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内参有公开报道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内参工作是报纸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部队的新闻工作者,大家都十分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采写新闻稿件,以反映部队各方面的工作成绩以及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貌。然而一些同志并不知道,报纸工作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部队建设中的一些重要情况及时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总部领导和机关的同志反映,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承担这项任务的就是内部参考这种刊物,简称’咱参”。如果把报纸“宣传群众”的作用比作喉舌,那么报纸“了解群众”的作用就如同耳目。由于新闻单位与人民群众、各行…  相似文献   

2.
内部参考,顾名思义是为领导决策时提供的内部情况参考.内参稿件与其它新闻稿件的最大区别是不宜公开,限定发行范围.内参的写作属于新闻写作的一个类型,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的要求是一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遇到的内参采写题材大体可分为五大类型:一、突发性事件;二、违法乱纪及违背政策的典型案件;三、开展中心工作时,某些不成熟的经验和措施;四、有待进一步总结的典型;五、舆情流传甚广的民谣等等.尽管这些内参反映的情况从内容上讲各不相同,但在表现形式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基本上是"一事一地一报".  相似文献   

3.
各级新闻媒体编发的内参,是专供各级领导机关阅读的内部刊物。如果说各级党报公开发表的新闻报道是为各级党委、政府起到了“喉舌”作用的话,那么内参报道则起到了“参谋”和“耳目”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相继而出,基于社会宣传效果的需要,各级党报在抓好公开新闻报道的同时,应下大力量研究和抓好新形势下的内参报道。不可否认,内参报道除具有同公开  相似文献   

4.
内参是新闻单位进行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各级领导了解社情民意的有效途径。2002年1月,保定日报社成立了内参编辑室,及时反映对全局有重大影响、不宜进行公开报道、有必要提请有关领导和部门关注与重视的情况和问题。几年来,我们认真坚持“报喜报忧相结合,以报忧为主、以负反馈为主”的指导思想,到目前已刊发动态稿件539篇,绝大多数稿件市领导都做了批示,有力地促进了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工作的开展,从而发挥了内参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点选萃     
《新闻前哨》2004,(8):78-78
如何办好党报内参 重庆日报社刘春帼在《办好党报内参 当好决策参谋》一文中认为:党报内参稿件要注意几个问题: ——要进一步提高内部性、参考性。党报内参作为向上级反映情况、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渠道,应抓大事、抓影响全局的报道,及时发现、挖掘、反映各地在贯彻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反映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影响重大、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前瞻性。 ——要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时效性。对重要稿件迅速采访、迅速编发,迅速报送。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我省各级新闻单位和党政宣传部门大都办有《情况反映》一类的“内参”刊物,它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欢迎。其原因是“内参”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各级领导机关提供了决策参考。应该说公开报道和“内参”,是新闻工作的“两翼”,缺一不可。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却存在重公开报道而轻“内参”的倾向。据笔者观察了解,新闻记者采写“内参”的很少,特别是市(地)县级新闻单位的记者,每年写过“内参”的还不到5%;而写过“内参”的记者,其作  相似文献   

7.
王业丰 《中国广播》2007,(10):26-28
“内参”是新闻监督的重要方式,是社会监督实现的重要手段。它的意义在于:可以直接反映各种重要情况,为领导机关了解民情和社会动态,调整或制定政策以及采取有关措施,提供有用的参考;对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通过“内参”的途径反映上去,能够尽快得到妥善处理;可以为人民群众说话,排忧解难,可以鞭笞邪恶,伸张正义;对某些暂时拿不准的新做法、新经验,可通过“内参”的形式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内参,就是供内部参考的材料,就是通过新闻单位向上级领导机关反映不宜公开报道或暂时不宜公开报道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和信息。内参既可以反映成绩,也可以反映问题。成绩方面的,如反映不能公开报道的试点经验、技术情报、科研成果等;问题方面的.如反映不宜公开报道的重大灾害、事故、骚乱、学潮、动乱等。虽然内参的读者面很窄,但仍能起到党的耳目、喉舌这个根本作用,并且还有它自己为特殊作用,它能及时引起领导机关的注意,使施政得到较快的调整,以利避免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去年,河北日报内参出版89期,发表198篇内参稿件,其中有调研性内参108篇。调研性内参被人民日报《情况汇编》转载20篇,新华社《内部参考》转载10篇,省以上领导批示20篇。我们开展调研性内参报道工作,目的是更多些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前的情况,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一、研究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意图,注意从宏观入手,把事关全局的问题作为反映的重点,使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媒介走向市场化、集团化的今天,内参新闻如何定位,是否还能继续承载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对新闻媒介的信赖,让业界内外感受到“内参魅力”?答案是肯定的。长久以来,内参在畅通社情民情渠道,化解社会热点矛盾引导舆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金城 《新闻前哨》2008,(12):90-90
近10年,笔者在撰写反映本地工作成绩与经验性文章的同时,大胆撰写反映问题的内参.向领导和领导机关传递社情民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就自己撰写内参的过程.谈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内参,是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它在现实生活中,给领导机关起着耳目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对于问题的解决,起着公开报道起不到的独特作用。 内参是新闻的组成部分,它的新闻性决定了它对问题的敏感性和反映问题的时效性;作为内参的功能——要把事关全局的问  相似文献   

