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气候变暖后,科学家纷纷提出低碳的理念.近些年以来,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能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诸如酸雨、光化学烟雾等,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其危害性可谓是人尽皆知,而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持续提高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也逐渐引起全球各国的高度重视以及普遍关注.所谓低碳环保具体指的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面对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无节制、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旱现出明显变暖的趋势。气候变化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的问题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全球变暖的真正危险不是温度上升儿度的问题,而是一旦突破全球系统动念平衡的临界,整个地球气候系统会运转失常,并将引起全球的状态改变,人类将无法生存。因此,探索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其产生的影响,使人类有意识地规划和控制各种影响环境和气候的活动,使之向有利于改善气候条件的方向发展,提高人类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华生  寒江雪 《教师博览》2007,(11):55-55
面对日趋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及城市人口剧增之势,一位美国科学家提出了大胆的设想:把摩天大楼开辟成农场!这样既能为数百万人提供饮食所需,又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从而达到给地球降温的目的,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办法。然而,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治理问题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也是每个国家都无法回避的国际问题。在全球气候治理问题上,制度性话语权多由西方国家所把持,中国并未获取与自身经济实力、国际义务等相匹配的制度性话语权。为此,应从中国缺乏全球气候治理经验、西方国家对中国无理指责的现状出发,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活动、提升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度等方式,提高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例题】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闭幕.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再一次引起世人的关注。假如你是李华,打算从如下两个方面就此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便刊登在校报上。  相似文献   

6.
依据有关国际法,非政府组织凭借"咨询地位"或"观察员"身份积极参与了历次国际气候谈判大会。但因为气候谈判的特殊性、主权国家主导气候谈判的现实格局、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气候谈判面临资格问题、非政府组织内部存在"南北问题"、非政府组织数量增长过快但质量下降且问责机制缺乏等原因,非政府组织对气候谈判的实际影响力受到限制。不过,非政府组织始终都是当前和未来气候谈判格局的一个影响力来源,中国在设计国际气候谈判战略、战术过程中,应重新定位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并有效运用其在谈判过程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暖背景下国家伦理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全球变暖问题上无法实现责任共担的根本原因是国家伦理的普遍缺失。国家伦理是一个国家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实体所应当遵循的伦理规范,具有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我们需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建构国家伦理,为国家间迅速凝聚共识奠定共同的道德根基,进而按照公平正义原则,建构气候责任分担体系,即按份分配国家气候责任、按国家实力分配国家气候责任、按各自排放行为分配国家气候责任、按人口分配国家气候责任和自愿承担国家气候责任。  相似文献   

8.
李华  韩扬 《教学随笔》2014,(6):12-13
①联合国粮农组织5月13日发表报告,呼吁全世界的饭馆、厨师和美食家推广使用昆虫,以应对全球范围的饥饿和气候变暖问题。报告称,人类可食用的昆虫在全球超过1900种,多吃昆虫对身体有大益处。  相似文献   

9.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加,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已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侯大会,会议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责任共担”。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0.
进入本世纪以来,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气候变暖速度加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活又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张晓娟 《学周刊C版》2015,(3):158-159
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酸雨(Acid Deposition)、臭氧层破坏(Ozone Depletion),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高中地理教材中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内容比较分散,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酸雨(Acid Deposition)、臭氧层破坏(Ozone Deple-tion),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高中地理教材中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内容比较分散,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坎昆气候大会的焦点问题有CO2增多、全球变暖、构建绿色气候等,是值得思考、分析的地理知识热点。现结合高考实际,对坎昆会议的热点问题作如下设计。【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4.
既然全球变暖已经是无法回避的事实,那么如何在气候变暖中生存?现在该是目光长远的人们考虑除了阻止气候变化之外,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暖已终止16年报道引发激辩英国《每日邮报》记者大卫·罗斯2012年10月13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全球气候变暖已终止16年》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全球对气候变暖问题的激辩。大卫·罗斯从英国气象局最新更新的数据发现,根据全球3000个监测站的资料,全球气温由1880年至今总共上升0.75摄氏度。从1980年至1996年间,全球温度略呈上升趋势此后,从1997年到2012年全球温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暖是20世纪以来我国气候变化过程中最主要的气候特征,这一现象的产生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这两个因素综合影响导致的大气温室气体的变化是气候变暖的最终诱因。气候变暖导致了降水、水资源的重新分配、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类生活条件等等一系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地球是人类的家。如今的世界,不断凸显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缺失、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大气污染、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还有大家所熟知的沙尘暴等。于是,我们开始发现对地理环境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我们必须和地理环境和谐相处,辩证地看待地理环境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暖、市场社会与世界大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人类所面临的各类危机如战争、灾难、疾病等都仅仅只是对局部人群产生影响,2008年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也仅仅是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气候变暖则将对全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造成威胁,因此,气候变暖是历史上迄今为止人类所遇到的最大危机和最大范围的公共问题,它向人类的科技和政治智慧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跨学科探讨是SSI教学的内在要求,能帮助学生从多个领域深层次、全面地思考问题,做出合理的社会决策,提升社会责任。现从学生切身感受出发,引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让学生形成危机意识,进而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构建碳循环模型,探讨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形成绿色发展的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20.
既然全球变暖已经是无法回避的事实,那么如何在气候变暖中生存?现在该是目光长远的人们考虑除了阻止气候变化之外,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