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登在《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上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最高奖1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1993年,我采写的稿件有150篇被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其中有两篇刊登在《工人日报》要位,《陕西日报》、《陕四人报》、《渭南日报》均采用多达20余篇,《中国电力报》采用了8篇,许多通讯员问我上稿多的原因,我的经验是:精心制作标题,紧紧扣住编辑。 我们通讯员采写的稿件,第一位读者首先是编辑,而编辑先看到的是标题。一则好的标题。常常会使采写的稿件,增辉添彩,使读者看后回味无穷,能把编辑像磁力一样的吸引住。这就是“第一印象”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26日,由《新闻出版报》和《深圳商报》联合举办的1994年全国报纸头条消息大赛在北京揭晓。我和刘枫、任澄合作采写的《新疆“星火”“燎原”两企业整体内迁》一稿获二等奖。听到这一消息,作为作者之  相似文献   

4.
三月三十日,我国许多报纸刊登了新华社播发的我国秦始皇陵考古工作有新的突破一稿,所用标题各有千秋。上海《文汇报》的标题是: 我考古工作取得新突破(肩题) 秦皇安眠两千载项羽不是盗墓人(主题) 《汉书》有误:掘墓焚陵是讹传(副题) 《史记》可信:水银江河在地宫(副题)  相似文献   

5.
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要写好标题,首先要抓住文章的本质,从文章的内容里寻找让人过目难忘的标题来。下面是笔者作题的一点心得。写出“视觉”。笔者写过一篇反映一座深山变电站里职工生活的稿件,我认真推敲后,取名《深山安居乐业图》,被《中国电力报》采用。写出“嗅觉”。我觉得我们家乡的一种风味食品——熏肉很有意思,遂写一稿,仔细琢磨后,写出《大别熏肉喷喷香》,后被《中国食品报》刊登。写出“感受”。在城市里呆久了,总觉得少点什  相似文献   

6.
我与屈福明同志合作的《时间差价格差款式差差走顾客赚多卖赚少卖赔也卖卖得无奈(引题)沧州人晾了上海商品展销会(主题)》一稿(1994年4月15日《沧州晚报》头版头条),在标题制作上苦心雕琢,四易其稿,至今难忘,也可以算得上“语不惊人死不休”了。题好一半文。这则消息在当时引起  相似文献   

7.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浙江日报》2001年12月8日头版上的《义乌外来务工人员当选人大代表》一稿,荣获消息2等奖。这篇消息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指导意义。从采写技巧上来看,它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刘保全 《今传媒》2003,(1):46-47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浙江日报》2001年12月8日头版上的《义乌外来务工人员首次当选人大代表》一稿,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指导意义。从采写技巧上看,它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浙江日报》2001年12月8日头版上的《义乌外来务工人员首次当选人大代表》一稿,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指导意义。从采写技巧上来看,它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时候,某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广大市民的一条利好消息 今年螃蟹货源充足价格走低》。文章本身写得不错,但肩题里的“利好”两字让我读来如“骨梗在喉”,浑身不舒服,联想到以前有的报纸上刊登过的类似的报道《米价下跌市民喜笑颜开》,不禁摇头叹息。农产品价格下跌对作为消费者的市民来说是“利好”,可对作为生产者的农民来说,未必“利好”。作者在报道中采用“利好”这个字眼,完全站在市民的立场,根本未考虑农民的感受,这样的报道无疑伤害了农民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我自费订阅着《新闻知识》杂志。在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之所以舍得花钱订《新闻知识》,是因为我对其朴实的文风、充足的信息量和科学的专栏设置,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新闻文摘》专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鲜活之感。如该栏目今年第一期中收录的《文要题装》、《消息写作的形象思维》等文,使我这个正在学习新闻写作的军队报道员受益匪浅。特别是《消息写作的形象思维》一文,给了我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我以往写稿时,抓不住读者感兴趣的事情,标题制作得也很死板。看了这篇文章后,我很受启发。并将形象思维用于具体的写作之中。不久前,我采写的一篇题为《“双休日”军营群众性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一稿,很快被兰州军区一家报刊采用。 如今,我不仅领悟了《新闻文摘》里的文章精华,还把它复印后制成卡片收集起来。目前,我已收录了30多篇,这些文摘知识已成为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资料库”。  相似文献   

