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佳 《成才之路》2009,(4):79-80
很偶然地在一次语文阅读课上讲起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有个学生对孟姜女的名字很好奇,她是不是姓孟,名姜女?抑或娘家姓姜,嫁人后。从夫姓孟,名女?但是在民间故事中她丈夫姓万啊?我一时哑然,只得以他语搪塞而过。课后多方查找资料后才知孟姜女并不姓孟,也不叫姜女,她没有名字。“孟”是她的排行。《白虎通义·姓名》曰:“嫡长为伯,庶长称孟。”  相似文献   

2.
    
因为名字里有个蝶字,所以对蝶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感,万千生命中我独爱那让我怦然心动的生灵——蝶。其实,虽然爱着蝶,小时候却未知道多少有关蝶的故事。只知道:有个叫祝英台的女子和她的爱人殉情化蝶而去了美丽的天国;有个叫含香的女子,生来就  相似文献   

3.
谁的名字妙     
<正>在平时生活中,我遇到许多妙不可言的名字,让我做个讲解员介绍一下吧!跟我一起上奥数班的同学章应来,他的名字就很妙。经过一番打听,我才知道,章应来的爸爸曾在梦里见到一个婴儿睡在自己的床上,章应来就是这个婴儿,他应该来,所以起名章应来。我的同班同学金小乔的名字也很妙,原来,她的爸爸妈妈希望她长得和《三国》中的美女小乔一样美,所以起名金小乔。我的同学童言的名字也很妙。童是她爸爸的姓,言是她妈妈的姓,"童言"  相似文献   

4.
<正>我最近在看《如懿传》,我儿子走过来,站在边上看了一会儿,问我:"爸,你看的这是什么?"我:"《如懿传》,一个女人当皇后的故事。"我儿子:"她姓如?"我:"不是,她姓乌拉那拉,名字叫如懿。"我儿子:"姓什么拉?姓四个字?"我:"对,乌拉那拉,是个满族姓氏。满族姓氏跟  相似文献   

5.
郭翠萍 《现代语文》2007,(11):25-26
一、汉语中性别标记不对称的现象 (一)在称呼词上的体现 性别标记的不对称首先表现在对对方身份的称呼上.在我国封建社会,女子长期没有地位,出生后也没有名字,出嫁前随父姓被称为"氏",嫁后再加上夫姓称为"×氏",或者直接冠上夫姓称为"×夫人"或"×太太".  相似文献   

6.
姓名是三个字的人姓氏不变;姓名是两个字的人,姓氏用妈妈的姓,名字的开头字母与下面的列表相对照。例如:李张三(男)——姓不变仍然是"李",张三拼音开头是"Z"和"S",对照表中"Z"是"在","S"是"胜",因此,李张三的韩国名:李在胜。  相似文献   

7.
我们现在提到一个人的名字,是指他(她)在户籍、身份证上所用的姓名。但是古人提到一个人的名字,并不包括姓,而且名与字不仅是两个概念,名和字之间还有含义上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有些文史知识和一些书籍也偶尔提到,但却语焉不详。我们仅仅知道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一种训诂(字义解释)的关系——即用“字”的含义来解释“名”的含义。那末,究竟怎样训诂呢?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类:  相似文献   

8.
童言无忌     
在一家农村私塾里,老师教一个小学生读《百家姓》. 老师:你姓什么? 学生:我姓赵. 老师:"赵"字就是你的姓. 老师:你口袋里有钱吗? 学生:有. 老师:"钱"姓就是"有钱"的"钱".你是爷爷的什么人? 学生:孙子. 老师:"孙"姓就是"孙子"的"孙".我的名字你知道吗? 学生:知道,"李光年". 老师:"李"字就是我的姓.好,现在你连起来念. 学生:"我姓赵,我有钱,我的孙子李光年!"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 ,做女人难 ,做寡妇更难 !重读鲁迅先生写于 192 4年的短篇小说《祝福》 ,探看小说主人公祥林嫂的生命轨迹 ,难免喟叹不已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 ;没问她姓什么 ,但中人是卫家山人 ,既说是邻居 ,那大概也就姓卫了。”这是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时 ,作品对主人公的介绍。有姓吗 ?有名吗 ?我们无从知晓祥林嫂的真实姓名 ,那是因为在中国男权社会 ,妇女“在家从父 ,出嫁从夫”。没有姓名 ,这是人权的自我迷失。“大家闺秀” ,“小家碧玉” ,“三寸金莲”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男子对女子的审美价值取向。然而祥林嫂的“手脚都壮大”就有点离经叛道…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好!
  这学期,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吴”,今年43岁。师范毕业后一直在本校教语文。我本来的名字叫“吴夕龙”(板书),上师范后不久,我把名字中间的“夕”字改成了“锡”,原因是有一次老师上课提问时,将“夕”字看成“文”字,唤我作“吴文龙”,因为行书中的“夕”和“文”字形太相似了,是我写得模糊,怪不得老师。为便于今后使用方便,我自作了这个主张。工作之后办理人事档案出了问题,才知道自己的姓名到户籍所在地登记“注册”后是不能随便改动的,费了些周折,在户口簿上添加了一个曾用名“吴锡龙”,才前后吻合起来。同学们可要注意呀!不要随意用别字代替姓名中的字,更不能写错自己的名字。文字是一种表示相应意义的特殊符号,写错字、别字就不能清楚地表达相应的意义了。  相似文献   

