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找王桂芝     
我们最讨厌王桂芝的是他不讲卫生。有很多次,正上着课,突然他一擤鼻子,“啪”一口痰便脱1:2而出,吐在了地上。为此,他来我们班仅仅一个星期就换了三个同桌。最后,班主任不得不让班长坐在他的身边,并多次提醒王桂芝,要他注意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不仅是在教室,在其他公共场所也不行。然而从小养成的习惯哪是说改就改得了的?有几次正上着课,我们又是突然听到他一擤鼻子,再看他头一低,正要吐,好像又想起了什么,犹豫了一下,最后,竞把痰给咽了下去。  相似文献   

2.
混子管吐痰     
“妈的!今天还没逮住一个随地吐痰的!”赵混子这样想着,就恶狠狠地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这一吐,他就笑了,笑出一脸的阴冷和凶险。 这半年来,混子就靠别人吐痰过日子。竟然过得还不错,比在那个开除他的工厂  相似文献   

3.
越说越开心     
告诉大家一件倒霉的事情,前几天小童在下楼梯的时候,由于没注意,踩到了一口痰,更倒霉的是它居然粘到了小童的裤腿上。现在想起来,小童都还会一阵阵地恶心。对于这件事情,小童除了自认倒霉外,更多的是谴责那个随地吐痰的人。要是大家不随地吐痰,那这种事情怎么也不会发生的。在这里,小童也向各位大声宣布:坚决抵制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希望大家都爱护环境的小童  相似文献   

4.
高人一筹     
<正>俞芳回忆,鲁迅每次出门时,总会在口袋里装一叠纸,回来后,又从口袋里掏出,扔到炉子里烧掉。俞芳觉得奇怪,就问:"大先生,你带出去的纸,为什么要带回来烧掉呢?"鲁迅反问道:"你们有常识课吗?老师给你们讲过随地吐痰的害处吗?"俞芳说:"讲过,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行为。"鲁迅说:"把痰吐在事先准备好的纸里,带回来烧掉,消灭细菌,这样做好不好?"俞芳这才明白,原来鲁迅的这些纸是用来吐痰的。在习惯上,鲁迅高人一筹。  相似文献   

5.
不能这样办     
河西区某中学为了整顿学校,管好学生,采取了这么一个办法——罚钱:随地吐痰、吐瓜子皮,五毛;扔粉笔头、扔煤渣,五毛,用扫帚打逗玩闹,五毛;用脚踢门,五毛;用东西扔玻璃,五毛……学校领导可能以为这是管教学生的好办法,我们说:否。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公物、讲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我感觉到荣幸!但近年来,有那么一部分人的行为,实在不敢恭维了。比如随地吐痰。据说,随地吐痰是中国人的"专利",一个令人脸红的"专利"。几个人走在街上,敢于随地吐痰,敢于随处擤鼻涕的,往往是中国人,很少、甚至看不到"老外"有此劣行。就不能不随地吐痰吗?应该能,然而做不到——习惯了。听爷爷说,有  相似文献   

7.
《小读者》2003,(7)
随地吐痰是一种不良陋习。它不仅弄脏地面,还会污染环境,传染疾病,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从小养成文明卫生、健康向上、科学环保的生活方式,消除随地吐痰的陋习,我们广宁南街一小全体少先队员和《小读者》的全体小记者,向全县少先队员,并通过《小读者》杂志向全国小读者、小记者发出“争做文明小卫士,消除随地吐痰陋习”的如下倡议:  相似文献   

8.
七嘴八舌     
广东省汕头市聿怀中学 赵钰 一个人的素质有时是通过小事折射出来。像随地吐痰、乱倒垃圾等陋习虽小,但往往在污染周围环境的同时,也损害着自身和城市的健康形象。广东曾经是“非典”疫情严重的地区,可是现在有些人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注意小节,不注重保持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多年的组织、指导学生的实验中,注意抓了以下几点。1抓实验常规要求的训练“无规矩不成方圆”。每组织一堂实验课都要向学生宣布必要的纪律,特别是起始年级的第一堂实验课,要着重强调要求做到“三要三不要”:不要喧哗,不要随意走动,不要乱丢纸屑和随地吐痰。...  相似文献   

