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三大德育答辩”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的质量,构建以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德育答辩、中共预备党员转正德育答辩及毕业生党员德育答辩为中心的三大德育评价新机制,来探索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两者互相影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能为德育提供必要的补充,德育又能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指引.将两者有效融合,能够更好地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浅析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育实践中,应注意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阐述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及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4.
关于德育渗透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德育渗透的概念、特征、载体以及德育渗透与德育灌输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系统的论述。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注意充分发挥渗透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了德育渗透与德育灌输同庆德育手段,两者不可偏废,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在教育实践中 ,应注意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理论上阐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双向结合 ,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是近年来教育界探讨较多的问题。两者有着共同的目的,但在理论依据、内容、方法等方面又有所不同。不能将两者混淆起来,否则会导致心理问题德育化或德育问题心理化。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混淆不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德育。许多任课教师对这两者间的关系也都含混不清,使得两个学科间有了不清白的划分,这样也就导致了学科之间学术交流出现了瓶颈与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就削弱了相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最重要的是影响两者所发生的效果、影响,理清两者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自己6年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经验和一年的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经验出发,就两者的区别与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师资培训等方面完善和优化德育课程功能的发挥措施,丰富中职德育课程功能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学校德育边界论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育领域中,教育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界和实践界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使命,遵循着不同的话语操作方式。为了使两者有机联结,学校德育边界论可以完成这一任务。德育边界论有三个界面:作为工作界面的学校德育;作为教育界面上的学校德育;作为超教育界面上的学校德育。德育边界论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心育德,以德养心”,加强心育与德育相互补充是学生工作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不能等同,操作中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互补教育。  相似文献   

10.
心理教育和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两者从字表看来似乎没有多大的联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相互制约甚至互为前提。因此,为了提高两者教育的绩效,最好将他们结合起来,构建起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德育──心育”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育实践中,应注意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互结合的意义,并把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作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个社会变革、个性日渐受到关注的时代,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本文以提高德育实效性为出发点,首先阐述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的积极影响及两者联系,接着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来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育与德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美育的任务、重心与德育不同,德育对美育起着定向作用。情感是美育与德育相联的交汇点。现代德育的实施应与美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特点出发,讨论两者在目标、内容以及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必然契合,最后阐述了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机制建立、队伍建设以及教育途径上的有效契合,为高校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二者既有区别又联系密切,彼此结合起来能相互促进: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和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能增强道德内化的效果、为德育提供新的途径、完善了德育内容、改善德育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两者做到有机地结合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一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者的心理学素养,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价值参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中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重视研究二者之间的异同。两者在教育目的、指导思想、工作对象和教育内涵等方面存在一致性,同时在教育功能和形式上存在差异和区别。当前为适应素质教育、德育内容与方法改革的需要,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德育体系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公民法治教育与德育的重任。为更有效地提高高校法治教育与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正视两者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统一性。相同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的互补性、表现形式与实现途径的多样性是高校法治教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主要表现形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致力于大学生法治意识与道德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试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两者的结合完全必要也是可能的,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大大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中小学德育体现于学校教育工作的诸多方面,而非专设德育课程所能囊括,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入则从培养目标、内容及培养方式等诸多层面提出了如何对传统德育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以及如何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进一步地融合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两者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定位、特性、融合方式及切入点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两者的结合完全必要也是可能的,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并注意处理好两者结合中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