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育》2007,(7)
不久前,一个10岁男孩的母亲给我写信,讲了自己的诸多困惑和不解。她说:我一直觉得,我还不算一个无知的母亲。我的父母很爱我,但我的童年不幸福,这种缺憾再也无法弥补,所以,我很早就下决心,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这么多年过去,我发现自己其实很失败,孩子并没有朝着我希望  相似文献   

2.
良师     
濮涵宵 《新读写》2020,(1):37-37
很多人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她所传授的东西是贯穿孩子一生的。我想这句话小一些的孩子是不能理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一些童年记忆已经模糊,偶然被提起或再次想到,常有所感悟,我为此欣喜——并感念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3.
别了童年     
童年,就像小溪一样潺潺地流走了,带走了我歪歪的羊角辫,带走了我稚气的笑脸。别了,我的童年!13岁,一个尚可在母亲身边撒娇的年龄,可我觉得自己是个大孩子了。我不再为去副食店买东西  相似文献   

4.
<正>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班上转来一个小孩,在两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双腿。从此,这个孩子便注定终身与轮椅为伴。而他的母亲,从此也多了一项任务——陪读。别人的孩子去哪里,母亲就把他抱到哪里。孩子一天天长大,身体也一天天变得沉重,母亲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只为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看着这位母亲,我想到了史铁生的母亲,一位受尽苦难、坚韧不拔的伟大母亲。《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已读  相似文献   

5.
听过一节《月光启蒙》课,我想到了一首歌:"你的美无声无息,不知不觉让我追随;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个微笑都让我沉醉。"什么最美?皎洁的月光最美。什么最美?童年的夏夜最美。什么最美?轻柔的歌谣最美。什么最美?慈祥的母亲最美。也许是无心插柳,也许是有心栽花,母亲用孩子喜闻乐见的那些形式给孩子以启蒙教育,搀扶孩子走上了人生道  相似文献   

6.
柯云路 《教育》2007,(3S):48-49
不久前,一个10岁男孩的母亲给我写信,讲了自己的诸多困惑和不解。她说: 我一直觉得,我还不算一个无知的母亲。我的父母很爱我,但我的童年不幸福,这种缺憾再也无法弥补,所以,我很早就下决心,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这么多年过去,我发现自己其实很失败,孩子并没有朝着我希望的方向发展,甚至是背道而驰,希望他养成的好习惯,他一样也没有养成。在家的表现且不说,每次听老师讲他在学校的表现,总是让人心寒,甚至绝望。  相似文献   

7.
怀念母亲     
我孤独地站在母亲的坟前,任山风呜呜地掠过面颊。透过已长满丛丛杂草的坟堆,我似乎又看到了长眠于地下的母亲。 正如中国无数的母亲,我的母亲也以她的勤劳、菩良博得儿女们的尊敬。我的童年时代,正处于文化革命时期,农村经济面临崩溃。我们兄妹多,六个高高矮矮的孩子全靠父母养活。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每天,父亲都要起早贪黑地去出工挣工分;母亲除了出工,还得做饭、喂牲口、照顾孩子等。而  相似文献   

8.
《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中的《四十自述》。作者写的是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下成长的往事,字里行间突现了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爱和严格的教育。选文一开始即写道“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母亲不准作者和其他孩子一块儿玩,一方面是基于作者身体弱,另一方面是担心作者和这些“野蛮”的孩子一起会学“坏”,母亲对作者的爱已可见一斑。更让人感动的是,作者害了眼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当母亲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她竟真用舌头舔作者的眼,母爱何其伟大!母…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我总是孤单的依偎在母亲的怀里;长大后,母亲常对我说:"你原本有一个幸福而平凡的家庭,也有同其他孩子一样的童年,但是,就因你是一个‘千金’……"于是,我的幸福生活像东逝的流水一般,与我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0.
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沮丧地回到家里,猛地扑到母亲的怀里“哇”地大哭起来。他哽咽着说:“妈妈,老师说我是个笨蛋,他不要我去上学了。”那位母亲不禁一愣,片刻后,她坚毅地捧起孩子那流泪的脸蛋说:“孩子,你比任何一个孩子都强,我亲自教育你。”经过一番安慰,那个孩子很快破涕为笑,安静下来。这个孩子就是一生有两千多项发明,极大地造福于人类世界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他在被老师赶出校门之后,在家里跟母亲学完了小学课程。母亲“你比任何一个孩子都强”的话鼓舞了他,赋予了他自尊,成为他童年甚至一生的心灵支柱。爱迪生母亲的话是一句暗示。…  相似文献   

11.
作为独生子女的母亲,我既希望孩子的童年快乐,又希望孩子成才。而要使希望变成现实,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因为凡有兴趣的活动一定伴随着快乐的体验,它能推动孩子积极去从事某种活动,从而有可能促进其某方面能力的发展,并有可能形成某种专长。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兴趣对孩子能力发  相似文献   

12.
当“母亲节”到来时 ,我想起了母亲对我说过的三句话。童年时 ,她对我说 :孩子 ,你会上学的。我的童年是在六七十年代度过的。那时我们的国家还贫穷 ,人民生活还不富裕 ,我家更穷。主要是我的爷爷奶奶年老多病 ,我和弟弟妹妹们正待哺育 ,爸爸的工资收入不多。由于妈妈的精打细算 ,巧妙安排 ,家里虽然没有断过炊 ,但也常常要为筹借爷爷奶奶的医疗费用而四处奔波。我也被迫辍学跟着大人干活以补贴家用。失学的痛苦夺去了我童年的欢乐 ,生活的压力让母亲未老先衰 ,但她却曾面带微笑而又充满信心地对我说过 :“孩子 ,你会重新回到学校去上学的。…  相似文献   

