并不系统。就借阅而言,凡本馆所有图书,已办理图书证的会员均可借阅。这种方式历经了30多年。由于社会形势不断发展,读者不断增加,我馆服务手段已远不及社会发展形势。表现如下: 1.藏书建设问题①读与用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读者转向为用所学,他们要解决生产、业务的难题而来馆找书。由于读者分布于各行各业,又都有某一方面的读书目的,这对一个工会图书馆来说,很难解决读者的需求。②读者队伍发生了变化。读者中大都是青年,他们业余生活很丰富,读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到图书  相似文献   

19.
接近性,是指新闻媒介宣传报道的内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而其宣传手段、宣传形式又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地方报纸国际副刊版,要想做到“接近性”有很多不利因素。一是该版的定位所决定的。一般只刊登国际上发生的新闻。在一般情况下,只是守株待兔,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优选、精编稿件,很难做到接近性。二是该  相似文献   

20.
相比较而言,韩国的人口既不多,土地面积又不大,但图书馆可以说"遍布国内","无处不在",这之于韩国人应当是形成了良好的读书环境.据国外媒体报道,韩国人口4000多万,其中有300多万人在国外留学.不能认为这与良好的读书环境没有关系.然而,时至今日,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韩国民众及韩国官方都认为,无论是对于图书馆的财政预算、数量、藏书,还是对于图书馆的阅读座位来说都太少,图书馆的功能还太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