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以德治国的方略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外治国经验的概括和升华,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改革不断深入,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新贡献,是对我国治国思想的新发展。“以德治国”思想是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方略,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构筑完整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德法并治的治国思想是在高度、深刻总结古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包含着丰富而博大的思想内涵,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得益彰,不可偏废;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规范手段各有其优势又各有其局限性,两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是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深刻总结古今中我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顺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国民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坚定理想信念,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树立“为政以德”思想,不仅是贯彻江泽总书记“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也是当好合格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国是中华历史传统的主流,又是我党治国安邦的重要经验,以德治国的理论概括是对中华民族治国传统的发扬光大,是对我常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发展。以德治国包含以德育人和以德施政两个方面;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必须同贯彻依法治国和科教兴国的方略结合起来,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关键在党,首先铸好党魂,铸造国魂,族魂,实现中华伟大复兴就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7.
崔浩的治国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以儒家思想为本,兼容诸家学说作为治国的理论基础;2.建立高官和儒学合一的贵族政治是治国的关键;3.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是治国的根本目的。崔浩的治国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对以后的北魏封建化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之际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认真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德治”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古代,“德教为先”、“修身为本”是儒家提出的治国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议中…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提出的我国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基本治国方略,是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的,是对中华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要实施这一方略,就必须更加重视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共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它也是对中华民族德治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把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将有力地促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为了保证这一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论政府道德     
现代民主政治下的政府是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决定了政府道德的客观存在。政府道德直接来源于政府所负的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对政府的道德评价是政府道德的另一存在方式,政府道德可以分为作为整体的政府的道德和作为个体的官员的道德,二有密切的关系,政府道德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更是以德治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塑造和改造会计人员道德面貌的工作.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应从学校会计教育抓起.职业道德教学在大学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办学定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总体性定位,是在一定时期内由高职院校人员自己确定的。从责任伦理视角审视,当前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主要存在办学思想责任伦理异化、办学主体责任伦理缺失等困境,亟须从确定学校类别和愿望的政府责任伦理、回应民众期盼和要求的社会责任伦理、依照信念伦理选择和践行价值的学校责任伦理等多方面构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责任伦理体系,从而促进高职院校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暖背景下国家伦理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全球变暖问题上无法实现责任共担的根本原因是国家伦理的普遍缺失。国家伦理是一个国家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实体所应当遵循的伦理规范,具有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我们需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建构国家伦理,为国家间迅速凝聚共识奠定共同的道德根基,进而按照公平正义原则,建构气候责任分担体系,即按份分配国家气候责任、按国家实力分配国家气候责任、按各自排放行为分配国家气候责任、按人口分配国家气候责任和自愿承担国家气候责任。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两者是相互辅助的.在以德治国方面,首先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以德治国的关键.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特别是诚信道德教育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和根本.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la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non-technical education (and to ethics) in engineering curricula in Europe and particularly in France. Two projects being followed at the Centre de recherche en éthique de l'ingénieur (CREI) at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ille (France) are discussed: the first is an engineering ethics course which has been running for 6 years in a state engineering school, where there is a strong emphasis on analysing the ethical issues of the students' first work experience. The second has to do with the writing of a European handbook on engineering ethics which gives us good insight into how engineering ethics as a discipline is shaped by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ose who develop it (dominant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religious background, the way the engineering profession is organized and education). Two main approaches seem to be prevalent in Europe today: the first relates to professional ethics as discussed in the USA since the 1950s, the second relates to a new discipline that is developing in Europe, that of the ethics of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有少数工科高校开展了工程伦理教育与教学,但与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相比,现状仍不容乐观。本文基于系统论的观点,从制度支持、专业认证、课程建设及社会保障等方面构建了工程伦理教育培养体系,这将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工程人才,并推进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职业道德的含义、实施途径、教学形式、课程内容四个方面对中外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了比较,提出要改进我国的职业道德教育,除了继承优良的传统外,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当为目前应施之策。以案例教学形式强化行业特征,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职业道德教育并不仅仅是价值观的培养,还包括职业道德推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伦理建设认识上的三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建设已成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不少企业对企业伦理漠视 ,对企业目标片面理解 ,看不到企业伦理对企业经济目标实现的作用。澄清企业伦理问题上的片面错误的认识 ,是推进我国企业伦理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