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里描述,"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应达到的识谱水平也有明确的标准规定,"能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为了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识谱水平,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一、采用柯尔文手势,结合钢琴或电子琴,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对乐谱的学习在音乐基础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乐谱本质上是一种已经演化成能表现音乐思想的符号体系。我们要求学生学习乐谱,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对乐谱的精通,能成为学生发展音乐灵性的一个媒介。所谓精通乐谱,不仅仅体现在快速准确的读谱能力上,还包括能熟练地应用它去表现和创作音乐思想的能力。识谱作为音乐表现的具体形式,是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需要。但什么是识谱呢,它就是读谱吗?首先要明确概念。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识谱主要是对个别音的  相似文献   

3.
乐谱识别是小学音乐重要的教学内容。乐谱是了解音乐的基础,教会学生识别乐谱,促进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提高音乐素养。教师要掌握音乐识谱教学的有效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39):157-158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识谱教学,进而导致学生虽然学会了所传授的音乐知识,但是并不会运用乐谱来演唱歌曲,不认识乐谱,这样的音乐教学并没有发挥过多的价值,但在现如今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已经重视乐谱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往往都不好,故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进行乐谱教学成了音乐教师重点思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音乐新课标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6.
视唱练耳教学对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郅勇 《考试周刊》2009,(47):210-211
视唱练耳课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音乐记忆能力,以及对于音乐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课程通过对学生严格的技能训练,使其能够准确地阅读乐谱和理解乐谱的内涵,能够运用训练有素的内心听觉在心中展现音乐的形象并根据这个形象去表现音乐。  相似文献   

7.
李峰 《学子》2014,(8):96-96
乐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由于传统音乐教学对于乐谱的忽视,因而虽然我们的学生都会唱学过的歌曲,但是真正识谱并能根据乐谱演唱的却没有几个,即使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从盲生不视盲文乐谱出发,通过盲文音乐符号的认识、音乐符号运用到乐谱运用,从而将曲谱运用到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伟大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文盲不仅指不能阅读文字,也指不能阅读音乐",虽然不会识读乐谱也能唱歌、欣赏音乐,但"具备识读乐谱能力的人将比没有这种能力的人掌握更多的音乐文化"。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识读乐谱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扫盲的基础,也是学习音乐文化的重要工具,更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正了识读乐  相似文献   

10.
"即兴"就是指"根据临时的创造性的随想来进行演奏,即没有事先写成或印成乐谱,也不是凭记忆乐谱。"本文根据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存在的一些即兴现象,借用汉代音乐美学著作《乐记》的观点,从音乐的本源与本质入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学实践证明,适时开展必要的课外音乐活动既能将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又能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增加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现就如何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并行之有效,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音乐入门的引导 要经常开展音乐普及讲座。在音乐课外活动中笔者曾聘请了一位从事音乐教育多年的老教师为学生讲解“音乐──表演的艺术”这一专题,大致内容是指当作曲家把乐思写成乐谱,而反映在纸上的音符并不能表达出作曲家的创意,只有表演者真正理解了乐谱的内涵,并进行情感体验,乐谱…  相似文献   

12.
一位音乐教授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成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如此叮嘱学生。  相似文献   

13.
曹艳 《辅导员》2013,(10):71-71
<正>乐谱既是一个音乐工具,又是音乐的心灵。对乐谱的精通在音乐基本教育上有一个必要的地位。具体来说是,短句、调性和节奏的掌握能力可以早日确定和具体化的一个媒介。把精通乐谱当作组织音乐经验的一种手段。我们应当用它来把我们认为与听觉训练和节奏有关的所有那些能力确定下来并推进一步。对记谱法的学习应当给学生一种对旋律和短  相似文献   

14.
识读乐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识读乐谱的要求。这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降低了识谱教学的要求,更有利于突出音乐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5.
曹艳 《辅导员》2013,(15):71
乐谱既是一个音乐工具,又是音乐的心灵。对乐谱的精通在音乐基本教育上有一个必要的地位。具体来说是,短句、调性和节奏的掌握能力可以早日确定和具体化的一个媒介。把精通乐谱当作组织音乐经验的一种手段。我们应当用它来把我们认为与听觉训练和节奏有关的所有那些能力确定下来并推进一步。对记谱法的学习应当给学生一种对旋律和短  相似文献   

16.
教师将声势律动应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掌握乐谱和音乐节奏,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审美能力。本文研究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夏京花 《中国教师》2014,(24):42-43
<正>《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音乐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小学3—6年级的学段目标为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感受音乐,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那么,究竟如何开展小学  相似文献   

18.
郭卫东 《沧州师专学报》2004,20(3):45-45,47
简单识读乐谱是中小学生音乐学习活动中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由于在调查中发现,中小学和大学能够简单识读乐谱的学生已相当匮乏,以及当前按新《课标》要求出版的中小学新教材把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由原来的显性改为隐性,这些现象与变化都给中小学识读乐谱这项基本技能的教学带来了困惑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l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低年段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十分浓厚,且对一切充满好奇,所以在这个阶段,打好节奏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在柯达伊、达尔克罗兹和"顺序性"音乐教学法的背景下,通过小学低年段人音版五线谱节奏的教学,探索低年段音乐节奏教学的方法及五线谱节奏识读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使学生看到乐谱时就可以自己会唱这首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