10.
健康宣传员     
休息的时候同学们聊天。“‘非典’传染那么厉害,如果有人不注意卫生,大家都得倒霉。”“到现在还有人随地吐痰呢。真恶心。”“我看见小区有人乱倒拉圾。”“还有小朋友用小脏手拿东西吃。太危险了。”说着说着,同学们的噪门越来越小,好像“非典”的病毒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11.
师 :从公园发生的那件事以后 ,一 (2)班的同学处处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他们是怎样做的 ?生 :他们平时做到了不乱扔果皮纸屑。 (师板书 :不乱扔果皮纸屑 )生 :他们不乱倒垃圾污水。(师板书 :不乱倒垃圾污水 )生 :不随地吐痰 ,有痰吐到痰盂里。 (师板书 :不随地吐痰 )生 :他们不在墙上乱写乱画。 (师板书 :不乱写乱画 )师 :刚才这几位小朋友讲得真棒。一(2)班的同学在保持环境卫生时做到了“四不” ,请小朋友看板书齐读一遍。(师板书 :“四不”)你们愿不愿意向他们学习呢 ?生 :(齐 )愿意 !师 :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听一段保持环境卫生知识…  相似文献   

12.
老舍 《华章》2011,(2):18-18
(一)在观剧之前,务须伤风,以便在剧院内高声咳嗽。且随地吐痰。  相似文献   

13.
第三讲句子重音和語調前面谈到过,话要一句句说,文章要一句句读,要话说得清楚,文章读得清楚,必須字吐得正确。但是仅仅每个字吐得正确还不够,因为句子不是单詞的机械总和,而是单詞的有机组合。这和单詞读音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在讨论单詞的读音时,体会到要单詞吐得正确,必須个个音位发得正确,个个字母读得正确。但是仅仅每个字母读得正确还不够,因为单詞不是字母的机械总和,而是字母的有机组合。我们在讨论过程中,认识到要单詞读得正确,除了要把字母读得正确以外,还要注意音节的划分和重音的位置。那么,要文章句句读得清楚,除了个个单詞读得正确以外,还要注意什么呢?词群或者叫意群。因为它們主要是根据意义集合在一起的。另外还要注意重读詞,也叫句子重音。单詞的重音既影响字母的读音,又形成单詞的韻律;句子的重音既影响单詞的读音,又形成句子的韻律。读单詞要把字母合成音节,读句子就要把单詞結成詞群。也可以说,单詞分音节是把写在一起的字母分开,句子分詞群,是把写在一起的单詞分开。音节往  相似文献   

14.
日记一则     
8月6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让我们猛然发现,原来在日常生活中竟然存在着这么多似乎微不足道却深切关乎生命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非典”仿佛在一夜之间改变了我们,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杂物的人少了,饭前便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的人多了;吃野生动物的人少了,积极锻炼身体的人多了;方便后不冲厕所的人少了,勤开窗通风透气的人多了……这些生活习  相似文献   

15.
小议文明     
在地铁上,一位男子随地吐痰,受到了周围乘客的指责,却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一位黑衣男子看不过,“教训”了他一顿。但冷静下来想想,穿黑衣服的人真的是“打得好”吗?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现象,使用“污言秽语”又“大打出手”的人又何尝不是“不文明”的体现?只是自以为“文明”的小丑罢了。  相似文献   

16.
浙江师范大学的一位学者在研究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时指出,口语交际的手段是口头语言,目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流,即口语交际课的本质属性应该是交际.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表达情境,使学生顺利进入训练角色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好方法.口语交际的训练课应改变单向交流的模式,采用双向交流的模式. 一、创设社会情境 根据时代的主题、社会生活的突发事件或不良现象创设社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些社会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人生态度.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路人随地吐痰的情境,让学生与随地吐痰者对话,使随地吐痰者懂得吐痰与传播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意义重大的关键部分。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必须锲而不舍,把德育工作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首先,强调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的言谈举止逾越了道德的标准,如随地吐痰,不爱惜公物等,那么,教师就会在学生心中失去表率的形象。其次,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道德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所能奏效的。教师要注意用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当今流行的不健康的风气,使一些学生张口闭口常夹带脏话,同学间见怪不怪…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专家冯恩红曾经说过:“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觉得愧对老师,愧对学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冯恩洪说: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该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觉得愧对老师,愧对学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实际上就是班集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针对中国游客的警示牌,正在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地频频出现。中国游客嗓门大,在国外禁烟区抽烟,时间观念淡薄问题比较严重。近年来,出境游种种不文明行为,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严重损害了东方人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广泛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