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图书馆文献网络资源系统建设应树立学科分工专门化建设思想 ,宜采用专业化分工分层控制模式 ;并对文献网络资源系统构建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构建宏观系统的政策要求和微观系统的基础要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之间藏书分工协调是图书馆藏书建设原则之一。它是根据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和读者对文献需求的无限性与各个图书馆藏书的局限性,以及文献的出版情况而提出来的。本文拟就图书馆间开展藏书分工协调工作的作用及如何开展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藏书分工协调有利于节省经费在一个地区内图书馆间开展藏书分工协调,各成员馆的藏书都是协作馆总藏书的  相似文献   

3.
回建 《档案天地》2009,(9):41-48
(3)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集群内大量专业化的企业集聚在一地,通过分工与协作。实现规模生产。随着区域需求的集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规模的扩大进一步要求分工专业化.从而形成合理的分工。同时。由于专业化市场的形成.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形成正反馈机制.专业化分工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4.
一、分工协作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分工协作是社会上的许多劳动者和各种行业从事不同的工作而又相互联系的活动。人们由于社会、企业上的分工和企事业内部劳动者不同工种的分工,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社会整体。因此,科学的分工对于改造自然,改进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效率,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生产逐渐趋向专业化,社会事业的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的分工协作也逐渐臻于完整了。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各行各业之间不仅有着合理的分工,而且也有着紧密的协作关系。这种分工与协作在我国建设事业中已经形成了客观存在的规律,保证了革命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建国  李晓德 《图书馆》1993,(2):43-44,31
分工协调、资源共享是现代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发展趋势。藏书建设的分工协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书采购的分工协调;二是旧书调整的分工协调。在我国,新书采购特别是外文原版书刊采购的分工协调已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大型图书情报单位之间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旧书调整的分工协调却几乎没有开展。前年,湖南省以省中图会的名义尝试组织了湖南省首届书刊调剂会。书刊调剂会虽然只搞了五天,只有十七个单位和个人参加,但是它开了旧书调整的先例,受到了调剂的双方单位和个人的好评。为此,本文就书刊调剂会的实践谈谈旧书调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藏书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是决定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关键环节,要实现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就必需首先实现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分工与协调,就是说在一个有计划的统一的组织的指令下,各馆按照事先商定的内容范围,负责补充共同藏书中属于自己的部分,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以满足读者的各方面需求,而实现藏书建设的馆际分工与协调,是完成这一重要任务的最有效的办法。如何搞好藏书建设的分工协调,规划藏书  相似文献   

7.
结合本单位及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的编辑人员组成状况,分析学术期刊编辑部的人员配备与人员结构等情况,主要存在编辑数量不足、编辑人员结构不合理、编辑人员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提出建设世界一流期刊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部建设中编辑人员配备、分工及编辑发展的建议:加强期刊集群建设,实现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确保编辑人员数量;制定完善的编辑部分工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分工,权责清晰,保障编辑部高效运转;制定定量考核办法,科学合理地分解工作量,制定考核评价指标,健全编辑部激励机制;加强对编辑的职业规划,为编辑自我学习和成长提供多元渠道,激发编辑活力和动力等,为学术期刊编辑部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报业竞争日益激烈,新闻题材的分类、记者的分工越来越细。法治新闻记者、法治新闻版面,就是分工细化的表现。分工越细,要求记者的专业素质越高。近些年来,法治新闻记者的证据意识越来越强。但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照抄"司法文书,仍不时出现事实差漏,甚至引起纠纷、官司。本文试图通过若干事例,说明司法文书"新闻化"过程中,记者必须注意的"抄写"要求。一、准确与模糊这里的"准确",是指新闻表述尊重司法文书,保持客观、公正、冷静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立现代编辑业务分工机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编辑业务分工的重要意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出版产业实践,要求对陈旧过时的出版生产关系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革,创建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充满活力与竞争力的新型的编辑组织形式和业务分工机制。否则,在出版业内外部条件都已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出版产业已逐步形成规模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的编辑业务分工按学科分类,或者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门类的分工形式,来对编辑进行业务分工,那就很难使学科之间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和相互补充,也就很难在学科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之中来优选出与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所…  相似文献   

10.
一、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中的宏观把握 我国国家规模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性质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必须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即按照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集中统一规划,按不同数据库的特点进行开发利用.本着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大协作分工。各实体档案馆在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中,应该注意的是: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根据档案信息网络化要求.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并和其他实体档案馆相互协作。  相似文献   

11.
《读书》1984年第四期刊登黄裳的文章说,对新闻记者的要求是一个杂家而不是专家.记者中间可以有专业的分工,但不论分工如何细致,他首先必须是一个政治活动家,其次还要求有广泛的知识。记者要接触社会上九流三教各色人物,没有广博的知识是不行的.举例说,无论遇到国学大师、书画名宿、佛教居士、历史学者……都能谈得入港,使对方  相似文献   

12.
一、编辑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对于图书编辑,专业化分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领域的专业化,一是环节专业化,即策划编辑和加工编辑分开。领域专业化有利于出版社优化上游资源,避免编辑追逐热点选题,造成选题低水平重复、低层次竞争,避免资源的浪费。策划编辑和加工编辑分开的好处在于能有效地提高选题策划水平,加强图书的宣传与营销;因为将书稿质量控制关口前移,因而有利于提高图书的质量,有利于编辑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二、几种专业化分工模式的分析、比较我们对一些中央部属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和一些教育出版社作过调研,出版社专业化分工大体有…  相似文献   

13.
漫谈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在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要统一规划指导,分工协调,建立在竞争中可持续发展的共建共享网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其中包括对新产生文献的分工采集和对旧有文献成立全国性贮存图书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建设地域文化特色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提高馆藏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更好地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以皖江文化为研究主题,从管理决策、特色分工、资源利用等方面探讨了皖江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联盟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的付费电视必然要求电视业从封闭、分散、独立的“小作坊式”作业变为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的大生产方式,要求电视业按照社会化、大生产规模进行结构调整、资源重组,合理分工搞好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杨爱东 《编辑之友》2010,(12):28-30
由编校合一到编校分工,既是出版工作中编辑和校对分工更明确的集中体现,又是提高出版物质量的必然要求."校异同"和"校是非"虽说是校对员的基本职责,但在实际操作中,校对所起的作川有时相当于编辑加工的后续,它为保证出版物在各方而的规范和达标起到了监督和弥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华东地区外文期刊的资源共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一直是图书馆界关注的热点.19世纪中叶,德国的默尔(Robert von Mohl)就首先提出了图书馆之间藏书建设分工协调的思想,而最先使其发扬光大的当属科技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  相似文献   

19.
档案资源建设是指档案部门对本区域、本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分工协调,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库而开展的一系列创造性工作.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水平、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依据交通部文件规定,档案单项验收作为竣工验收的前提条件之一,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越来越受到建设单位的重视,建设单位对代表处的设置标志着建设单位对各施工监理单位的管理工作重心前移,更直接的面对施工战线上的各单位,也是目前在建高速公路管理的迫切需要.代表处模式下是否设置专职档案人员,作用如何,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两种模式下档案人员结构设置 所谓代表处模式,就是在建高速公路项目业主单位在公路沿线根据路线长短及工程量大小设置代表处数量,一般一条高速公路设置一至两个.代表处内部也进行人员分工,代表处处长负责整个代表处的工作,人员分工为办公室人员、管段工程师、计量工程师、后勤辅助人员.代表处机构人员设置不多,但各项分工明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目前各在建高速公路代表处模式下档案人员的设置大概有以下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