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九九重阳节,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相似文献   

2.
重阳节又称"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相似文献   

3.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  相似文献   

4.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重阳节。《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名重阳。又因日月逢九,两阳相重,故名重阳。由于“九”与“久”谐音,有“天长地久人长寿”寓意,古往今来,重阳敬老民俗源远流长,所以又把重阳节做为“敬老节”、“老人节”。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早在战国,  相似文献   

5.
重阳节     
“又是九月九,重阳节难聚首,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歌中唱的便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重阳节就是一个登高节,它与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登高成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重要内容。现在国家规定九月九日为老人节,即取“祝老人长寿”之意。  相似文献   

6.
古时的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重阳花糕、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后,她的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于是便将这一习俗传入了民间。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九月九日民间逐渐有了饮菊酒、吃花糕、插茱萸的习俗,然后代代相传。重阳登高是节日的主要习俗。人们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结队地去爬山登高。  相似文献   

7.
重阳节是杂揉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之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社会各界都应充分重视重阳节。一、提升重阳节的内涵,营造重阳节文化氛围;二、从学生抓起,通过宣传教育,传承重阳节;三、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四、开发"银发经济",节日促销老年用品;五、吃喝兼顾娱乐,在传承中创新;六、汲取世界各国节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8.
10期主题     
(一)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佳节,也是老人节,尊老、敏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学们,你知道重阳节吗?你了解重阳节里有哪些习俗吗?你和家人是怎么度过这一天的?重阳节中发生过哪些令你难忘的事?应当怎样来过传统佳节?来"本期主题"说说吧!  相似文献   

9.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易经>中九是阳数,故"重九"又名"重阳".重阳节有赏菊、饮菊花酒、登高和插茱萸等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写重阳思乡的名篇,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也是重阳节怀人的佳作.可见,重阳节这个日子很容易引发人对于人生的感怀.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也是如此,开篇就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名句,发出了"人生易老天难老"感慨,但这番感慨一改悲观的基调,翻出了激情,翻出了新意.  相似文献   

1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解读分析】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又是数字中最大的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含有长寿长久的含意,又正逢一年当中收获的季节,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所以一向很重视重阳节。重阳登高的习俗在晋朝已经开始,到了唐宋更加兴盛起来。人们在这一天,有佩  相似文献   

11.
尊老的礼仪     
曾燕波 《家庭教育》2007,(10S):46-46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袁坚 《父母必读》2023,(10):30-33
<正>登高、插茱萸、簪菊花、喝菊花酒是古人庆祝重阳节的仪式,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传达了古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说到九月初九重阳节,大家应该不陌生。1989年,我们国家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到了2 0 12年,国家又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重阳节为“老年节”。如今大家应该已经习惯于在重阳节问候、探望老人。而在古代,这个节日也与尊老、敬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赏菊,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赏心悦目的一件乐事。重阳节又称赞菊节,民间还有在九月九日饮菊花酒的习俗,故有“人共黄花醉重阳”。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菊花天姿高洁,古人谓其有君子之德,为隐逸高士们  相似文献   

14.
《红领巾》2007,(10):44-44
在10月,有两个节日,我们一个也别错过。九九重阳每年阴历的9月9日,是重阳节。重阳节是个快乐、健康、敬老的节日。"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zhūyú)",是重阳节的三大习俗。  相似文献   

15.
明日黄花     
"明日黄花"这个成语,小朋友作文时容易用错,今天我们来作一番辨析.首先要明白"黄花"是指菊花,如毛泽东诗句"战地黄花分外香".古人有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赏菊的习俗,文人还要即兴作一些咏菊诗."明日"指重阳节的第二天(农历九月十日),这时已过了节令,赏菊、咏菊也就失去了兴味.所以"明日黄花"的意思是:一、古代文人常用来抒发年龄已老,事业不成之意,如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二、泛指过时落伍的事物,如郭沫若<沸羹集序>:"这里有些是应景的文章,不免早已有明日黄花之感."  相似文献   

16.
《学周刊C版》2015,(30):16-17
九月九重阳节,也是传统的女儿节、妇女节。是日,全国各地有妇女休息、登高、赏菊、戴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茶、喝菊花酒、荡秋千、踢毽子、跳绳子、对山歌等丰富多彩的女性习俗。  相似文献   

17.
赵有权 《考试》2014,(Z1):106-109
<正>1.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问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这些习俗和活动一直延续至今。(1)你认为重阳节的习俗和活动能够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  相似文献   

18.
<正>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此节重要的习俗是登高(登山)赏菊、饮菊花酒、赋诗。诗人们妙笔生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前两句叙写自己的心情,语气凄切,感情深沉。后两句想象兄弟一起登高的  相似文献   

19.
啊,前辈!     
主持人寄语: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也是老人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大树下的娃娃对栽树的人,对亲爱的爷爷、奶奶发自内心地说:谢谢,谢谢啦!您是我们最敬重的人,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主持人尹世霖  相似文献   

20.
<正>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