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声胜有声     
这是3年前在抗击“非典”时期产生的一幅优秀新闻漫画作品.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中国大地.此时.我国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大无畏精神.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其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一时期.我国的新闻漫画工作者也创作出了一批歌颂医务人员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文人办报,就是一些忧国爱民的文化人,要利用报纸来发表意见,以此推动社会进步。所以,“文人办报”总是与“文人论政”相联系的。“文人办报”是中国报业史上的一种光荣传统,也是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新闻工作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王丽 《青年记者》2003,(9):26-26
“新闻由头”顾名思义,由者,缘故也。由头,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新闻的引子,或者叫“新闻根据”、“新闻依据”。“新闻由头”是新闻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播报”一直是新闻的传统表现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新闻节目的播音员字正腔圆,语势稳健,非常讲究分寸感。但是,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的开播,带来了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说新闻”方式,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不过,由于长期以来中国新闻只有“播”这一种形式,因此,“说”确实让人感到新奇。  相似文献   

5.
在海湾战争之后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信息战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式,新闻媒体为信息战和心理战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新闻战已经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不可缺少的作战样式。面对新闻战进入现代战争平台的实际,我们必须加大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新闻战的准备,提高政治干部打赢新闻战的能力和素质。一、提高新闻洞察力新闻宣传战在人类战争史上由来已久。拿破仑曾说:“报馆一间,犹联军一队”;艾森豪威尔也说:“在宣传上花一个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五个美元”。我军向来重视从精神和心理上瓦解敌军。新形势下的政治干部,在信息时代的战…  相似文献   

6.
去年10月末,在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开播一周年之际,该栏目在总结自身新闻实践的基础上,打出了“公共新闻”的旗号,并邀请国内新闻传播领域的20多名权威专家就“公共新闻”与卫视新闻改革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一时间.“公共新闻”这一电视新闻新形态(抑或是新概念)成为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者将其看作是中国社会新闻继“民生新闻”之后的第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7.
张研 《记者摇篮》2006,(7):63-63
说新闻与传统的播新闻相比较,显得更加亲切、自然、流畅、口语化、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尤其在播报民生新闻时,“说”更能密切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变“播”为“说”是时代的要求。作为播音的一种形式,说新闻符合播音的再创造性,是播新闻的一种突破、一种尝试。那么,如何才能把新闻说好呢?笔者仅就广播直播新闻如何变“播”为“说”谈谈一孔之见。一、采用谈话似的表达方式采用谈话式表达方式,首先要寻示对象感。说者不能机械的见字出声,片面追求“近话筒、小音量”的所谓亲切感,而是应心中有人,如同与知心朋友交流一般,避免产生居高临下空谈的…  相似文献   

8.
高展 《青年记者》2006,(10):72-73
“说”新闻是新闻类节目的一种创新,但不能一“说”了之,它也有自己的度。“说”与“播”应在各自范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包括他们之间所需要的一些自然交叉和渗透。  相似文献   

9.
赵光  李宏宽 《新闻传播》2006,(10):47-47
艾丰先生在讲到新闻语言时,在提出了“新闻语言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的问题时给了肯定回答,即:新闻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应该具备“真诚”的素质。 新闻语言为什么要“真” 大家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是新闻存在的价值,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特点,这不是某个人的规定,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这里讲到的“新鲜”,主要是由新闻的内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郝滢 《新闻三昧》2004,(9):26-27
“说新闻”又叫“聊新闻”、“侃新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这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先后被各地电视台、电台的新闻类节目所采用,打破了“播新闻”一统天下的局面。如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江苏卫视的(《晚间播报》、凤凰卫视的《小莉看时事》、(《时事直通车》、楚天电台的《事事关心》等。“说新闻”是  相似文献   

11.
“望闻问切”话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博 《新闻传播》2009,(7):71-72
在Google引擎中键入“民生新闻”.立即跳出一个惊人数字,大约有335000项符合这个条目的查询结果。是否要继续这样一个“旧题已有万人言,至今已觉不新鲜”的论题?观专家、学者洋洒的文字.是非曲直的评判。有同感也有不甚苟同的个人意见.于是欲借用中医在医疗实践中。总结的四种论断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结合笔者所在省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实际情况,来“望”当下电视民生新闻之“虚火”,“闻”专家、百姓之诸多真言,“问”民生新闻运作中的“神、色、形、态”之症结,“切”民生新闻节目改良与发展之命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新闻传媒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经出现过很强烈的“选择性报道”倾向。比如,在上个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全国涌现“全民动员,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的狂热。在报道上,新闻机构遵循“报喜不报忧”的“宣传纪律”,对有成绩的事情大肆宣传;对有缺点、负面的东西则一律回避。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新闻板块、民生新闻栏目的大量涌现,播音员主持人的播报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播”新闻正受到“说”新闻的挑战,一时间,“说”新闻成了一种时尚潮流。那么,怎么把新闻说好,播新闻和说新闻是否格格不入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孙啸武 《新闻窗》2011,(1):122-122
“民生新闻”是在中国当代语境下催生的富有中国特色词汇,这是一种以“民本思想”为基点,用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对于传统新闻价值观,民生新闻在新闻的角度和新闻的选材上进行了突破,  相似文献   

15.
彭化义 《青年记者》2006,(12):33-33
新闻特写,是新闻通讯的品种之一,是报纸新闻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既可以寓事、理、情、景于一体,又能够以短小精悍、新短陕活而见长的新闻体裁,新闻特写在增强报纸可读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根据读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新闻规律的丰富发展,使新闻特写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新的风采,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源,也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物”是新闻具有说服力的最重要因素。任何新闻都是对客观存在即“物”的报道。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  相似文献   

17.
“人民报刊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的报刊思想,既是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报刊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报刊思想的最初起点。抓住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这个最初起点——“人民报刊思想”,认真研究其实质、核心,对于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孟祥明 《记者摇篮》2006,(10):44-45
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一直以“播报”作为传统表现方式。播音员神态严肃,字正腔圆,语势稳健,十分讲究分寸感。但自从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的开播后,以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说新闻”方式,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了强烈对比,从此就很快为国内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节目所接受。如今,对“说新闻”,已不再停留对播音节奏的快慢和语气语调的亲切、平等、松弛等浅表层次的认识。更多地是将播音员的个性和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素质和修养融入到播音创作中。从观众的角度看,他们希望从播音员口中获得信息的同时还能得到感情上的交流。播音员…  相似文献   

19.
“导向论” 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家办报”以及政治家办台、办刊的具体体现。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导向论”。 “导向论” 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是新闻党性原则的集中体现 新闻舆论要讲导向,导向要正确,要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这是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新闻传媒的负责人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1、导向是政治家办报的体现。 首先提出“政治家办报”的是毛泽东同志。1959年6月,毛泽东同志对吴冷西同志谈到“去年”的“头脑发胀”、“大谈共产主义”、“谁也没有注意价值法则,可是…  相似文献   

20.
林杨 《河北广播》2007,(2):81-82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革。从当初的“播新闻”派生出“说新闻”、“聊新闻”。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广播新闻的播报方式还是沿用“播新闻”。字正腔圆、语势稳健、节奏明快、庄重大气是其主要特点,但也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进入本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作为大众传媒的广播为了适应听众多元化的需求,“说新闻”、“聊新闻”等新闻节目播音方式相继出现,并逐渐被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