12.
9月7日上海《新民晚报》第3版刊登的报道广东茂名发生输油管爆炸的消息,用了这样的标题:主题为“茂名发生输油管大爆炸”:副题为“消防车倾巢出动,两万人紧急疏散”。窃以为,上述副题中“倾巢”这个词语用得不甚妥当。据查《现代汉语词典》,“倾巢”一词多含贬义,如“敌军倾巢来犯”,“匪徒倾巢出动”等等,而我公安消防民警为了抢救火灾,出动全部警车  相似文献   

13.
一位好编辑     
《女麦客王出征陕甘宁》一稿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同事们纷纷向我祝贺,我告诉大家一个实情:获奖证里有方维学老师的一半。1991年6月初,我将采写何俊英带领联合收割机去陕甘宁割麦的消息稿送到省城一家新闻单位,被一位编辑老师“枪毙”了。我不死心,赶到西安晚报碰运气。恰巧碰到方维学老师,方老师看了稿子喜形于色:“好东西,这样的好稿有啥说的!”他放下他自己正写的稿子,逐字逐句地推敲起来。他提出“麦客王”前面应加上“女”字,使标题更加新颖吸引人。他反复推敲,收割机的颜色是“桔红色”还是“桔黄色”,他同我商量,删掉了原稿百十个字的“多余话”,使稿件短小精悍。方老师  相似文献   

14.
2004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两会特刊”刊登了一条消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车辆运行时间将大大缩短(肩标题)——“动静小了,心里踏实了” (主标题)》。这篇看似记者不经意间写出的小消息,实则构思精巧,独具匠心,从“小动静”中反映出了“大变化”,值得一评。  相似文献   

15.
作者原稿标题: 主标题——“上海饮食业适应多层次消费”副题——“钱少图个饱钱多吃得好中西餐宴席小吃任君挑”编辑修改后大样上的标题: 肩(眉)题——“上海饮食业”王标题——“适应多层次消费”副题——“钱少图个饱钱多吃得好中西餐宴席小吃任君挑”经过编辑再次修改见报标题: 肩(眉)题——“在浦江两岸吃饭,钱少图个饱,钱多吃得好,中西餐宴席  相似文献   

16.
读了8月6日《新华日报》第一版几条消息,感到有些文字值得推敲。为说起来方便,笔者摘录了三条消息谈点看法。 (1)第一条的标题: 8年改革给江苏农村带来一个深刻变化(肩题) 百万农民活跃在商品流通领域(主题) 肩题中的“一个”两字可以省去。标题必须简明,能省一  相似文献   

17.
刊登在《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上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一是选题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针对性强。医生开“大处方”是经济体制转型之后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是把挣钱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老百姓少花钱看好病放在第一位。揭露这一问题往往很难,难在不容易抓到具体事实。这篇消息的作者从一个普通患者的经历入手,抓住连医务人员都说“药开多了”的个例…  相似文献   

18.
刘保全 《新闻传播》2004,(7):11-11,15
刊登在《深圳特区报》2002年9月4日上的消息《10名“瞎眼”评标专家被清出局》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舆论监督的好报道。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自1987年对写稿产生兴趣后,已有100多篇稿件见诸报端。回忆我业余采写新闻的过程,有几点体会。一、写好身边的凡人小事。我厂有专职宣传干部,他们抓题目比我有优越条件。我就扬长避短注意写身边的凡人小事。我厂开始实行全员合同化管理,一时轰动全厂,我到一线工人中间、一线车间主任中间去听去看,又到劳资处、办公室借来有关文件学习,分析厂里实行新的管理办法发生的变化后,写出了《打碎大锅饭引起的冲击波》一稿,很快被报纸  相似文献   

20.
如青山独行,似碧水双流,诗化和对仗标题,总能使文章(广义)增添气势或情致,夺目、引人。悼念、缅怀邓小平同志的消息。通讯、文章,有许多诗化标题与对仗标题。诸如:《九州同悲悼小平》(新华社通讯,单句诗化题)、《不尽哀思送伟人》(《人民前线》报散文,单句诗化题)、《纪念塔下塑像前犹忆当年浴血时》以文汇报》徐州讯,双句诗化题)、《英名业绩平秋彪炳思想风范万古流芳》(《中国青年报》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消息,新华社稿,对仗肩题),等等。类似的诗化。对仗标题各报都有,有些报纸整版都是,而且相当精美,对凝练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