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人物新闻是运用消息、通讯、特写、故事、专访等多种体裁,报道一个人或群体的先进事迹,鲜明地告诉受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人物新闻要写得简明扼要,这就要求写人物的主要活动和突出事迹,文章要紧扣主题。 新闻记者在采写先进人物时,写他们的共性是必要的,但更要注意选择具有人物个性的典型材料来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2.
谢华 《传媒》2000,(1):22-23
人物新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课题.要写好人物新闻,就必须注重和掌握人物专访的方法.要写人物专访就要掌握充分的背景材料,选择适当的时机.  相似文献   

3.
人物专访要写出人物性格,才能把人物写“活”。第一,在写作前,就确定好人物的性格特色。所谓确定,就是对人物性格有一个把握,也可以说是下一个结论,最好是选择人物性格最鲜明突出的一个侧面。比如,这个人的性格是沉稳的,还是幽默的。因为新闻专访的文章都不是很长,不允许记者有更多的展开空间,确定了人物的某个侧面的特点,即可以确定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即所谓“这一个”。确定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在下笔写作前必须明确的,但是,这却是要在整个采)访中去进行的工作。这包括:首先在采访前,在阅读被访者的材料时,就开始研究被…  相似文献   

4.
人物专访,这是近几年在报纸上出现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由于它形式独特,内容新颖,题材广泛,特别是富有文艺色彩,颇受读者欢迎。人物专访在写作时,要突出一个“访”字。这就要求作者,一要熟悉所访的人物,二要眞实地描述采访人物时的现场情景。要写出一篇出色的人物专访,作者在采访前,必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掌握采访对象的有关资料,熟悉采访对象的情况,有没有这道准备工作,效果大不一样。 1983年春,上海著名歌唱家钱曼华到徐州献技,我想趁机写一篇人物专访。可事先當沒能掌握钱曼华的有关材料,对她的简历、演唱特色、表演风  相似文献   

5.
人物专访主要是围绕被访问者开展的访谈活动,会根据被访问者性格或者经历的不同,呈现出鲜明的特色,这也是人物专访的主要作用之一.因此在进行人物专访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很多重要的技巧性信息,才能更好地完成人物专访的主要任务.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人物专访技巧运用的重要性,进而论述了在人物专访中如何运用技巧的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6.
郝保红 《大观周刊》2012,(9):221-221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7.
曹林 《青年记者》2020,(4):96-96
评论写作需要有充分的构思,才能打开思维的阀门。构思不是漫无目妁地乱想,要遵守“观点形成”的规律,一步步地积累推进。写学术论文,需要做文献综述,就是要了解前人在这个问题上已有的研究,有哪些典型和代表性的人物和观点。把既有妁研究当成自己研究的起点,而不是在空白点上去研究。把别人做过的再重复一遍,没有学术增量。  相似文献   

8.
丁莉 《视听界》2000,(2):36-36
人物专访,顾名思义,是对某一人物或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门的采访和介绍。它和一般意义上的人物通讯有较多的共同点,但它比起新闻来能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新闻人物;写作上较通讯更为灵活、自由,因此近年来受到各类报刊的重视,同时也受到读者的欢迎。在长期的采编实践中,如何针对广播电视报的特点采写人物专访,我的体会是: 一、专访要“专”自1983年开始,江苏广播电视报开辟“本报专访”  相似文献   

9.
人物专访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近几年来,不少报纸都开辟了“专访”栏目,可见对这一新闻体裁的重视。所谓人物专访,就是作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对事先选定的采访对象进行专题性访问的纪实。专访中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广大读者较关心的问题,专访的对象应该是有一定知明度人。人民日报女记者柏生以写专访著称,她在谈专访写作的体会时说:“从写作角度来看,专访比一般意义上的通讯更自由,它可以象写消息那样简洁明快地表述:可以借用散文、随笔的语言和特点叙事、议论、描写、抒情;也可以采用谈话的形式进行专题记述。所以说,专访不仅内容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0.
人物专访是指事先带着明确的目的对有关人物进行的专门访问。人物是人物专访的主体,因此,人物专访必须注重人物的刻划,不仅要写其形,更重要的是写其神。怎样才能把人物写活呢? 首先,要在人物性格特征上下功夫。写好人的关键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目前我们看到的一些人物专访,正是在这个“性格特征”上欠一把火,千人一面,被访的人站  相似文献   

