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以及项羽本人对项羽武力的渲染并不属实,项羽在很多战斗中都失败过。本文以垓下之战为例,分析项羽与汉军在作战方面的得失,进而分析司马迁为什么要极力宣扬项羽的武力,得出《史记·项羽本纪》既是司马迁表达对汉武帝爱意的一篇文章,也是宣泄不满的一篇文章,还是一篇对汉武帝劝谏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项羽是宿迁的骄傲,是宿迁的文化符号,项羽精神在今天也有着特殊的价值。我们应该从民族文化符号视角,深入研究并深层次挖掘项羽精神,让项羽精神渗透人们的心灵与行动,构建项羽文化传播体系,发展项羽文化产业,提升宿迁地域知名度,从而提升宿迁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在《史纪.项羽本纪》中塑造了项羽这样一个悲情的英雄形象,其中掺杂了司马迁自身的悲剧意识,然而在可悲可叹的项羽身上,又有一种无法释怀的"江东情结"。结合司马迁自身和其笔下的项羽形象,探析项羽身上体现出的"江东情结"的涵义,探索司马迁悲剧意识与项羽"江东情结"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从楚汉战争的失败论项羽的性格弱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暴秦的统治后,刘邦、项羽为了争夺天下掀起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从战争初期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项羽是当然的赢家,但貌似强大的项羽集团败得很惨,给后人留下许多感慨。千百年来,许多学者一直在探讨项羽失败的原因。其实,项羽难以克服的性格弱点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项羽胸有大志,但缺乏坚定的恒心和强烈的进取意志;多疑和轻信这一矛盾的弱点在项羽身上有充分的体现;项羽身上有气量偏狭和过于仁慈相矛盾的弱点;项羽性格上的勇猛强悍与为人恭敬有礼交织在一起;项羽性格内向,交际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5.
王勇 《学习之友》2009,(4):21-21
刘邦登上皇位后,曾这样评价项羽:“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范增辅佐项羽忠心耿耿,却为什么不能被项羽一用到底呢?  相似文献   

6.
秦汉之际,项羽不都关中是重要历史事件。项羽不在关中定都主要是由于项羽自身出身、性格和军事斗争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导致关中秦人的反抗以及项羽在东南地区得到支持所致。项羽没有选择定都关中是考虑当时民心向背及其它因素所做出的决定,符合当时形势的发展,并非其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新发下来的作文选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秦朝末年,问天下谁是英雄》。作者给出的答案是——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刘邦和项羽之间,作者选择了项羽,而我,却选择刘邦。  相似文献   

8.
在激烈的政治与军事斗争过程中,"妖魔化"对手是一种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刘邦楚汉战争中两次采取"妖魔化"项羽的行动,刘邦"妖魔化"项羽为其获得道义优势,利于击败竞争对手项羽。汉代史官司马迁与班固"妖魔化"项羽,目的是为刘氏政权合法化提供法理依据。从项羽坑杀秦降军"二十余万",到"火烧阿房宫",再到"弑杀义帝",无不一一反映了这一现象。班固"妖魔化"项羽的笔法比司马迁走得更远。项羽形象和行为经过汉代官方史家精心"妖魔化",已经真伪参半。汉代史书中项羽形象的书写与评价,是胜者意识支配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由于熊心与项羽的关系决裂,熊心遂被项羽放逐到南楚地区。义帝在迁都郴县的途中,刘邦、田荣等反项势力迅速崛起,使项羽对战后分封秩序趋于失控。面对义帝可能的大反击,项羽阴令英布等人弑杀义帝。而义帝之死为刘邦出兵讨伐项羽制造了借口,使刘邦获得巨大利益,助益了汉帝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由于熊心与项羽的关系决裂,熊心遂被项羽放逐到南楚地区。义帝在迁都郴县的途中,刘邦、田荣等反项势力迅速崛起,使项羽对战后分封秩序趋于失控。面对义帝可能的大反击,项羽阴令英布等人弑杀义帝。而义帝之死为刘邦出兵讨伐项羽制造了借口,使刘邦获得巨大利益,助益了汉帝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选了《鸿门宴》一文 ,它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气吞山河、功盖天下”的大英雄形象 ,肯定了项羽在反秦、灭秦中的巨大作用 ,对他的失败也抱以了极大的惋惜。但鸿门宴一节却集中暴露了项羽性格中的一些弱点 ,他性格中的骄傲自大、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沽名钓誉都尽显无疑 ,正是这些性格弱点最终导致了项羽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的悲剧结局。因此我认为应把对项羽悲剧性格的分析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首先是关于项羽的骄傲自大、性情暴戾。项羽家世显赫 ,他年少时便有大志 ,欲取代秦始皇之位…  相似文献   

