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和平  刘袭 《新闻实践》2007,(11):45-46
近年来,二三线城市和地市级的都市报开始向主流媒体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这些都市报尝试着推出了一些正面典型报道。但影响力大的典型报道并不多,偶尔成功,也往往是借助于当地党报或其他权威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由新华社在副省级城市宁波创办的都市报——现代金报,特别注重提升报纸的社会责任感,挖掘平民化的正面典型。2006年,现代金报独家策划和组织实施了"中国倾家舍命举善第一人林银才"的典型报道,报道的时间跨度整整一年,先后发表连续报道15篇,其中5篇为整版报道。报道  相似文献   

2.
唐崇维 《东南传播》2012,(9):163-164
《楚天都市报》一方面强化传统批评报道,对社会违法乱纪现象进行不遗余力地批评,另一方面,《楚天都市报》的批评报道也呈现出几个新的特点。可以说批评报道将是楚天都市报的重点方向,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批评报道,这对楚天都市报无疑是一项挑战。  相似文献   

3.
张勤耘 《新闻前哨》2010,(10):33-36
以主流的情怀担当时代责任,以平民的视角关照现实生活,以递进的动态报道丰满典型形象,以开放的姿态携手全国媒体互动,强化采集力、表现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已成为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以来典型人物报道的一套成功、成熟的手法。楚天都市报以主流化转型的定义定位指导典型报道,围绕主流化转型的四个基本要求做足文章,使得典型报道中的"楚天都市报现象"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4.
典型报道在国内新闻采写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它倡导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为构建和谐社会、传承道德文化发挥了作用.2007年,为克服都市类报纸同质化、低俗化倾向,《楚天都市报》顺应全国都市类报纸掀起的主流化转型潮流,开始主流化转型探索,将典型报道作为主打品牌,推出一系列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的典型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众传媒协调社会、传承文化的功能.同时,《楚天都市报》通过典型报道也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与公信力,塑造了良好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5.
随着晚报、都市报迅速崛起和影响的不断增强,为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进行成就类报道,成为生活服务类报纸尤其是其中的主流报纸必须承担的一项政治任务,但同时也成为一个难题。应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在前不久第十一次省党代会报道中,扬子晚报锐意创新,为晚报、都市报改进成就类报道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孙玮 《新闻大学》2001,(4):15-20
都市报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学概念,但新闻界经常使用这一称谓。都市报是通俗报纸(大众化报纸)的一种,主要以城市居民为目标读者群,报道内容涉及休闲、娱乐、消费等服务信息。都市报的  相似文献   

7.
都市报是主流报纸的重要补充。都市报的发展势如破竹,但都市报的政府要闻却没有因此而耳目一新,原因是政府要闻有其统一的新闻来源和特殊的地位,而新闻工作也没有与时俱进地改变传统的报道方法,政府要闻依旧是来头大、口气硬、似件非件,似新闻非新闻。针对现在报纸竞争的形势,为赢得更多的受众,都市报要闻的写法不得不改变,所以研究都市报如何报道政府要闻就成了必要。本对都市报与党报报道要闻的区别及都市报要闻版存在的问题以及都市报如何报道政府要闻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白红义 《新闻传播》2010,(6):47-47,49
近年来,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为代表的一批主流都市报加入深度报道队伍的行列.开创了都市报深度报道的新局面。在借鉴和学习周报周刊深度报道经验的同时.都市报的深度报道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与周报周刊相比.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优势和劣势同样明显.有待通过政策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提升其报道水准。  相似文献   

9.
《新闻实践》2012,(2):4-5
编者按重大主题报道,是指围绕党和政府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或国内外重大事件、重大活动进行的新闻报道。对擅长报道社会新闻等软新闻的都市报来说,重大主题报道或是弱项。当都市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进一步追求主流影响力时,几乎都把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提升到战略层面上来。但都市报的重大主题报道不同于党报报道,更不能简单沿袭都市报以往的软新闻报道模式。如何使重大主题报道既具备思想性、权威性,又注重可读性、贴近性,是摆在都市报面前的一  相似文献   

10.
邹琰 《新闻界》2005,(6):98-99
经济新闻报道是关于社会生产方式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新闻传播领域,经济报道已成为芙注的焦点之一,但不可否认,经济报道并非都市报报道的蕈点与强项,与其社会新闻相比,经济新闻所占整个报纸版块数量较少,报道力度和深度较小,受众的反应也并不强烈。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我国的基本建立,市场经济因素已经深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经济信息的关注已经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叮少的一部分——这是都市报难以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董黎丽 《青年记者》2006,(10):65-66
近年来,一直是党报重头戏的“两会”报道引起了众多都市报的重视。不管都市报注重“两会”报道是为了实现自身“做主流大报”的目标,还是别的缘由,“两会”报道已成了都市报报道的新亮点。平民化的办报路线在其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笔者以郑州两大都市报《大河报》和《东方今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实现舆论影响力的新突破?结合几年来工作中的一点经验,具体到舆论监督报道,笔者认为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不求曝光率,但求影响力! 放眼重磅新闻 半岛都市报从1999年创刊,现在发展为世界排名前五十的都市类生活报纸,其中舆论监督报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半岛都市报起家的拿手戏,正是报纸一直敢于说真话,才得到岛城百姓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13.
在时政报道中,党报因为掌握更多新闻资源,投入更大人力、物力、版面,其优势不言而喻。但是党报的时政报道也有天然的局限,即需严格按照领导职级安排报道其稿件的版面位置、字数,与之相比,都市报的限制相对较少。作者结合在都市报采写时政报道的经验,试图阐释都市报在报道该领域时的切入点、侧重点、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李晨 《传媒》2012,(10):78-79
目前,都市报的发展遭遇了同质化问题以及微博等新媒体应用在时效性、权威性方面的挑战,如何突围至关重要。就报纸内容而言,深度报道是各报差异化最大也是最具特色的一种报道方式。该文通过对都市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分析,提出不断强化深度报道将是未来都市报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更是都市报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创刊于2001年的《北方新报》和《内蒙古晨报》是呼和浩特市的两份都市报,虽然起步比国内较成熟都市报如《华西都市报》晚了五六年,但作为内蒙古最早的都市报,一直是内蒙古报业市场的领军者,其丰富的报道内容和新颖的报道方式不仅满足了都市报受众获取信息、愉悦精神的需要,也为地方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杨杰 《新闻世界》2014,(11):17-18
近年来,随着都市报在转型道路上的探索,时政报道的份量在不断增大。而在时政新闻的重中之重"两会"报道中,新闻竞争不断升级,一些新的报道模式也在不断出现,丰富着都市报两会报道的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7.
《楚天都市报》通过发现、延伸、提升、反馈四个步骤,成功地完成了“信义兄弟”典型报道的策划和报道,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8.
都市报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要把自身营造成一份贴合市场、亲近民生的报纸。而当都市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进一步追求主流影响力的过程中,几乎都不约而同把时政新闻报道提升到重要战略层面上来。但都市报的时政报道不同于党报报道,更不能简单沿袭  相似文献   

19.
"向主流媒体转型"难达预期 上世纪90年代,都市报由于贴近百姓生活迅速成长起来,但这种一哄而起的繁荣,也给都市报的健康发展带来某种负面影响,虚假报道、内容低俗成为难以回避的顽疾.  相似文献   

20.
2010年7月24日,"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学术研讨会"落幕仅十天,<楚天都市报>又推出一个重在人物典型--"志愿者小亭",成为该报继"10·21"舍已救人英雄群体、暴走妈妈、信义兄弟、大别山师魂等重大典型报道后的又一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