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晁全德 《青海教育》2004,(12):42-42
随着物理新教材的使用,不同于旧教材的一些编排思路出现于新教材之中。如:《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四章“恒定电流”一章中,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为例,本节教材编排与旧教材相比有显著特点,新教材中去掉了原来的演示内电路电压和外电路电压的实验,使学生在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有一定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即从能量转化的观点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我们知道,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电动势是一个表征电源把其他形式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能力特性的物理量。设电源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物理新教材在各地的使用,不同于旧教材的一些编排思路出现于新教材之中.这样使我们在一线教学的老师也应随着教材改变教学方法.使之更适用于教材和学生.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例,教材中去掉了原来的演示内电路电压和外电路电压的实验,使学生在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有一定难度.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材“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中用传统仪器做验证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路端电压与负载关系,闭合电路的功率等实验,其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设计出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实验装置,经实际操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彩平 《物理教师》2002,23(5):33-34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教学大纲中对这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 ,属于较高的“B层次”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定律的确切含义 ,并且能在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的过程中运用它 .教材改革以后 ,增加了学生实验 .因此 ,做好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学生实验 ,解答实验中发生的问题 ,对理解和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 ,大多数学校用可调内阻电池来做这个实验 .我们实验室用的是J2 3 73型气压调节式可调内阻电池 .它是一个全封闭式的电池 ,有一定的容量 ,电动势比较稳定 .它的内阻值比较…  相似文献   

5.
物理教材"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中用传统仪器做验证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路端电压与负载关系,闭合电路的功率等实验,其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设计出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实验装置,经实际操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朱贤贤 《中学物理》2012,(12):29-29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7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对电源及外电路的的认识用了一个图形作为对比学习的材料,笔者在教学中采用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学习引导时发现,有部分学生对这一静态材料对比认识总感觉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仔细分析教材的内容后,我取三支中性笔壳用线连接制成简易教具,很好的将这部分内容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  相似文献   

7.
刘颖 《教学随笔》2008,(4):13-14
本教学设计选自人教版高二物理第十四章恒定电流第六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相似文献   

8.
张俭文 《物理教师》2002,23(9):45-46,48
近年来我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从高一年级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 ,学生学习了Windows98操作系统及应用 .本人在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处理实验数据 ,既形象又直观 ,既节约时间又提高实验效率 .下面是用微机辅助探究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尝试 .1 教材教法分析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是高二物理“恒定电流”一章的重点 ,传统教学观点认为 :学生接受电动势概念是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关键和基础 .在这样的观点指导下 ,把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开讲授 .由于电动势概念抽象难懂 ,只能降低教学要求 ,不讲电动势是…  相似文献   

9.
闭合电路知识对高学生学习是一大飞跃,其中电动势的理解对学生是一大难点,内、外电路的电势降落对教学是一个关键点,尽管教材上用了内外电路电势降落的示意式图线(图1)和儿童滑梯的比喻式情景(图2),但教学中学生仍觉得十分抽象,教师也苦无良策,只能按常规讲解再讲解,要学生想象再想象,结果教师纸上谈兵,一脸无奈,学生雾里看花,一头雾水,只好在日后教学中慢慢的补救。试想:如果能把闭合电路充分解剖,用实物实景直观展示出内、外电路的电势降落和其动态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物理学中,当学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对学生来说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对电动势的概念往往处于模糊的状态,分不清内压和路端电压分别是指哪两点间的电压。如果这些问题弄不清楚,虽能通过记忆公式来计算各种题目,实质上却没有真正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现特地设计了实验装置,想通过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演示实验的探究,把上述问题讲清楚。通过可调内阻电池可研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配套电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还可研究电源的输出功率等。该实验器的创新在  相似文献   

11.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处理“讲”与“练”的关系?一、讲,重在精,基本概念一定要讲清楚要做到“精讲”,要深入领会教材精神,找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接受知识可能遇到的障碍,然后确定讲授的份量。例如,高中物理下册第二章第六节《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涉及的基卞内容是:电动势的概念、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路端电压的概念及其与  相似文献   

12.
电源短路实验的教学设计蔡喜(吉林省辽源市五中,136200)在平时指导学生实验时,凡涉及到用电时,我也和其他教师一样,对学生一再强调:“千万不要使电源短路!”当他们学过《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以后,才从理论上明白电源为什么不可短路的道理,因而使部分学...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分析《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7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电源、电动势、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基础上进行的,可说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延伸,是分析各种电路(感应电动势的电路、交流电的电路)的基础,是电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而且,本节教材展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实验科学,体现了用实验手段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二、学情分析能力层面: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  相似文献   

14.
物理课程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中,一般会从理论上探究闭合电路中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以及闭合电路中电源输出功率与外电阻的关系,但很少用实验进行验证与探究.我们近几年在参加有关教研部门组织的物理实验创新设计交流等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小灯泡的U-I图象引导学生通过图象获取信息、学会用交点法确定工作状态、学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讨论外电路总功率和使用等效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电学重点知识之一,做好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演示实验是讲好该知识的关键,做好该演示实验的物质基础是准备好一个高内阻电池,这种电池不少资料上都有介绍,也有厂家为实验室专门制做的高内阻铅蓄电池,据笔者使用过的几种高内阻电池中唯独伏打电池最简单,其缺点是内阻不能调节。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中物理对高中学生来说一直相对困难,需要教师考虑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打造高校课堂。现今的教学方法多,教学手段丰富,因此采取适合教师学生的就是好的教学方式。本文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为例,对其中的部分问题的设置进行讨论。一、教材分析"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是恒定电流这章的重点知识,本节可包括两个部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转化的理论推导;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理论推导,能够充分体现功和  相似文献   

18.
常生龙 《物理教师》2000,21(6):13-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理解端压跟外电路的电阻的关系,理解断路和短路时的端压和电流; (3)理解端压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探讨的启发式教学.教学器材: 电压表、电阻箱、电键、电池组、J1203型蓄电池、导线等各24组.新电池两节,内阻较大的电池一组(电动势为…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要从一个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一个"知识研究者".正如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只有教师用心去反思教学,教学才会不断发展进步.本文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反思为例,谈谈该课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课堂教学知识量大,学生难以吸收 初中物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节教学内容有过多次变动,实验教材里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二是路端电压和负载的关系;此外还外加了路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因为知识点较多,课堂教学量很大,所以课堂上时间紧,学生思考和参与实践都比较少,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课后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是太好.  相似文献   

20.
一张投影片讲活三节课丁金荣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贯穿于初中《物理》二册第八章五、六、七等节的全过程,是电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第五节“电流强度跟电压关系”的实验数据在六、七两节中要反复运用和推导,而物理课时间间隔长,学生对实验数据的短时记忆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