13.
野紫苏     
晚饭后,我在后院散步,忽然发现石缝里长出来一株野紫苏,矮矮的,单单的,很小的叶子,很小的花,结着很小的籽,在秋风中孤零零地摇曳着。看着那瘦弱的茎黄黄的叶却还坚强努力地奉献着无数果实的样子,我禁不住鼻子发酸。是啊,它使我想起我的母亲,在那细小的果实里,承载着我童年时对母亲的许多记忆。那时候不讲“国策”,我们兄妹八个都做了一个普通女人——我的母亲——的儿女。如同野紫苏一样多子的母亲,她经历的苦难是一般人无法想像的。就说睡觉吧,家里人多床少,母亲睡觉的姿势就很特别,左手偎一个孩子,右手搂一个孩子,双脚还要夹一个孩子。就…  相似文献   

14.
往事回忆     
童年的记忆1932年,我出生在上海。那时鲁迅住在大陆新村,和我家有一定距离。据我母亲回忆,我父亲是经常去鲁迅那里的,而我母亲和孩子每周六都会去一次。三个孩子一起去怕太吵闹,父母每次只带一个。因此,我要三个星期才能见到鲁迅一次。海婴比我大三岁,我每次去鲁迅家,就是和海婴一起玩。当时我还太小,懵懵懂懂的,对事情没有什么记忆。鲁迅去世时我才4岁,对人的死亡似懂非懂。母亲抱着我去给鲁迅送葬,我认为鲁迅伯伯睡着了。  相似文献   

15.
童年的故事大都在岁月的淘洗中淡忘了,但张天翼笔下的那只宝葫芦却一直让我萦萦于怀。在极贫穷的家境中,那只神奇的宝葫芦太富有魅力了,竟然使我鼓足勇气从母亲口袋里偷出一元钱买来了一份童年的欢乐。奇怪的是,那种惶恐不安的犯罪感,以及听者母亲的唉声叹气声所涌起的悲悯,竟然都没有能使我对自己的“偷窃”行为有丝毫的后悔。现在想来,这便是童话的魅力! 待到自己做了父亲,童年的心境便成了我教育孩子的一笔宝贵的财富。紧张的工作之余,与儿子  相似文献   

16.
我出世时,因为缺氧造成了小脑瘫痪。从那时起,我的人生便被涂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灰色。然而我并不像其他脑瘫孩子那样可怜,母爱无限的力量让我的童年充满了阳光,开放得像夏花一样绚烂!母亲,一个多么神圣的称谓!她和天使一样美丽、温暖。然而母亲又是艰辛的,尤其是一个残疾孩子的母亲,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和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所以,就是用再好的字眼也无法抒发我内心深处对妈妈最真挚的情感。坎坷的命运使我们母子学会了坚强。在我小的时候,妈妈看见别的孩子都能自由地行走,而被病魔缠绕的我柔弱得连坐都坐不住,内心非常焦急。她带着我四处求医…  相似文献   

17.
男孩和我住在同一小区,他却有着不幸的童年.他幼年丧父,母亲又是残疾人,走路一拐一拐的.于是,他似乎注定要成为被我们这群顽皮孩子所欺负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上学的路上,我总会与一对陌生的母子“邂逅”。这位母亲总是稳稳地骑着自行车,后车座坐着她的孩子,或是背着书包,或是扛着画板。与吃着“肯德基”,穿着耐克鞋坐着轿车的小学生不同,后车座上的孩子只是将脸轻轻地贴在母亲的背上,睁大了一双纯净的眼睛平静地观察着“移动的风景”。那位母亲似乎显得有些吃力,急蹬了几下车,却也消失在车流中了,留给我她模糊而熟悉的背影,又唤醒了我童年的记忆……  相似文献   

19.
母亲     
母亲坟头的小草,枯了几次,又青了几次,我已记不清了。然而,我却清楚地记得母亲那双粗糙的手。小时候,母亲总爱用她的手抚着我的头,久久地注视着我,好像在说:“快快长大吧,孩子。”那时,我总是天真地看着母亲,看着她那双只属于农村妇女的大手。上小学了,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每天都要为我整理好书包,而且经常为我洗衣、缝补,让我的童年充满了欢乐。有一次,我捧回一张奖状,母亲很高兴,亲手给我绣了一个让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非常羡慕的笔套子,这让我炫耀到一直读完了小学。  相似文献   

20.
感受亲情     
第三遍读完《孩子,你是妈妈的世界》(作者季红真,见《高中语文读本》)一文,我又一次被一种难以描述的感情包围着。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流露出真挚的情感,饱含深情,使每一位读者都不由得忆起自己的童年。我也不例外,掩卷而思,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想起了小时候的种种…… 据说,我刚出生时,左手背在身后,半天不曾动一动,母亲以为我的骨骼有问题,急得差点哭了出来,可不久经检查发现这只是虚惊一场。打我出生便吓了母亲一跳,这也注定我不是一盏“省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