13.
《内参》是党和政府了解基层工作情况、思想动态及重大倾向性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它有着公开报道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是“下情上送”的“直达快车”;是帮助领导决策指导工作的建言书;是新闻监督的最佳有效形式。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一些不适合公开见报的社会问题,就可以通过“写内参”的形式向有关领导反映,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期,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出现,而向上级党政主要领导反映社会问题和矛盾的渠道并不多,以至于出现上访人员堵塞政府机关的现象。基于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党报开办了《内参》,旨在增加向本地领导反映问题的渠道,尽快解决社会问  相似文献   

15.
记者除采写公开报道外,还要采写不便公开报道的重要情况供领导参考。许多责任心强的记者都很重视写“内部参考”。有些“内参”经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对实际工作起了很好作用;各级领导也很重视新闻单位的“内参”。但是,有些记者对写“内参”的认识尚待端正。如有的同志认为,“内参”只是供少数领导人参考的,发的范围小,事实未经核实也无大碍。因此有些“内参”反映的情况不真实、不准确。久而久之,使一些人对新闻单位的“内参”  相似文献   

16.
李佳 《记者摇篮》2015,(4):11-12
在加速转型的特定社会环境中,新闻内参作为下情上达的垂直信息系统,直接向省领导反映基层真实情况,在为领导提供决策信息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监督作用。新闻内参是新闻报道的特殊形态,因其传播内容的隐蔽性、传播渠道的特殊性、传播效果的指向性要求新闻内参必须讲究舆论监督艺术。新闻内参首先要解决"站位、摆位、到位"的问题。首先,新闻内参采编人员要学会站位思考内参是直接向领导提供下情的新闻信息,采编人员既要善于站在决策者的高度观察问题、寻找答案,也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内参反映情况,解决问题,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一大特色。实践证明,内参报道有着公开报道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办好内参是一项重要工作。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肩负起办好报纸与办好内参的双重职责。现在不少新闻单位尤其是党报都出版自己的内参刊物或内参专页,对内参工作给予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年来,河北日报内参工作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始终关注涉及国计民生及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为党报内参的特殊读者———各级领导提供信息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河北日报内参在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18.
《内参》是内部参考消息的简称,一般用作内部高层阅读或作决策参考用。它是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从反映的内容上看。它比公开报道更敏感、更迫切需要领导层的关注。大量不宜公开报道的事件和问题往往通过《内参》的形式反映到有关领导那里。如果说报纸是党的“喉舌”,那么党报《内参》就是“耳目”。  相似文献   

19.
“内参”的作用在于它利用特殊的渠道直接向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反映情况,它不仅仅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也是一种比公开见报更科学,更策略,更慎重的舆论监督。 一、通过“内参”进行监督是服务大局的需要 报纸的舆论监督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影响面大,导向性  相似文献   

20.
报告是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公文文种,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却经常将“报告”写成“请示报告”。这是对“报告”这种公文写作知识了解不够。因而,有必要研究报告写作的有关问题,才能按照报告写作规律,写出符合要求的报告。 一、报告的性质、作用、分类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及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陈述性公文,有时又称“情况报告”或“总结报告”。报告,在其性质上主要是向上级机关陈述下情,供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了解情况、处理问题、指导工作、正确决策之用。它一般不要求批复。 我国党政领导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