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唯能力。促进学生参与应当从观念层面、工具层面和实践层面同时进行,观念层面要聆听学生声音、工具层面要建立"学生参与数据库",实践层面要走向学生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内容目标】 自立人生少年始.人生需自立。 【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但由于认知水平、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限,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非常欠缺。更主要的是每个独生子女享受着六个成年人全天的“服务”,仍然无法摆脱对父母、长辈的依赖,他们严重缺乏自立能力和自立精神,这在城市里尤其严重。因此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加速他们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的大学生活是短暂的,但是这短暂的大学生活却是你一生最为重要的一个历程。 大学是人类精神和生命创新在文明层面上的传递殿堂。在这里,你不仅开始一个学习境界的新起点,而且还要学习自立,从依赖走向责任;要参与交流,从交流走向成熟;要懂得分寸感,从质朴走向气质非凡。  相似文献   

4.
应该给予孩子们什么心理学家认为,自立意识和自主性是心理健康儿童的必备特征之一。自立意识和自主性就是指人们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并力求自己寻求解决的行为方式。现在的少年儿童正是21世纪的建设者,他们总要走向成熟,他们总有一天要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可以...  相似文献   

5.
自立文化:青年学生校园社会新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拟在校园社会状态下,通过对传统学校管理制度的反思,以生命发展过程为脉络,从文化层面上对青年学生自立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剖析,探讨自立文化的结构和机制,建构青年学生自立文化校园社会的新模式,培养具有自立文化理念的、有强烈创新意识的、比较有专长和富有个性特色的、能适应开放社会的现代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校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中专生就业心理咨询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第一,进行自立教育以克服依赖、等待心理.依赖、等待心理是中专生就业时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年龄、家庭等因素,大多数学生对“双选”“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不适应,仍然存在着靠政策、靠父母、靠关系的“三靠”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的心理辅导部门采取集体指导的方式,着重进行自立教育,使学生摆脱依赖性.我们通过与学生讨论人类起源、物竞天择、自立自强者的典型事迹介绍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不能自立,则生存维系艰难;民族不能自立,则不能兴旺;国家不能自立,则难以强盛.当然,培养毕业生自立能力,不能靠一个部门的短期行为,而要靠平时天长日久逐渐养成.因此,从学生进校之日起,我们就采种各种措施、方法,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  相似文献   

7.
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个人身心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自立的重要标志。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善,初入幼儿园的儿童,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还较差,还不善于控制自己。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部分省市中学生的调查表明,中学生具有较好的自立意识、诚信意识以及节制意识.总而言之,中学生具有较好的经济德性.但是,这种较高的经济德性主要局限于意识层面.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的努力,转变相关的教育目标与教育形式.具体而言,教育者应该促使中学生的经济德性由意识走向行动,促使学生发出符合经济德性要求的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9.
《中学文科》2008,(1):16-18
【考点与热点分析】 1.考点:①人生自立从青少年开始。②青少年要告别依赖,走向自立。③自强是成功的条件。④青少年能够做到自强。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增强,渴望改变依赖教师、依赖教材、依赖现成答案的习惯,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良好契机。在哲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鼓励学生质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用有趣的实例,创设和谐的教育氛围,开放性作业。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能否让学生养成有创新意识的自立能力,是每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衡量标准。自立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备课时,应注意在同一节课中,多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年龄段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能否让学生养成有创新意识的自立能力,是每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衡量标准。自立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备课时,应注意在同一节课中,多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年龄段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形式及手段:教学过程: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亲身实践中感悟自立人生的意义。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自强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3.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掌握自立的方法,逐步培养自立的能力。1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2多实践,多锻炼。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调查法、讨论法、表演法、设置情景法;探究式学习。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14.
丁俊霞 《成才之路》2012,(32):42-43
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努力贯彻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律"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把社会层面的思想道德规范,在自我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从"他律"走向"自律"。  相似文献   

15.
一、一年级大学生的特点 一年级是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的人生道路上一个大的转折点,是将来走向社会的全面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思想活跃、政治热情高、积极要求进步。但是学生们大多思想单纯,缺乏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集体生活中缺乏自理、自立的能力,在学习中缺乏自觉意识和自学的能力。 由于社会人才需求的增加,学校招生数量的增多,招生范围的扩大,学生之间思想、学习、生活的差异也在增大。 独生子女比例增大,约占学生数的80%,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比例更高。这些学生在家中倍  相似文献   

16.
目前,数学课程正在改革之中,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从师本走向生本,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的自立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传统教育模式和理念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紧扣学生心理.更新思想和观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负责。促使大学生提高心理自立、经济自立和社会自立的意识和能力。为加速人才的成长.提高人才的质量.做出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赵泳坚 《生活教育》2014,(2):96-98,101
为了改善低年级学生过于依赖大人、无法自立的现状,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笔者建立"民主开放,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把管理的权力交给学生,做到"放权不减责任、放手不加干预、放心不忘赏识"。在班级管理中设立"值周班长"、"值日班长"、"部门班长",组织各种社团,自下而上地形成一个班干体系。学生在这个体系中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低年级学生逐步从独立走向自主,再实现创造,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对于教育而言.指的是后天的环境对性格的形成影响非常大。从进入学校到走向社会。中小学.尤其是小学阶段是人一生成长的基础.学生们从懵懵懂懂走向知书达理,从依赖走向自立,又从学习走向奉献,甚至于从平凡走向伟大.教育者营造的环境对中小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孟母迁家,择善邻而居。弃不善而不惮于数次,最终养育出一代圣贤.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宗旨。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应充分解读文本,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从感知文化、认同文化、理解文化和内化文化四个层面入手,带领学生从浅层阅读走向深层阅读,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和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主文化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文化自信,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