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的。可是,面对课堂纷至沓来的生成,有的教师却在一味地追求生成的精彩中迷失了方向,出现了教学的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2.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样的课堂就是生成的课堂.生成,是新课标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的;也就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成出  相似文献   

3.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是课堂中依据学生的现场思维成果或疑难问题,及时调整预设的教案而重新生成的教学流程.它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波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的.如何有效地把握生成,使课堂真正演绎出精彩,达到师生共同成长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4.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的.面对课堂纷至沓来的生成,我们该怎样去扶植它、栽培它,让擦出的火苗熊熊地燃烧起来?  相似文献   

5.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的。生成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出现了浪花闪耀、高潮迭起的精彩。可是,面对课堂纷至沓来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的.可是,面对课常纷至沓来的生成,有的教师却在一味地追求生成的精彩中迷失了方向,出现了教学的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任何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号情的触摸中不断生成的。  相似文献   

8.
课堂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课堂生成强调师生、生生在互动中,心与心的交流,思与思的碰撞,情与情的感应。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两种失衡现象:一是教师过于重视预设而忽视生成,在课堂中完全忠实地实施预设方案,按部就班地完成预定任务,排斥学生有个性的思考,限制学生对预设目标的超越,学生的创造智慧泯灭其中。  相似文献   

9.
曾福田 《教书育人》2012,(22):74-75
课堂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课堂生成强调师生、生生在互动中,心与心交流,思与思碰撞,情与情感应。同样,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无法预见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情境或者与事先预设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这些即时、随机、意外的信息就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教育资源。生成性教育资源不会凭空而至,但往往稍纵即逝。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0.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同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可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有生命力的过程,其间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新的想法,所以它是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课堂教学的契机,乃至某节课中凸显的一个意外精彩的亮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巧用自己教育智慧,充分预设教学动态.用心捕捉,及时搜集,有效地筛选学习活动中瞬间的生成,才有利于进一步有效灵活地面对鲜活的课程资源。彰显个性和智慧.使课堂走向动态生成,引进深入,推向高潮。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正课堂生成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碰撞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的宝贵资源.可是面对纷至沓来的课堂生成,特别是在面对非预设的课堂生成中,有的教师却缺少高超的调控艺术和引领的技巧,以致在追求生成的精彩或面对突如其来的非预设生成中迷失了方向,出现了教与学失衡的现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非预设的处理的误区:(1)引入时学生答非教师所求所问,但教师没有  相似文献   

12.
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与生的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课堂评价语言作为一把锋利的武器,可能在时时刻刻重塑着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亦或是学生在教师心中的形象,因此课堂评价语言既不能是一片赞扬,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及对知识正确把握的前提下,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学生在赏识教育的氛围中和谐成长。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可见,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有生命力的过程,其间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新的想法,所以它是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课堂教学中凸显的一个意外亮点。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充分预设教学动态,还应注意课堂生成,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生成信息,有效灵活地面对鲜活的课堂资源,使预设服务生成,生成彰显预设,从而激荡出数学课堂的闪亮火花。  相似文献   

14.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情与情的交流中滋生出来的。然而不少教师简单地、机械地解读了“生成”,从而将“预设”完全摈弃,在“放羊式”的课堂里,远离文本,任意生成,  相似文献   

15.
范璐茜 《成才之路》2012,(35):54-54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不是不要教案,教师不仅要备课,而且要备好课.备什么,备学生.任何精彩的音乐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这正是音乐课的教学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新课堂的最高境界是动态生成的发展的课堂。课改中的课堂许多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往往会有生成性的问题。生成是新课标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的。生成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所以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往往创造出许多末曾预约的精彩,令课堂充满了活力。  相似文献   

17.
“生成”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 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碰撞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 出来的宝贵资源。可是,面对纷至沓来的课堂生成,有的教师却缺少 高超的调控艺术和引领技巧,以致于在追求生成的精彩中迷失了方 向,出现了教与学失衡的现象。 一、“生成”游离了文本 案例:《认识乘法》教学 执教者在上课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出示了动画片 般的精彩画面:动物园的一角。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你发 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踊跃发言:  相似文献   

18.
许嫣娜 《中学教育》2009,(10):26-29,33
“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因为“人”的参与而蕴涵着丰富的生命内涵,它是师生思与思、心与心、情与情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立“动态生成”的价值起点:梳理归纳动态生成的资源的来源;有效利用动态生成的各种资源;确立判断动态生成资源价值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对于推进教学改革,解放师生头脑和手脚,并由此促进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充满活力的教学风格的形成,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中的“生成”,就是通过开放的教学,开发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资源的生成,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在思与思的碰撞中,在情与情的触摸中,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实现不同于原定教学设计的新的教学过程的生成。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互动生成”的数学课堂呢?一、精心创设情境,开放生成问题为了形成…  相似文献   

20.
精湛在细节流淌处   精彩的语文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若干细节组合而成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