12.
项羽是历史人物,也是艺术人物。项羽的悲剧既是历史必然的悲剧,也是性格悲剧。项羽忠于爱情、爱惜子弟、坦诚、直率、单纯、感恩、羞愧、自责等性格特点,既是他在尔虞我诈的战争中致命的弱点,也是他悲剧性格的原因。这些特点是项羽身上所传承的崇高道德,是文学作品传唱项羽经久不衰的美学原因。  相似文献   

13.
《项羽本纪》是一篇凝聚着太史公全部精神的悲壮雄文。在文章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整合、分裂、重新整合的手法,刻画了项羽双重型的悲剧性格,实现了项羽悲剧命运和壮美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鸿门宴上项羽之所以"善遇"刘邦,根本原因在于鸿门宴前、鸿门宴中、鸿门宴后十四五个月内,项羽就没有认识到刘邦的威胁性,没有认识到刘邦会是他日后独霸天下的敌手.那种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之所以"善遇"刘邦,是因为项羽恭敬慈爱,是因为刘邦是武安侯、待定关中王的认识,项羽杀不了刘邦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项羽本纪》中有许多的语言描写,这些语言描写不仅可以反映项羽的形象及性格特点,同时也是司马迁暗示其最后的悲剧命运的一个方式。通过对《项羽本纪》中主要人物项羽、刘备及范增的典型的语言描写进行分析,看司马迁如何暗示项羽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6.
论项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项羽是历史上一位悲剧英雄人物。项羽灭秦,建立了盖世奇功,楚汉相争,有一范增不能用;最后乌江自刎,英雄落幕。司马迁在《史记》中精心撰写了一篇伟大的传记《项羽本纪》,集中笔墨刻画项羽的英雄形象,而于叙事之中揭示他失败的原因,真实地再现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和秦汉之际的历史事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范增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项羽集团中,范增是一个重要人物.特别是在鸿门宴上,范增的表现尤其引人注意.宴会前,他劝项羽对刘邦"急击勿失";宴会上,他先是"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多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继之又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宴会后,他拔剑击碎刘邦送的玉斗,气得大骂项羽.对于项羽的成败,他比项羽本人还要着急.  相似文献   

18.
<正> 《项羽本纪》是一篇翻案文章。 项羽是刘邦的政敌。刘邦为了先声夺人在舆论上打倒项羽,曾经给项羽栽上种种罪名。在刘邦及其子孙后代的口诛笔伐之下,项羽自然成了“天下非之”(《史记、太史公自序》)的罪人。  相似文献   

19.
读《史记》项羽部分,很是为他的悲剧命运感慨不已。偶然得知王立群教授要到中原国学讲坛讲项羽,很是兴奋。王教授是在央视的《百家讲坛》讲过课的名家。听完之后,再联系到《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形象,颇有感触,为项羽的悲情一生而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20.
从《孙子兵法》视角出发,探究所得巨鹿之战中项羽胜利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项羽能够与民同心;其次,项羽在平日宽待士卒却不溺爱骄纵,赏罚分明;再者,在具体的作战过程中,项羽强调速战疾战、奇正配合、死地后生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