11.
生亦为师     
正做老师的,以教育学生为天职,以教育好学生为成就。但其实,在有些方面,我们根本无资格教育他们,反倒是他们让我们成长和提高。那天和同事罗老师走到教学楼口,有个穿着很入时的女子朝我们走来,谦恭地微笑着叫了一声"老师",是对着罗老师叫的。我立刻认出了她是我以前教过的学生,而且脑海中迅速跳出了她的名字——晓朦(化名)。当我脱口而出叫出她的名字时,她"哦"了一声,下意识地用手指着我:"你——"她在极力回忆,大概忆起了我  相似文献   

12.
<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是一个勤劳、善良、老实的妇女,可却难以逃脱悲惨的命运,祥林嫂的名字已成为中国女性苦难命运的象征.关于祥林嫂的姓名问题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姓卫了."除此之外,祥林嫂究竟姓啥名啥无从考据.可是综观全文,祥林嫂这个名字是她嫁给第一任丈夫后随从丈夫的名字而得来.无独有偶,课文中的那位"不杀生"的"善女人"--柳妈的名字,不也是随夫而得来的吗?还有大户人家的鲁四婶,也是由丈夫的姓氏和排行附加具有年龄倾向的称呼而构成的.相反,文中的男性人物却都是有姓有名的,如祥林和贺老六,有权有势的往往就带上对尊贵者的称呼"爷",如鲁四老爷.鲁迅是最了解封建制度对中国国民的毒害的思想家,是女性解放的倡导者,鲁迅在作品中如此布局营造男女人物的姓名,绝非信手拈来,随意安排,显然是经过精心提炼,刻意经营,周密思考的.  相似文献   

13.
这就是我     
本人姓苏,名丹,两个字合在一起挺吓人的。因为那正是一个非洲国家的名字。不过,用老爸的话说,他本想给我起个更吓人的名字——苏美,怕两个超级大国不乐意,这才只好委屈我了。其实,叫什么名字都无关紧要,我只知道,自己是一个快乐女孩儿;要不然,同学们就不会送我"开胃丹"的雅号。  相似文献   

14.
献给Nina     
教师节将至,谨以此文,献给这个美丽的异域女子。我只能称呼她Nina。不只我,我们学校所有上过她课的孩子们都只能这样亲昵地对她叫唤。兴许是她的刻意安排,从一开始,就用这个温柔的名字轻轻抚摸我们的耳朵。久之,我们竟也忘了向她盘问真实的姓名。那么就是  相似文献   

15.
小呱呱鸟的姐姐正在上初三,这一段学习成绩有所下降。这天晚上有同学打电话给她,正好被小呱呱鸟的妈妈接到。正为女儿成绩下降着急的妈妈一听是个男生,就非常警惕,很不悦地问道:"你姓什么?"男同学说:"我姓魏。"小呱呱鸟的妈妈语气很不客气:"魏什么?"男同学更紧张了,结结巴巴地回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爸爸也姓  相似文献   

16.
本人姓苏,名丹,两个字合在一起挺吓人的.因为那正是一个非洲国家的名字.不过,用老爸的话说,他本想给我起个更吓人的名字--苏美,怕两个超级大国不乐意,这才只好委屈我了.其实,叫什么名字都无关紧要,我只知道,自己是一个快乐女孩儿;要不然,同学们就不会送我"开胃丹"的雅号.  相似文献   

17.
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恐怕都忘不了孔乙己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孔乙己似乎与“半”字有不解之缘,因此本文想从“半”字这个角度来谈谈孔乙己。孔乙己可怜可笑,可悲可叹的一生始终都未逃脱一个“半”字。姓名之半:孔乙己姓“孔”,姓是真的;名字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描红纸上得来的,这是一个绰号,名字“乙己”是假的。一个人活着,在日常生活中连身边最近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这个人活着就成了多余的人。正如小说中写道,“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姓名之半是对孔乙己人生价值作…  相似文献   

18.
<正>"郑"和"英"本是两个较普通和较常见的字,但是当这两个字组合成一个人的名字,这个名字又和一个人结合在一起,瞬时变得芬芳和美丽起来。对于审美极度挑剔和苛刻的我来说,和郑英老师接触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待接触久了,更发现她兰心蕙质。她的美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通透美,这种美  相似文献   

19.
名字何其多我的名字很多,大名和小名算起来至少也有六七个。跟爸爸姓,我叫"刘曾曾";跟妈妈姓我叫"曾曾";在家中,外婆叫我"曾伢子",爸爸叫我"刘曾",妈妈叫我  相似文献   

20.
洗衣机     
洗衣机"阿姨"是我们家的"特殊朋友",再过几天就是她来我家四周年的日子了。 四年前,她刚来我家的时候,我和她不熟悉,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她有什么本领。现在,不仅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了,也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