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8月,《三峡商报》实施了一项颇有创意的人才培养计划——选派青年记者到宜昌市中心城区的街办、社区挂职锻炼。试行一年多来,首批进入社区挂职的18名记者,不仅真心实意地为社区老百姓做了一些工作,融洽了报纸和市民的关系,提升了报纸的市场影响力,同时也快速提升了青年记者的新闻业务工作能力,使《三峡商报》这张市民生活类报纸的新闻更加鲜活、服务更加贴近,信息更加有用,探索了一条报纸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初到一座城市,人们通常会买一份这个城市的报纸,试图从中快速了解这个城市。因为,一张报纸根植于一座城市,是一座城市特有的文化产品和精神载体,它在传递一座城市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对一座城市的精神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正确引导舆论,提升市民素质,塑造城市精神,推动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言论,作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向来各党报都给口予很高的重视。同样晚报作为市民生活类报纸,虽然在贴近市民生活、服务市民生活上下苦功夫,但也没有放松言论作用的发挥,它们采取比党报言论更为活泼、更为喜闻乐见的形式,摆脱说教,娓娓道来,让言论如春风化雨般滋润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4.
诱导式暗访引发新闻投诉 今年6月29日,重庆市民张先生受当事人刘紊梅(化名)委托。到重庆某报投诉,认为该报记者诱骗他人违规违法,人为制造新闻,欺骗读者。张先生强烈要求记者就自己错误的采访方式,向当事人刘素梅道歉。投诉源于6月25日重庆某报17版头条新闻“朝天门卖喜烟。玉溪140元一条”。报道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记者在重庆市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朝天门暗访买假喜烟的经过。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论的都市报纸,指晚报、都市报、商报、早报等城市报纸,它们都是以城市居民为读者对象的综合性大众化报纸,而区别于以各级党政干部为读者对象的机关报。在成都市,都市报纸就有七家,它们在同一发展空间中较量,成都报业竞争之激烈也因而全国闻名。 都市报纸以反映都市变动,服务市民生活见长,都市新闻、服务性和娱乐性是它的强项;在市民日常生活之外的影响力是它的弱项。新闻史上有条规律,一张综合性报纸不管因为什么原因站稳脚跟后,它总要追求更大的影响力。它甚至不得不这样做,为了竞争,为了发展,为了适应阅读品位日渐提…  相似文献   

6.
王喜春 《青年记者》2006,(22):44-45
企业报,首先是一张报纸,它必须具备报纸的属性和功能。也就是说,企业报也是一张“新闻纸”,应该而且必须登载“新闻”。但是,企业报在报纸大家庭里,又有它的特殊性。它是企业办的报纸,从出生到成长,无不带有企业的烙印,并随企业的生存而生存,随企业的成长而成长。一张报纸和一个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这就注定了它除了要承载新闻功能外,一定还要承担企业的宣传功能。因此,围绕企业的核心工作进行寅传报道是其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7.
李傲 《记者摇篮》2005,(5):13-13
晚报作为市民报纸,文化报道是其重要的报道内容之一,文化报道质量不仅体现这张报纸的水平,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所在地的文化氛围,因此挖掘文化新闻的深度,增强可读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报纸的发展和竞争,市民对新闻多元化需求的增加,副刊在报纸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报纸是一张新闻纸,这就决定报纸的副刊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性,当副刊地位日益重要的时候,对于副刊新闻性的要求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重庆档案》2007,(4):F0002-F0002
9月5日上午,重庆市档案局邀请到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重庆时报》、《重庆晚报》等8家新闻媒体近20名记者,在市档案局会议室召开纪念《档案法》颁布20周年新闻发布会。重庆市档案局(馆)长陆大钺、副局(馆)长陈治平、李玳明出席新闻发布会。会议由陈治平同志主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山城重庆的报坛十分热闹。目前,重庆市公开发行的报纸有21种,内部发行的报纸100多种。除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重庆晚报和重庆农村报外,还有国务院有关部委的报纸中国医药报、中国市容报;西南省区合办的报纸西南工商报、西南五市价格报;省有关部门在重庆办的报纸少年先锋报、环境保护导报;重庆市各部委局办的报纸现代工人报、重庆卫生报、重庆法制报、企业报等。在热闹的报坛中涌现出一批新的报人,他们多是半路出家创办报纸,是新闻园地中勇敢的拓荒者。中国医药报创办者张道康,今年刚刚40岁出头,在学生年代对新闻事业就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虽然命运好象故意同他作  相似文献   

