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10,(14):21-22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锐不可当的全球化趋势,中国发展模式亟待转变,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高能耗的粗放型经济走向高效率的集约型经济,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力量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2.
潘九堂 《教师博览》2008,(12):15-17
“山寨机”产业,在经历一段疯长期后已经危机重重,因为“山寨”产业在打破现有游戏规则后,并没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规则,其内在的“自我毁灭”机制和外部的“挤压”效应已经显现。 放大了看,“山寨”背后的民营力量,既是改革30年来中国奇迹的动力,也蕴涵着中国经济的很多秘密。为什么“中国制造”频繁受抵制?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一批世界级企业?为什么深圳“山寨制造”和中国经济在2008年一起陷入低谷?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都有一个感觉,中国经济在上升,国民文明水准却在下降,甚至今不如昔。从总体上说,笔者并不赞同今不如昔的说法,可为什么中国人讲文明现在却成了“问题”了呢?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2012,(11):26-27
中国经济改革现在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继续往前走是法治的市场经济,但是也很可能退回到政府统制型经济。之所以说中国经济正面临新的十字路口,与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论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5.
觉晓 《留学生》2010,(2):20-22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中国经济成功度过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以顽强的“V”形反转之势走过。面对2010年,如果不发生大的意外,世界经济将会复苏,有望在2010年由负转正。在这新的一年里.中国经济将会走向何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新经济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对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汤敏强调,2010年中国的经济形势相对乐观,  相似文献   

6.
视野     
第三次就业高峰;跨国公司改造我们的学习;毕业了!失业了?;高职:自主招生露出曙光?;啃老族:影响未来中国家庭经济生活的“第一杀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危机的历史条件下,与世界“统制经济”思潮相应,中国也出现了“统制经济”思潮,大体有三种观点:第一种,左翼认同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反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第二种,认同法西斯统制经济。第三种,对“统制经济”“计划经济”作客观研究,以之为中国国民经济建设或现代化模式。中国典型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胡适等人由于其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缺陷和实验主义特征,因而关注政治与文化问题,忽略经济问题,对“统制经济思潮”持一种低姿态的怀疑态度,但也并没有坚决反对,为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经济的辩护,在几十年以后不得不为此进行反省。  相似文献   

8.
记者:吴教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命题。在前不久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您最近出版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一书。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研究。您认为,增长模式与技术进步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姚建钿 《文教资料》2009,(16):92-94
中国古代文人,从一出生开始,就被套上了寒门苦读、位居榜首的固定模式。“学而优则仕”、“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心中的强烈期盼。可是,难道就没有其他的职业选择吗?非要去挤这条独木桥吗?本文力求探讨中国古代文人官本位思想形成的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等原因以上,从而对以上问题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在《“普世价值”的“欧美模式”不能救中国(上)》中,着重评述了两个问题:第一,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第二,资本主义怎么救中国。在《“普世价值”的“欧美模式”不能救中国(下)》中,着重评述3个问题:第一,用文武之道推行资本主义,第二,中国皈依“欧美模式”?第三,西化道路能走通?  相似文献   

11.
道德伦理与经济利益的关系是经济伦理的核心,以往似乎存在理论偏差与实践误区,如中国传统的“义利观”是否真的“贵义贱利”?西方经济学自古典学派始是否只讲“利益”?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还是“经济发展”必“道德沦丧”?经济学研究中应否包括伦理内涵?市场经济中效益与公平的关系应当如何摆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应当如何建构?如此等等,都成为重要的课题。此项研究运用跨学科方法,力图通过资料发掘和实证考辩,梳理中国传统“义利观”以及近现代以来经济伦理观念的时代演化,考察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伦理变迁的历史轨迹,对中西方经济观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就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建构原则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文化之于人,犹如人之灵魂;文化之于国,犹如国之精神。新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经济全球化浪潮已势不可挡。在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亲密接触”中,政治、文化、社会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在经受着全球化的迅猛冲击。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将建设与实现什么样的文化形态?建设何种样态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化模式经过了从苏联模式到“左”倾空想社会主义模式再到“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三次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逻辑定位是按照现代化规律的要求而渐次展开的一个逻辑结构。其定位基点是发展生产力,模式转换的实质是理论的发展与突破,这个理论就是从当代实际和中国实际出发的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4.
1964年,日本借助东京奥运会崛起;1988年,韩国凭借汉城奥运会崛起:2008年,我们有信心看到一个崛起的中国!机遇都是降临给有准备的人,每一家企业都想搭上奥运顺风车,分一杯“奥运经济”羹。2008年,奥运契机对企业来说,是一次长跑接力,是耐力与爆发力的大比拼。起点始于脚下,目标就在眼前,用什么方式起跑?当领跑者?还是跟随者?这是一次全面检验中国企业眼光与实力的大挑战。 青岛啤酒,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金志国带领“青啤”已经拉开“借奥运商机,做奥运营销”的帷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真是坏到了底。从短期说,国际经济经历了几乎百年一遇的紧缩,而国内的宏观环境也变幻莫测。从中长期来看,经过了三十年发展之后,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关键性的结构调整期,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成了这场结构调整的前兆。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基业常青?在大家纷纷讨论中国企业如何“过冬”的时候,我想谈的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商业环境。  相似文献   

16.
林加良 《中国教师》2012,(7):37-38,80
在当前社会深刻转型的新时期,与经济领域的产业转型升级一样,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转型升级”。为何转型?如何转型?朝哪儿升级?本文试图从教育的两个“基础”和文化的两种“心态”出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社会深刻转型的新时期,与经济领域的产业转型升级一样,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转型升级”。为何转型?如何转型?朝哪儿升级?本文试图从教育的两个“基础”和文化的两种“心态”出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采取“渐进式”改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俄罗斯经济“激进式”改革失败的历史教训是中国采取“渐进式”改革所借鉴的因素之一;中国采取“渐进式”改革方式是符合本国国情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刘吉斌 《考试周刊》2010,(55):177-178
在2010年10月15日-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包容性增长”这一新观点。那么,什么叫“包容性增长”呢?它与高中政治教材知识怎么结合呢?本文拟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成为2014浦江创新论坛的热点,丝毫不让人感到惊讶。然而,让人感到眼前一亮的是,在论坛上,各领域的“大拿”,纷纷以专业的水准和对未来的合理想象,为人们描绘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蓝图。如果蓝图成为现实,那么,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会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