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亦杰 《今传媒》2009,(6):74
最近,在《百年五牛图》一书中,读到了一代报人张季鸾的事迹,受益匪浅.张季鸾,祖籍陕西榆林.1906年赴日留学5年,1911年学成归国,应于右任邀请,出任辛亥革命前后很有影响的上海《民立报》编辑,正式开始报人生涯.此后十余年,他辗转京沪办报,历任多家报社总编辑,文名天下皆知.1926年9月,他出任"新记"《大公报》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主持编辑、言论工作.  相似文献   

2.
范存忠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舍工学文,"立志要在英国语言文学领域内做出贡献"。在长达近6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致力于英国文学、比较文学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成为我国英语界、比较文学界的杰出学者。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中国过渡时期的典型人物,中国走上现代的发展道路,建设现代的立宪政治、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是他的一生的奋斗目标.他的政治思想时激时缓,文化亦中亦西,力求学贯中西;在学术上,亦新亦旧,力求新旧贯通.梁启超是清末民初风云世界中的一颗璀璨的巨星.纵观梁启超的一生的活动,从一开始就与报刊密切相关.他从1895年编辑<万国公报>起,至1920年欧游回国主编<改造>杂志后正式脱离新闻界止,"报馆生涯"先后达27年之久.梁启超在清末民初的巨大影响也是通过报刊传播开来的.因此对梁启超的评价,笔者将其定位在宣传家.作为一位宣传家,梁启超的巨大成功,最有影响力的宣传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到1903年间,他在日本从事报刊活动这段时间.梁启超在此期间先后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从报>、<新小说>三大报刊.这三大报刊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的青年.  相似文献   

4.
新兴传媒     
《传媒》2013,(1):8
"中国女网"正式上线2012年12月21日,"中国女网"正式上线仪式在京举行,这标志着面向全国女性的第一家门户网站诞生。"中国女网"由中国妇女报刊协会主管主办、知音传媒集团牵头承办,设立女性维权、创业就业、政策解读、巾帼志愿、家庭教育、家政服务、婚恋交友等栏目,着力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及服务活动。据悉,作为"中国女网"举办的首个群众  相似文献   

5.
正传承人简介:王向荣,男,汉族,1952年出生,陕西府谷县人。王向荣少年时代历尽坎坷,父亲早逝。他13岁就挑起生活的重担,干农活、打小工、挖煤掏炭、当瓦工,进入公社青年创业队后依然要承担队上繁重的劳动。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体验了人生,丰富了感情。受父母影响,王向荣很早就熟悉了许多民间曲调。1966年,"文革"风暴中断了他的学业。大学梦破碎了,王向荣便醉心于民歌,利用这段时间学会了识简谱及拉二胡、弹三弦,尽可能地找音乐方面的书籍阅读,逐渐向专业化艺人靠近。1970年,18岁的王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在他作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整个活动当中,创办报刊是这一活动特具声色的一部分。他的全部活动几乎不能和他创办报刊分开。他的“报馆生涯”始于1895年创办《中外纪闻》到1920年由欧洲回国“正式脱离报馆生活”,先后达二十五年之久,主办的报刊有十余种之多。他创办的报刊是他呼吁救亡图存的主要阵地,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办报贯穿了梁启超一生的政治生涯及主要活动,使他能够执笔为文,随兴所至,无所拘束,无所限制,被誉为“言论界的骄子”。本文拟对其所办的报刊作一粗略的研究,并从中看看我国近代社会中资产阶级改良派所从事的报刊出版事业之一斑。一、办报思想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特别是梁启超本人思想的复杂性,使人很难对他各个阶段的办报思想及活动情况作一准确而又简略的概括,只能把他的一生大致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其办报宗旨亦随之分为两个阶段。1904年以前,是他的政治生涯向上的时期。在这期间,他办报的宗旨有四:一是议论朝廷,阐发政见,针贬时事。《清代学  相似文献   

7.
张怀俊 《新闻知识》2007,(12):76-78
梁启超不仅是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活动家、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报人和报刊政论家,被誉为"舆论之娇子"。他从1895年创办《中外纪闻》开始其报刊生涯,一生创办和领导  相似文献   

8.
对于法国出版家马蒂尼埃来说,"赌"这个字,实在可以算得上他的传奇出版生涯,甚至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胜法宝。  相似文献   