11.
报纸一直以来被称为“新闻纸”,然而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读者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及信息的占有欲望不断增强。由此,报纸已不能仅仅停留在“新闻纸”的层面上,而更应该成为一张“实用纸”——关爱百姓冷暖,提供实用信息,指导市民生活。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是新闻评论发展强劲的一年。全国不少晚报、都市类报纸,相继增设了评论版。在重庆,有影响力的报纸也都开设了评论版。《重庆时报》一创刊,便设了评论版,在此前后,《重庆晨报》有《每日时评》,《重庆商报》辟了《评论》,《重庆晚报》开设《新闻评说》(后改为《都市评说》)。  相似文献   

13.
都市报纸,都是立足都市服务于市民大众的生活类报纸。服务新闻越来越受到各家都市报的高度重视。都市报如何打好这张服务牌?这是值得都市报的服务新闻采编人员  相似文献   

14.
娱乐报道走向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芬 《新闻知识》2004,(6):31-32
在传统新闻人的眼里,娱乐新闻不入主流,是一张报纸,或一个电视台的调味剂,但是随着城市化的丰富和市民报的崛起,娱乐新闻在读和观众的心里却是五光十色,不可或缺的,而且有着越来越受欢迎的趋势。尤其是在近几年来,娱乐新闻报道以前所未有的高调在市民报的化版上劲风猛吹,乱花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编辑,最怕的就是所发的新闻稿件失实。尤其是在报纸不断扩版,新记者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把握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报道,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一张报纸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张报纸的报格和新闻工作者人格的体现。从这一点上讲,编辑的责任就显得更为重大了。  相似文献   

16.
李凯 《新闻窗》2007,(5):28-29
时政报道,是对时事、政治等领域题材的新闻报道,主要包含会议新闻、领导活动和重大政治社会活动等。如果说社会新闻能为一张报纸聚来人气是本地新闻重要基础的话,那么,时政新闻就会为一张报纸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公信力,是一张报纸原创新闻的上层建筑。尤其作为一张党报,假若时政新闻偏弱,那么可以断言,纵然具有党报身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宋葳林 《记者摇篮》2005,(12):45-45
独家新闻是“由一家新闻机构向外界发布的新闻”。就一张报纸而言,如果说没有独家新闻,报纸很难体现自己的独有特色,也更不容易吸引读者,赢得市场。在当前报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党报的权威性不仅体现在对重大决策的报道上,加大采编独家新闻力度,也是增强报纸权威、贴近性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近3年来,重庆晚报开展树立责任媒体形象活动,受到社会各方好评。从重庆晚报开展这一活动的实践来看,他们提出“城市主流,责任媒体”的口号,设立了《新闻援助》版,通过舆论力量,帮助解决市民的一些实际生活困难。今年该报又与重庆市市政委联合在报上开辟了《关注城市细节》栏目,  相似文献   

19.
不可否认,热线投诉类专栏、新闻,已逐渐成为报纸上,特别是晚生代都市类报纸上的一个挥之不去的“亮点”,很是吸引读的视线,如“生活110”“新闻110”“热线传真”“投诉热线”等等。有的还标有醒目的投诉电话;有的还作出“今天投诉、今天答复”,“今天投诉、今天见报”之类的庄重承诺。除这些显性的“投诉新闻”之外,还有一类隐性的“投诉新闻”,多以“某女士致电本报反映……”“某先生来电诉称……”等类似方式开头。应该说,这类新闻的形式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报纸开展舆论监督的一种有力形式。  相似文献   

20.
国内一家知名的报业集团的老总曾说过:在国内,大众化报纸发展到了今天,已进入了微利时代。真正有发展空间的,应当是以意见、解读和视角取胜的主流报纸。这样的主流报纸,不仅仅是一张新闻纸、信息纸,也是一张观念纸,它的影响力,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