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 0 1年 1 1月 2 5 - 2 7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了“唯物史观与 2 1世纪中国史学研讨会” ,全国 8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集中探讨的问题有 :(一 )回顾唯物史观在 2 0世纪的历程 ;(二 )当前中国史学在运用唯物史观方面基本形势的估计 ;(三 ) 2 1世纪的中国史学怎样运用和发展唯物史观。中心主任瞿林东教授作了《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的主题发言。他认为 :唯物史观不仅推动了 2 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 ,还将与 2 1世纪的中国史学保持密切的联系 ;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在更高的科学程度上运用和丰富唯…  相似文献   

2.
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举办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于2002年4月2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20余名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和史学理论研究的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讨论:近20多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成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前瞻。一、近20多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成就研讨会上,与会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提高教师素质是中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首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教师素质是中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首要课题北京师范大学孙喜亭一、在世纪相交之际,中日双方举行第二次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这是很有远见很有意义的一个会议。在此,我就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教师教育问题谈点看法。在20世纪内,中国社会制度曾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用唯物史观指导史学研究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唯物史观在中国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有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总体上看,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诞生以来,人们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与运用不断走向科学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新的历史时期,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史学中的运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一、唯物史观在运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理论建设来看,随着“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环境的出现,史学研究无论在范围的拓展还是理论的深化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史学史研究五十年的进展及未来的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的话 :2 0 0 2年 10月 2 7— 2 8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6 0余位学者与会。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龚书铎教授在致开会辞中指出 :这次研讨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 ,以达到对新中国史学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 ,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何兹全、王钟翰、张传玺、金冲及、田余庆、林甘泉、蔡美彪、王思治、张海鹏、庞卓恒、王桧林、刘家和、陈启能、李伯谦、邱树森、王晓秋 ,李根蟠、张国刚、顾奎相、吴怀祺、陈其泰、房德邻、江涛、邹兆辰、钱茂伟等教授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 ,对新中国史学在发展中的成就及其经验教训作了深入的探讨 ,对中国史学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思考。我们将在《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有关这次研讨会的详细纪要。从学术史上看 ,前人的积累 ,正是后人的起点。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 ,是考虑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史学做出实事求是的、合乎科学认识的评价 ,是当前史学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和评价上的歧异 ,总是会存在的 ,通过讨论和切磋 ,求大同存小异 ,可以不断在一些问题上取得共识 ,而在一定条件下的共识 ,可以  相似文献   

11.
总结和开拓,是世纪之交中国史学面临着的双重任务。分析20世纪的中国史学遗产,应着眼于它的发展趋势、基本成就和主要思潮;其基本成就表现在理论、方法论研究,历史撰述,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研究和继承中国史学遗产,研究和借鉴外国史学成果,考古发掘和考古学研究,以及普及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育等八个方面。加强学风建设,明确研究方向,改进研究模式,培养新型人才,是中国史学在21世纪获得新的发展前景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五四精神与20世纪中国历史道路”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中国史学会、北京市史学会、北京市高校革命史教学研究会和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于1999年4月8日联合召开了“五四精神与20世纪中国历史道路”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史学界出现了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术风气,十七年历史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包括:坚持唯物史观普遍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在史学理论和大规模献整理方面取得重大成绩;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捍卫历史学的科学性和尊严作出了努力。十七年史学将20世纪中国史学推向新的阶段,显示出唯物史观的科学价值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中国史学会、北京市史学会、北京市高校革命史教学研究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于1999年4月8日在京联合召开了五四精神与20世纪中国历史道路"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首都...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述要国家教委社科中心晓静日前,北京市历史学会和国家教委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在京召开了“五四运动与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教育研究》杂志创刊于1979年4月。1999年4月8日,《教育研究》杂志社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科学学术研讨会暨《教育研究》创刊20周年纪念会”。国家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7.
我所认识到的唯物史观和中国社会史研究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说“我所认识到的”,是因为我谈到的面比较窄,对整个问题缺乏研究,多半只是我接触到的一些情况,可能挂一漏万。所以,就谈“我所认识到的”吧。20世纪唯物史观和中国社会史的联系,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1949年以前;二、50年代到70年代末;三、80年代以后。一1920年,李大钊写了一篇《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这大约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关于唯物史观的史学著作了。随后国民革命军北伐。这次革命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但在整个革命高潮中,处处可以感觉到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这次革命的灵…  相似文献   

18.
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与当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4月18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历史学会、北京市历史学会共同举办了“唯物史观与社会科学研究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唯物史观在哲学、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运用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以及如何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等问题,广泛交流了意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发这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史研究领域,陈旭麓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在世界史研究领域,罗荣渠有效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通史研究方面,白寿彝自觉地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密切结合;唐子孺在断代史方面,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推进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发展;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社会有机体论等原则和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的理论特色。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取得重要成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坚持唯物史观,必须认真分析准确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辩证法,反对教条主义与形而上学;必须允许其它科学的史学思想存在,使二者互相借鉴、竞相发展;必须批判地继承发展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史学思想精华。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史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