9.
<正>1935年,年仅18岁的祁文山踏上了革命道路。1941,他被党组织派往苏联红军军事学院学习。归国后,他到敌占区单独执行潜伏任务,开始了他的红色特工生涯。解放后,因形势需要,他仍在河南省新乡、郑州等地"潜伏"。直到1968年,才结束了27年的潜伏生涯。祁文山功勋卓著,他的一条情报救了500名战士,他变身"敌特"挫败越狱暴动……他在隐蔽战线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0.
邵雍是北宋的哲学家和易学家,他不仅是"百源学派"的创始人,也是象数学派的开山之人。他的哲学思想基本属于客观的唯心主义,在对经学的研究中,他还提出了"经有因革"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传媒视野     
《现代视听》2012,(8):1-3
传媒资讯广电总局否认将出台电视剧"六条限令"近日来,某媒体报道的"广电总局将出台电视剧六条限令"的新闻引起业内关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王卫平,在出席华策影视电视剧创作恳谈会时,正式对此予以否认,称这个消息是假新闻。他表示,对电视剧的管理,广电总局的建议是,"调控数量,提升质量。"广电总局表彰部分电视节目近日,广电总局主要对64家卫视部分综艺节目提出表扬,并下发了《关于表彰2012年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的决定》。"决定"提出,对今年以来创新创优取得突出成就和经验的18个电视栏目、10个广播栏目予以表彰。而  相似文献   

12.
1935年,年仅18岁的祁文山踏上了革命道路.1941,他被党组织派往苏联红军军事学院学习.归国后,他到敌占区单独执行潜伏任务,开始了他的红色特工生涯.解放后,因形势需要,他仍在河南省新乡、郑州等地"潜伏".直到1968年,他才结束了27年的潜伏生涯.  相似文献   

13.
北周武帝酷爱"象戏"活动,并且亲自撰写《象经》一书。在他的推广下,"象戏"成为北周时期一种十分普遍的棋类活动,并且对后世棋类游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8月29日下午,"大飞机出版工程"版权输出签约仪式在北京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正式签署协议,一次性输出"大飞机出版工程"五种精品学术专著的英文版版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出席签约仪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大飞机出版工程"的成功出版,为大飞机的研究、制造  相似文献   

15.
从2009年开始,究竟是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的讨论此起彼伏,中文在线提出了"全媒体时代运营为王".在笔者的理解里,"运营为王"应该是所有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上的定位和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6.
韩进 《出版科学》2013,21(2):5-9
在中国出版界,"张秋林"三个字,代表一种前瞻睿智的专业眼光,代表一种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代表一种为人作嫁的职业操守。在近30年的童书出版生涯中,他不懈追求深度创新和品牌影响力,在童书出版领域用行动和成绩诠释了"以童书沟通童心"的出版理念。张秋林的出版思想,对我国现处于第二阶段的文化体制改革极具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丁淦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史学家,新闻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我国的新闻教育事业以及新闻史的研究。本文作者师从丁淦林先生,作者获教、受益于丁淦林先生甚多,其中,"学术研究应求细"的教诲留给了作者非常深刻的印象。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丁淦林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2003年,我到先生生前任职任教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的学习与研究,有幸选中的导师就是丁淦林先生。在两年的在站学习研究以及从那时到他离开我们的日子里,我获教、受益于先生甚多,其中,"学术研究应求细"的教诲留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并直接体现在了他对我的最后的学术指导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1994年,出生于福建漳州的许海峰结束运动员生涯,为中国获得首枚奥运金牌的他在教练员这个岗位上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1994年,福建泉州市晋江的一家制鞋作坊门口,"安踏"的标志第一次被高高挂起。1994年,福州的一个篮球世家里出生了一位白白胖胖的大小子,父母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王哲林。也是在1994年,福建有线电视台开办了体育频道,福建的足球迷们第一次在本省的电视频  相似文献   

19.
争议中成名     
莫言的成名史中从不缺乏争议。对于他作品的语言方式和精神指向都曾被"主流"指摘。但莫言在巧妙地选择沉默和不断发言之间渐渐突围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似乎愈发"左右不是人"。有些人争议他的体制内作家身份,有些人质疑他作品专以揭丑为主题,神圣化"龌龊、丑陋、邪恶"等负面文化,以此打动诺贝尔奖评委。莫言自己倒是很平静,"支持的批评的,都感谢。"他这样说道。实际上,对这些他早就习惯了。在31年的创作生涯里,莫言几乎每一部作品都会引发绝然相反的尖锐争论。在体制内身份和自己那些批判现实主题作品的夹缝中,他一路走向国际知名作家的过程几乎可以  相似文献   

20.
2000年前,远在美国硅谷的李彦宏还没开始创业,当时的他非常享受自己的打工生涯,"觉得种种花草也挺开心的。"谁都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野心不大、小富即安的年轻人会放弃外国公司丰厚的待遇,毅然决然地回国创业,支持他的是一以贯之的"用技术改变生活"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