11.
人物专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人物专访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采访者与被采访者面对面的交流增强了解读人物的贴近性,同时也赋予了采访者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与写作的灵活性。有人说人物专访是“眼睛的采访”、“耳朵的采访”、“口舌的采访”“心灵的采访”,因为采访要用口舌去问,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心灵去感受。而这看似简单的“看、听、问、感”却是大有学问,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采访经验,试就人物专访的采访技巧提出以下建议,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物特写和小说都是以塑造人物为其主要任务,但写法不尽相同。人物特写写的是真人真事,作者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构思,任意编排情节,也不能采用集中概括的方法,将别人的所作所为,归到一个人物的身上去,金圣叹曾对这两者作过一番比较:“《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计算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见《读第五才子书法》)因此,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写人物特写比写小说有时还要难一些。但,只要作者所选择的人物真正是具有典型性的,并且在写作上认真地下功夫,也未尝不可以描绘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得好:“一个真正的人可以作为诗的性格的蓝本”.此如董存瑞、刘胡兰、黄继光……以至鲁迅、聂耳等人物,真是可以作为诗的性格的蓝本的。当然,写真人真事,也仍然要服从典型化的原则,才能把人物写得丰满完整,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3.
我喜欢做电视人物专访,更喜欢将自己情感与人物采访融为一体的感觉,要完美地将传媒意图和观众视觉有机结合,需注意六个问题。1、介入要提前重要采访往往由制片人牵头,围绕主题准备采访提纲,遇到临时性人物采访,  相似文献   

14.
专访,是指记者或通讯员对有报道价值的人物或事件的采访。人民日报著名女记者桕生,是以写专访著称的。她在谈到专访写作的特点时说: 从写作角度来看,专访比一般意义上的通讯更自由,它可以象消息那样简洁明快地表述,也可以借用散文、随笔的语言和特点来叙事、议论、描写和抒情;也可以采用谈话的形式进行专题论述.所以说,专访不仅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自然,而且写作思想上具有时代特色,富有战斗性,是一种能够  相似文献   

15.
人物专访既是通讯、特写、访问记三者的融合体,又具有独特的风格,是一种大有可为的文体。正如著名记者柏生所述:“从写作角度看,专访比一般意义上的通讯更自由,它可以象写消息那样简洁明快地表述;可以借用散文、随笔的语言和特点叙事、议论、描写、抒情;也可以采用谈话的形式进行专题记述。所以说,专访不仅内容丰富多采,形式活泼自然,而且写得好思想上具有时代特色,富有战斗性,是一种能够很好地、迅速地反映和揭示时代生活特点的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董颖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06-107
近年来人物专访这种形式被广泛而大量地应用在各种形式的媒体之中,比如报纸、杂志、广播以及电视节目当中,更出现了很多人物类期刊.人物专访之所以受到这么多媒体的青睐,是因为人物专访写作能够十分直观地体现出记者和被采访的人物之间面对面的思想交锋,同时没有经过掩饰和处理的人物语言特色以及所处的微妙环境氛围都能给人物专访写作带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写好人物通讯,首先就是人物要生动鲜明、有血有肉,能够引起读的阅读兴趣。怎样才能让自己笔下的人物跃然纸上呢?为此应该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解决哪些常见问题呢?  相似文献   

18.
李琳 《新闻传播》2009,(11):105-105
人物报道,简而言之是围绕人物展开的专题报道。在平面媒体上,人物报道的形式,又区分为人物新闻、人物通讯、人物专访、人物特写等。人物报道,因围绕人物发生的不同事件、人物本身凸显的不同性格与特质而受关注。在采访和写作的全过程中,推近视角,精细化操作,将为人物报道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19.
小小说和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一样,不但要写人,而且要写出个性鲜明的人物来。有些初学写作的青年认为: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要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比较容易,而只有千把百字的小小说要想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来,委实办不到呀!其实不然。在我国文学宝库中,曾出现不少脍炙人口,人物个性鲜明的小小说。例如南宋皇都风月主人编的《绿窗新话》,其中有《越州的女姿色冠代》一篇,仅有六十二字: 唐宣宗时,越守现美人,姿色冠代.上初悦之,忽曰:“明皇以一杨贵妃,天下怨之,我岂敢忘”.  相似文献   

20.
二、语言录入范畴。没有合适的建筑材料,再高明的建筑师也难以造出巧夺天工的房子;没有鲜活的语言材料,再高明的记者也写不出生动形象的新闻。语言文字是新闻的建筑材料,鲜活的语言材料,是鲜活新闻的写作基础。一个合格的记者,不仅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而且要具备记录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语言录入范畴,从总体上讲,要录入那些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语言,最能表现新闻观点的语言.最能表现生活气息的语言.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色的语言。1、生动的群众语言。秤要有准星,人要有良心。一听这话,就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就是群众语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